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赵国覆灭后始终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只是不再成为权力中心

邯郸:赵国覆灭后始终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只是不再成为权力中心

关于邯郸名字的由来,《汉书》中曾记载道:"邯,山名。郸,尽也。邯山至此而尽。城郭字皆从邑,因以名焉。"也就是说邯郸的地名来源于邯山,郸是山脉尽头的意思,邯郸因为邯山至此而尽所得名。

同为古都,如今的西安、南京以及北京都曾更改名姓,只有邯郸历经3000年始终未曾更改。如今的人们仿佛只要读出它的名字便能感觉到其中的厚重。只是邯郸虽为古都,它的存在感着实不高,而为什么邯郸3000年不改名字呢?

邯郸最高光的时刻应该就是作为赵国的首都。赵国覆灭后,历经朝代变迁的邯郸也始终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只是不再成为令人瞩目的权力中心。漫长的岁月里,邯郸逐步成为悠久的文化符号。也正是因为肩负起文化传承的使命,邯郸的名字不再可以轻易更改。

邯郸:赵国覆灭后始终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只是不再成为权力中心

数千年的时光里,有多少地方被战火、自然灾害以及其他因素影响从而消失。邯郸凭借自己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以及文化沉淀最终存活下来,并成为不容他人忽视的存在。

一、邯郸历史悠久不变更名字更有传承意味

1其一邯郸历史久远可追溯到殷商时期

早在殷商时期,邯郸就作为商朝的陪都存在了。黄河流域的富饶也令邯郸这座城池在人们的辛劳耕耘里不断繁盛。公元前386年,赵国迁都邯郸,赵武灵王进行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不仅令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更令邯郸这座城池名声大噪。

邯郸作为赵国的首都长达一百多年,它不仅是政治权力的中心,更是吸引天下人前来,由此成为经济文化的繁荣之地。

邯郸:赵国覆灭后始终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只是不再成为权力中心

对于个人而言,某个阶段所处的位置至关重要,譬如在求职生涯里拥有过一份光鲜亮丽的履历记录,那么之后的人生都会因此受到影响。对于某个城池而言,能成为某个朝代国家的首都,自然也是至关重要的。

只要历史长存,那么它的名字自然不会被抹去。是以,秦国一统天下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对于赵国旧地依旧是以邯郸为郡守。西汉时期,邯郸更是凭借自己的资历成为誉满天下的名都。

在之后的朝代更迭里,邯郸虽然再未成为首都,但依靠着黄河流域富庶文化的滋养,始终有自己的独特位置。即便是后来文化政治中心开始南迁,邯郸依旧凭借自身在北方之地的多年经营受到各个时期统治者的信赖与珍视。

邯郸:赵国覆灭后始终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只是不再成为权力中心

2其二中国是讲究礼仪文化传承的国度

邯郸之名能够经久流传,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历史绵长讲究礼仪文化传承的国度。上到统治者,下到黎明百姓,都对能够拥有足够长的光辉历史感到骄傲。因为如此,便可证明自己的正统从而拥有威严与信服力

天子君王总喜欢给自身安排不同凡响的出生方式,卧龙而生或是踏神人脚印而出等,皆是为了让自身与神族产生关联,继而显示出君命天授的意味。即便是山野村民,也是喜爱用不绝香火的祠堂彰显自身家族的强大。

在古代庞大的血脉关联是文化传承的关键,所以家谱、名字都是十分重要的,不可轻易改写。于人如此,于一方土地更是如此。

邯郸:赵国覆灭后始终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只是不再成为权力中心

邯郸虽然没有其他一些古都的政治经济地位,但是文化底蕴深厚,无论是谁拥有这个城池,都会对它绵长的历史嗟叹。为了彰显自己的正统与威严,保留邯郸名号以及这片土地确实是明智之举。有这样历史悠久的城池做配,自身的威严与正统也会得到有效加持。

二、邯郸几乎游离于中国跌宕起伏的历史之外

1其一邯郸不似其他古都那般流转变化

邯郸能够以此名号长久流传,除了文化底蕴的加持,更重要的在于它并没有卷入权利的争夺之中。如今的西安、洛阳以及南京都曾是人们争夺的对象。得到它们的人,为了留下自己的印记常常会赋予此地新的名字。

以南京为例,它是六朝时期的建康,大明王朝的应天府,更是人们熟知的金陵城。它的每个名字都代表着当时拥有此地的统治者殷切的期盼。道德经曾言:"不贵难得之物,使民不争。"

邯郸:赵国覆灭后始终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只是不再成为权力中心

正是因为诸如南京的古都有着经济政治方面无比贵重的东西,才会引得后来者不断争夺。用战火将其焚毁继而重建,拥有新的名字和地位。然而邯郸却是不同的,自从战国时期的赵国覆灭后,它作为黄河流域里并不是顶尖王都的存在不断被边缘化。

