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申購分析:內地領先新葯發現技術平臺維亞生物(01873.HK)

【新股檔案】

股票名稱:維亞生物

股票代碼:01873

上市日期:2019-05-09

招股價:3.42港元~4.41港元

招股總數:擬發行3.45億股,公開發售佔10%,國際發售佔90%,另有15%超額配股權

最低認購額:2227.22港元

每手股數:500股

認購日期:2019年04月25日-04月30日

中籤公佈日:2019-05-08

獨家保薦人:中金公司

募資用途:所得款項淨額約為12.32億港元(以發行價中位數計算)。其中,約30%用於擴大EFS模式;約30%用於建立商業及研究製作能力及生物CMO及化學CMO的能力;約10%用於購置實驗室設備及物料;約10%用於招聘、培訓及保留生物及化學藥物研發人員;約10%用於擴充CMO業務;約10%用於一般公司及營運資金。

文章來源:尊嘉證券(香港)

一、公司介紹

維亞生物科技控股集團(簡稱“維亞生物”),經營一個領先的基於結構的新藥發現技術平臺(按2018年收入及2018年按同步輻射波束時間計),具有多項領先世界的技術以及具拓展性的業務模式,分享客戶知識產權升值。集團為全球生物科技及製藥客戶的臨床前階段的創新藥物開發提供世界領先的基於結構的藥物發現服務。服務涵蓋客戶對早期藥物發現的全方位需求,包括靶標蛋白的表達與結構研究、藥物篩選、先導化合物優化直到確定臨床候選化合物。專利核心技術及專有專業知識使集團可有效縮短藥物發現平均所需時間,獲得客戶的廣泛認可。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集團提供世界領先的基於結構的藥物發現(SBDD)服務。SBDD可更快確認藥物結合特性,使篩檢過程中更容易發現中靶化合物。集團已為全球十大製藥公司(按2018年收益計)中的九家以及全球數百家生物科技公司及研究院所(包括名列「FierceBiotech Top 15 Promising Biotechs」的23家公司)提供藥物發現服務。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集團已為全球逾370名生物科技及製藥客戶提供藥物發現服務,研究過超過1,000個獨立藥物靶標,向客戶交付約9,500個獨立蛋白結構。

二、經營情況

集團的使命是成為全球創新型生物科技公司的搖籃。集團已開發一種具拓展性的業務模式,將傳統的服務換現金(CFS)模式(據此向非投資對象的客戶收取現金服務費)與獨有的服務換股權(EFS)模式相結合。按EFS模式,集團向若干特選的客戶及所投資的具備發展前景的生物科技公司提供藥物發現或孵化服務以換取該等客戶的股權或經濟利益。透過持有該等特選客戶或投資對象的股權/經濟利益,集團可在維持來自CFS客戶的穩定現金流入的同時,有效促進該等具備發展前景的生物科技初創公司的發展,並獲享其知識產權價值的上升潛力。此外,集團亦可能向認為日後有可能合作的生物科技初創公司作出戰略投資。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CRO行業向來是勞動密集型行業,2018年全球CRO服務供應商的平均每名僱員利潤約為12,581美元。相比之下,於2018年,集團每名僱員利潤為51,880美元,較全球平均水平高312%(或經扣除按公平值列入損益之金融資產之公平值收益人民幣68.3百萬元、應占聯營公司/合營企業虧損人民幣3.2百萬元及被視為/實際出售於一家聯營公司權益收益人民幣16.4百萬元(不計相關所得稅影響)後,於2018年每名僱員利潤約為20,709美元,較全球平均值高65%),反映技術驅動平臺及獨特EFS模式的優勢,分別容許集團享有更高的毛利率及使所收購股權的公平值有所增長。

