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叛逆期越早到來越好,四十多歲她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叛逆期

她一直是家裡的乖乖女,從小學習好,聽話,懂事。永遠都是父母身邊那個默默的小幫手,懂事的姐姐,聽話的孫女。

她的成績永遠是班級第一名,爺爺的指甲永遠都是她來剪,家裡的地永遠都是她在掃。妹妹的哭鬧經常讓父母妥協,哥哥的叛逆經常讓父母無奈。而她沉默的經常讓人忽略了她的存在。

她聽話,所以,從小到大,家裡人做什麼事從來都沒有徵求過她的意見,她表達自己的意見,家人也不在意。

她懂事,所以,她該讓著驕縱的妹妹,不管她的要求多麼不合理。她該做哥哥指使的活,因為他是哥哥。

妹妹任性,一不合她意,她就會頂嘴,會哭鬧,家人就都會妥協。哥哥一不高興,就會兇,會摔門而去,家人都會小心翼翼。

所以,家人做什麼事都會顧及他們的感受,事事都會先考慮他們會不會不高興。

而她在家人眼裡似乎是沒有自己的情緒的,因為她就應該是最乖的。

她每次回家都要給家人買禮物,任何一個人不高興,父親就會怪到她身上。而哥哥四十多年從來沒給最疼愛他的奶奶買過一塊糖,奶奶想起的時候,只是背地裡和母親笑罵一聲,並不生氣。

父親背地裡埋怨哥哥不孝啃老,表面上對哥哥不敢說半個不字,照樣貼補,看哥哥嫂臉色不好只能自己生悶氣。哥哥二婚,和嫂子如膠似漆,睡到日上三竿,七十多歲的母親還要做好飯叫他們起床吃飯。

哥哥到五十多歲都是父母放心不下的孩子,生怕他受委屈,生怕他被人欺負。因為父子性格不合,不再住在一起,但心疼孫子,帶到大學畢業還當三歲孩子一樣寵著。而她的孩子,父母則沒有給過一點關愛。

父母在她這裡住著,像是客人,嫌棄伙食不好,嫌棄房子,嫌棄氣候,她再忙身體再不舒服,他們都不會伸手幫忙,更別說進廚房。在妹妹那裡則完全不一樣,買菜做飯,忙得不亦樂乎。

父母生病不找哥哥,找遠在異鄉的她和妹妹。妹妹出嘴,她出錢出力。她為此花光了所有的積蓄,家也散了,父母還是說她不孝。

父母從不主動打電話給她,她打電話回家,父母冷言冷語。她不打電話回家,母親把她罵得狗血淋頭,說白白懷胎十月,白供她上大學,不給錢也不打電話,就是不孝順。因為父親又不高興了。

父親總是對她不高興,她經常莫名其妙。

孩子一歲時,她帶著孩子回家住幾個月,父親幾次莫名其妙地黑著臉找茬,走的時候她留了七千塊錢給父母,父母生活條件很好,而她全職帶孩子,生活拮据,積蓄不多。但她從沒想過要花他們的錢。而他們只是假意推辭,並沒有不要。

父母住在她家看病,她帶他們找醫院找醫生,不遺餘力,最好的醫院,最好的醫生,最全面的檢查。每天換著花樣給他們做她自己捨不得吃的各種美食。父親還是會突然莫名其妙地黑臉不理她,她也不知道原因。

她骨折躺在床上不能動,她打電話給妹妹,妹妹不理。不到十歲的孩子就承擔起家務和照顧她的責任,被火燙傷,後來又發高燒。妹妹依舊不理。來了一會兒還要把氣撒在孩子身上,說她不欠她們的。

她四處求人帶孩子去看病,焦頭爛額。在家鄉的父母知道她的事,不但沒有隻言片語的關心,更沒說過過來照顧她的話,也沒說過讓離她很近被她從小照顧到大的妹妹來看她們的話。反而因為她幾天沒打電話,母親又打電話來把她罵得狗血淋頭,因為父親又不高興了,她就是不孝。母親在電話那頭咆哮,她放下電話失聲痛哭。

他們也不是不知道她一個人帶孩子沒有工作身體又不好有多難,只是他們不想理會。她在抑鬱症接近崩潰的邊緣,多少次她有自殺的念頭,多少次活得心灰意冷,了無生趣,卻放心不下年幼的孩子。她不說,因為他們根本不想聽她的心情,她的生活,他們只要她孝順。

他們去跟親戚說,去跟鄰居說,去跟她的同學說。她的不孝順傳遍了所有熟人的耳朵。同學不明就裡地來信息指責她,她不想回應,更不想解釋。父親之前就對所有的熟悉不熟悉的人逢人必說哥哥不孝,讓哥哥很難做人。只是他們在哥哥面前不會也不敢這麼指責他。那時的她還有錢,還能孝順他們。她勸過父親,父親不承認,母親說父親管不住自己的嘴。

她不再打電話,只是偶爾會買些東西寄回去。父親收到東西會打電話給她,除了說東西收到了,就是東拉西扯說些兒女對老人怎樣不孝的話來敲打她。她且聽著。但凡她流露出自己一點點委屈的情緒,父母就掛電話。

一直以來,她都覺得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是每個子女本來就該做的。可是她做得越多,錯得越多,不做更不對。她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了。父母的生活條件比她好太多了,她最難的時候他們不但不能做她精神上的支柱,反而在不停地給她施壓。她錯在哪裡了?

從小她就沒有叛逆過,一直把父母的期望看得很重,但她現在卻怎麼做都不對。她不想再對父母言聽計從,她不想再聽他們指桑罵槐地說她不孝順。她只想安安靜靜地過完自己的苦日子。

如果他們認為她不孝,就讓她做個不孝的人吧。

四十多歲,她迎來了自己的叛逆期。


故事:叛逆期越早到來越好,四十多歲她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叛逆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