買茶被忽悠?如何辨別賣家“陷阱”

買茶時除了要對茶有一定了解,同時也要堅定自己的立場,別因為一時的猶豫或者心軟就買錯茶,吃虧了事小,喝到不好的茶真是有苦都說不出。來看看賣家常用的語言“陷阱”。 茶葉品種參差不齊,茶葉品質良莠不齊。現在喝茶的朋友越來越多,但在買茶的過程中總容易被忽悠而不自知,仔細看看下面賣家常說的話,你會發現被忽悠的很徹底。

第一種情況:你在買茶時,賣家總會說:“茶沒有好壞的,適合就好”、“喝習慣就好了”。 原本是很有道理的一句話,卻很容易被拿來忽悠消費者。這句話實際上是有上下文的,這裡所謂的“茶”是指“各種茶”,而所謂的“適合”包括了口感和價格的適應性等。確切地說,六大類茶、花茶、花草茶等茶是各有千秋的,你不能說那種茶一定比別種茶好。但是,就某一種茶而言,絕對是有好壞之分,不然整個茶葉審評體系的基礎就沒有了。

第二種情況:你在喝茶時,賣家常說說:“我這茶雖然香不好,但是韻好”。 香氣是判斷茶葉好壞的最基本標準,連香氣都沒有,還談什麼韻?

第三種情況:當賣家茶沒泡好時:“澀是茶湯力度的表現”、“澀能衡量出茶湯的力度來”等等。 好的普洱老茶,沒有一個是澀的,但是沒人敢說這樣的茶湯沒有力度。事實上,力度的大小不在於揮拳的幅度,而是最後擊拳的效果。只有回甘強、生津長、滋味厚、留存久的茶湯,才是有力度的茶湯。

第四種情況:賣家在和你聊天時說:“我認識×××茶葉大師”、“我是×××茶葉大師的親戚”,言下之意,我的茶很好哦! 賣茶,又不是賣人情。鄧時海的親友鄰居就一定懂茶?更何況親戚未必是真親戚,鄰居還有可能是住隔壁小區,倆人還不一定見過。

第五種情況:賣家還會說:“我這茶是純天然的野生好茶”、“野生茶才是好茶”。 茶葉是人工馴化的經濟作物。小喬木、灌木類的茶樹都是長期人工馴化的結果。沒有人管理茶園,無肥力、無除蟲除草等,茶葉生長未必就好,質量不一定有保證。

第六種情況:“現在不好喝吧?我這茶放上一段時間就好喝了!” 這句話嚴格意義上來說未必是忽悠,普洱茶、白茶、巖茶、鳳凰單樅都存在這樣的情況。在存放後,會變得好喝,或是因為陳化,或是因為退火。但是,絕對不是所有茶存放後就一定好喝的。垃圾普洱,放100年也是垃圾。烤焦的巖茶,退100年火還是烤焦的茶。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方法。對於普通消費者,在這樣的情況下,不要一次買太多,等存放效果出來後,再來判斷是否信任該茶商。對小編來說,我買茶只為喝,那我當然就買現在喝起來就不錯的茶啦。

第七種情況:“這個茶一喝會上癮的”、“你喝習慣我這茶,就覺得別的茶沒味道了。” 茶又不是鴉片,至於喝一次就戒不掉嗎?至於說“喝習慣”這回事,劉姥姥習慣了一輩子喝苦茶,乍一喝老君眉,還覺得這茶不靈呢。

第八種情況:“這個茶只有我家才有”、“你只有在我這裡才喝得到這樣的茶。” 這句話嚴格意義上也未必是忽悠,就是邏輯好像有點兒問題,“獨有”不能就等於“好”是不是?

最後要說一個比較有爭議的提法:茶農茶才是好茶。 茶農的生產條件有限,沒有完善的精製工藝,他們的茶也不一定真的就是好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