管理團隊及主要事業合夥人包括來自知名全球性醫藥公司及聲名卓著的生物醫學研究所(如輝瑞製藥、默克公司、雅培及諾華)的頂尖科學家和頂尖人才,專注於各種治療領域的創新藥物研發。舉例而言,管理團隊及事業合夥人中若干成員從事多個領域,如免疫學、腫瘤學、代謝及眼科,並深入參與若干上市藥物的研發,如治療乾眼症的Lifitegrast、治療轉移性腎細胞癌的消定(Sutent)及治療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的Venetoclax。在該等頂尖科學家的帶領下,集團建立了兼具拓展性及可靠性的創新藥物研發技術平臺。此外,亦建立了「事業合夥人」體系,在外部資源及孵化投資企業中物色事業合夥人。藉助事業合夥人的專長及及經驗,建立了系統化、科學化、模塊化的孵化系統,以確保獨特業務模式的可擴展性及可持續性。憑藉世界領先的技術及綜合全面的平臺,集團能夠成功維持客戶的高度粘性,並建立由頂尖科學家、生物科技初創企業、大型製藥公司、研究所及其他行業參與者組成的生態系統。集團對客戶和生態系統合作伙伴的強大價值定位將加強領先地位,併為潛在競爭對手設置更高的進入壁壘。

集團已在業內建立極佳聲譽,並透過口口相傳積累多元化及不斷增長的優質客戶群。主要客戶包括前十大全球醫藥公司(按2018年收益計)中的九家,以及入選「FierceBiotech Top 15 Promising Biotechs」的23家生物科技公司。集團亦為上海交通大學等具聲望的科研機構提供服務。

自2014年以來,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已建立兩個孵化中心,孵化了31個早期研發項目,並計劃於中國上海、嘉興及成都增設若干模版化孵化中心。集團透過不斷篩選新項目擴大孵化投資企業組合。於2016年、2017年及2018年,分別增加六家、四家及11家孵化投資企業。此外,往績記錄期間後,已新增額外四個孵化項目,並計劃於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分別新增約21個、35個及50個孵化投資企業。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有11家孵化投資企業已完成私募融資。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出售四家孵化投資企業的股權實現收益,回報率分別為212%、494%、200%及315%。來自持有孵化投資企業股權的公平值增加及視作出售所持有孵化投資企業的股權的收益,為於2017年及2018年純利增加的主要因素。預期於未來期間的經營業績及財務表現將繼續受到該等公平值收益影響。

三、領先的技術平臺及服務

1.領先的技術平臺

核心技術包括SBDD平臺、FBDD平臺、ASMS篩選平臺及靶向膜蛋白藥物發現平臺。此外,亦擁有體外藥理學、藥物化學研究、抗體生成及分子克隆平臺。技術平臺為集團提供強大的競爭優勢,使集團能夠為客戶的藥物發現項目提供全面的服務。集團在美國及中國獲得七項專利,涉及專有的膜蛋白靶向藥物發現技術。ASMS篩選及FBDD平臺亦得到客戶的廣泛認可。

此外,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結構生物學的精確度及成功率高 ,成為合理開發新藥之關鍵階段,而波束是結構生物學所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具體而言,透過同步輻射進行之結構分析佔每年交付之新晶體結構超過八成。集團自2016年至2018年在上海光源使用了超過67%的平均工業光束時間,顯示在中國藥物靶蛋白結構研究的領先地位。

2.服務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維亞生物為專注於基於結構的藥物發現的世界頂級品牌臨床前階段藥物發現服務供應商之一。

新股申購分析:內地領先新藥發現技術平臺維亞生物(01873.HK)

(維亞生物招股書-基於結構的藥物研發過程及服務)