尤其到了中国古代后期,经济与政治中心不断南迁,邯郸这座北方城池基本就维持从前的样子。没有那般流转战火的侵袭,数千年的时光就那样迟缓地前行着。

2其二长期以来邯郸的存在感比较低

邯郸的存在感一直不高,也正是因为这份不被瞩目才换来了自己安稳的人生。它并不是军事要塞之地,也不是经济发展的中心。名与利总是和它保持着安全距离

邯郸:赵国覆灭后始终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只是不再成为权力中心

邯郸比较受认可的就是自身的文化积累

,而如邯郸这般历史积累的城池在中国这片大地上不胜枚举,甚至有些城池的文化底蕴远超邯郸。

3000多年的城池资历,往前推算8000多年前这里便有磁山文化的痕迹,这样的履历放在某些国家或许是绝对光鲜亮丽的。但是对于中国这个文明古国而言,并没有那样夺人眼球。

邯郸这份悠久里的平淡令人们关注的同时,并不会萌生其他的心思,恰当地摆放在那里就算是安置了。在中国古代更换名字,无论是对人还是对某个地方而言都是不小的动作,必有缘由才可替换。而邯郸这个对于整个王朝影响力微弱的城池并没有大费周章改变的必要。

邯郸:赵国覆灭后始终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只是不再成为权力中心

三、为何邯郸最终能铸就千年不更名的传奇

1首先邯郸在跌宕起伏的变化里生存了下来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曾经有过许多城池与地方,但是由于自然灾害、战火以及建设规划的原因,彻底被抹去姓名。譬如可怕的瘟疫可以令整个村落损毁,官方安排的迁徙更是令许多人背井离乡抛却生活多年的地方。

在上千年的跌宕起伏变化里,邯郸这座城池终究是存活了下来。躲过战火与灾害的侵袭更是凭借自身早已成熟的城池建设获得无数统治者的青睐。

君临天下后,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如何治理,邯郸城本就拥有完备的管理措施自然就省去很多麻烦,维持现状是对这片土地最好的处置方式。是以,历经那样多的朝代更迭,邯郸都能很好地被保存下来。

邯郸:赵国覆灭后始终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只是不再成为权力中心

能在数千年的时光里一直存在着,邯郸才有机会成为独特的传奇之都。若是如楼兰之地一般,虽有诸多缥缈的传说,最终埋没黄沙里,也就不会有今时今日的气象了。无论面对何种境遇,能存活下来都是根本与关键

2继而是因为邯郸身上最重要的是人文意义

邯郸长久自然是保住自己名号的根本,并且与许多人们熟知的古都不同,邯郸身上最重要的还是人文意义。如若是具备军事重要性,那么邯郸在这千年里难免遭遇纷飞战火的摧残,或许城池早已毁损,重建之时势必会更改从前面目,不同的规制之下更改名字也会成为常态。

如若是政治用途过重,那么在古代讲究风水人和的环境里,一旦更换主人那么更改成符合新主人心意的名字也会成为常态,譬如北京与南京名字的更迭盖莫如是。

而邯郸在岁月洗礼下,身上最重要的就剩下人文意义了,对于人文意义,最重要的便是长久安稳,是以邯郸不便更改名字。

邯郸:赵国覆灭后始终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只是不再成为权力中心

3最后便是中国文化的惯性使然使其保持现状

及至今天,中国也将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标签牢牢握在手中。无论是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拥有长久历史的地方,都是中国证明自身历史悠久的佐证。是以,邯郸城的名字在中国文化注重绵长的惯性之下得以保存流传。

只要人们呼唤邯郸的名字,似乎就能察觉出它身上的厚重,这同样也是汉语言的独特魅力。历经千年的文字总是与新时代的气息有着不同。越是历史厚重的大国,

在各方面的改革变化上都会显得格外慎重。

邯郸:赵国覆灭后始终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只是不再成为权力中心

中国不似周边的日韩国家那样从来都是向强者学习,对自身文化很容易做出取舍。中国作为东方世界的领军人物,对于任何改革都有自己的考虑,担心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不良后果,所以无论大事小情能够依照传统不更改的就不再更改了。

这样的做事方式与态度渗透到了中国各个社会阶层的处事之中。无论是普通人对待自己的名姓,还是统治层对于任何地方的命名都不会随意。内敛保守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基调。

邯郸:赵国覆灭后始终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只是不再成为权力中心

四、总结

邯郸虽然再未出现曾经作为赵国都城的辉煌,但是没有人可以忽视它沉淀上千年身上积累的璀璨。新中国成立后,领导阶层们面对邯郸也发出无限感慨,

认为这个地方势必要振兴。

历经岁月洗礼,能够保住自己的城池与名字,说明这个地方有着自己强悍的生命力。这个地方以及在其上繁衍生息的人们一直在默默地努力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