基於結構的藥物發現服務,從疾病相關基因開始,通過基因克隆、蛋白質表達及純化產生靶蛋白。純化的蛋白質可用於X射線晶體學及生物活性測定方法開發,通過基於純化靶蛋白的親和力選擇質譜篩選技術(ASMS)篩選化合物庫或片段庫獲得中靶化合物,並通過中靶化合物到先導化合物及先導化合物優化的研發過程把中靶化合物推進到藥物先導及藥物候選化合物,倘從片段化合物庫中發現中靶化合物,則該過程稱為基於片段化合物的藥物發現(FBDD),此外,如基因表達膜蛋白,則該過程稱為靶向膜蛋白藥物發現。在中靶化合物開發成先導物及先導物優化過程中,X射線晶體學的結構信息有助更好地理解化合物與靶蛋白的分子相互作用,而生物活性測定數據則有助建立化合物的結構功能關係(SAR)。此SBDD能力可大幅降低藥物發現的成本,加快進程。

四、孵化系統及事業合夥人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基於早期藥物發現服務的孵化業務模型具有很強的技術壁壘。作為該模型的先驅,並利用集團在基於結構的藥物發現過程中的門戶作用,集團建立系統化、科學化和模塊化的孵化系統,使其能夠有效地優化資本利用率,同時管理相關風險。集團亦已引入創新的「事業合夥人」體系,以識別事業合夥人,其中包括來自中國和海外的頂尖科學家,以及專門從事投資或項目管理的外部專業人士。該等事業合夥人具有多元化的專業背景及建立優秀生物製藥公司的經驗,或風險投資管理的良好往績記錄。

事業合夥人於孵化系統中擔任主導角色,彼等協助集團篩選潛在候選項目、

就孵化項目的盡職調查向集團提供意見、向集團的孵化投資企業就其研發活動提供意見、並監督孵化投資企業。對於屬於集團現有孵化投資企業高級管理層的事業合夥人,彼等可以作為孵化候選項目的首席科學家或共同投資該等候選項目。對於作為外部專業人士的事業合夥人,集團可以在成功退出孵化投資企業的股權時,向事業合夥人提供現金獎勵。

模版化孵化中心平均面積約為3,000平方米,預計每年孵化12個早期研發項目,平均週轉時間為一至兩年。總體而言,對於EFS模式下的每個孵化項目,集團計劃平均注入150萬美元現金或通過提供的藥物發現服務,旨在於投資後2.5年內退出50%的股權/經濟利益以及於投資後5.5年內退出剩餘權益。整體而言,集團旨在通過EFS模式獲得該等孵化投資企業10%至30%的股權/經濟利益。根據各自的孵化/服務協議,於完成所有預先協定里程碑後,集團有權獲得自2014年以來所孵化的孵化投資企業平均24.47%的股權/經濟利益(不包括可從可換股文據方式的投資當中收取的股權)。

五、客戶及供應商

集團擁有分佈廣泛的客戶群。於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主要向總部位於美國及中國的客戶提供服務。由於擁有世界領先的技術平臺及優質服務,集團享有高度顧客忠誠度及與眾多客戶建立良好業務關係。於截至2016年、2017年及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分別為107名、117名及152名客戶提供服務,而自回頭客戶所得的收益佔於該等期間總收益分別69.6%、88.5%及81.0%。

集團採購種類繁多的原材料(如試劑及培養介質)、設備及同步輻射光源。一般可從多家供應商獲得足以滿足需求數量的該等原材料及設備。集團主要向多家位於中國或在中國設有分支機構或附屬公司的供應商採購原材料及設備,而已制定規管原材料供應商甄選及原材料質量控制的詳細內部規則。根據多項因素仔細甄選供應商,該等因素包括彼等的資質、產品選擇、質量、聲譽、定價、業務規模、技術實力、質量管理能力及整體服務水平,並定期監督及審查其表現。

六、行業規模及市場格局

1.行業規模

開發及製造藥物的過程通常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及資金,製藥外包服務可以為希望在藥物開發項目中實現效率的生物科技及製藥公司帶來若干優勢。全球製藥外包市場的規模由2013年的514億美元增至2017年的741億美元,至2022年預期將增加至1,270億美元,2017年至2022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11.4%。

製藥外包市場可以進一步分為合同研究組織(CRO)及合同製造組織(CMO)。由於對仿製藥及生物製品的需求不斷增加,業務的資本密集性及複雜的製造要求,許多製藥公司看到了委聘CRO或CMO進行藥物發現、臨床前及臨床開發或商業階段製造的裨益。全球CRO市場預期將從2017年的503億美元增長至2022年的839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0.8%。全球CMO市場預期將從2017年238億美元增長至2022年的432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2.7%,比2013年至2017年的複合年增長率高3.2%。CRO及CMO服務市場擁有可觀的市場潛力。進一步而言,中國的CRO和CMO市場預期在2022年相比2017年將增長超過一倍。

合同外包服務是整個醫藥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2017年全球CRO市場佔藥物研發支出總額的36.5%,預計到2022年該比例將上升至45.8%。相比之下,2017年中國CRO市場佔中國藥物研發支出總額的30.6%,預計到2022年該比例將上升至40.3%,預期中國CRO外包服務的滲透率將追上全球水平。

全球CRO市場由藥物發現,臨床前研究和臨床研究組成。疾病譜變化,令威脅生命的疾病變成慢性病,顯著增加新藥物及藥物發現服務的需求。藥物發現外包市場自2017年至2022年呈現上升趨勢。進一步而言,藥物發現外包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17年的102億美元擴大至2022年的156億美元。在中國,藥物發現外包市場於2017年達137.3百萬美元,預期到2022年將增至484.8百萬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28.7%。

2.競爭格局

創新型生物科技公司的興起,是藥物開發外包市場的關鍵驅動力之一。生物製劑研發成為全球製藥市場的增長支點。FiercePharma於2013年至2017年挑選最具前景的十五強生物科技公司名單闡明全球生物製劑行業發展快速變化和擴大的格局。然而,生物製劑研發行業需要高水平的專業知識及經驗,而以上皆難以積累,因此或將為生物科技初創公司的研究和製造過程帶來嚴重限制。因此,於研究和生產能力方面的不足,將有助於推動製藥外包市場的增長。

此外,按照弗若斯特沙利文,十大公司佔2018年新藥管道總額的份額為12.4%,而相比之下,擁有1或2個管道的公司的份額於2018年上升至19.3%,遠較十大公司為高。小型公司在新藥研發方面蓬勃發展,顯示CRO的增長潛力。

在傳統的CFS模式下,早期藥物發現外包服務市場的競爭十分激烈。Charles River、WuXi AppTec、Pharmaron及QuintilesIMS等許多大型跨國CRO提供一系列服務,包括藥物發現。於中國,藥物發現市場為由數個領先參與者分佔大額市場總額的寡頭壟斷市場。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中國藥物發現市場規模於2017年按收入計約為698.3百萬美元,市場領先的參與者如下:

新股申購分析:內地領先新藥發現技術平臺維亞生物(01873.HK)

(維亞生物招股書-中國藥物發現市場競爭格局)

此外,大量中小型CRO亦為基於結構的藥物發現提供專門服務。科學家能利用結構生物學研究發現直接影響人類健康的高端生物製劑。這些生物製劑對開發新藥至為關鍵。此外,同步輻射在結構生物學中的應用於過去幾年中迅速成長。與X射線一樣,波束是結構生物學中的主要研究方法,並且是從特定的來源設施生成。由於需要使用諸如加速器的大型設備,因此這種研究方法通常由具有這種設備的外部服務提供商提供。上海同步輻射裝置(SSRF)是世界上性能最佳的第三代中能同步輻射裝置之一。就顯示集團在中國藥物靶蛋白結構研究的領先地位而言,維亞生物自2016年至2018年在上海光源使用了超過67%的工業光束時間,而上海光源是全球製藥工業用戶可以使用的四個第三代同步加速器中心(SSRF、APS、Diamond及ALS)之一。

新股申購分析:內地領先新藥發現技術平臺維亞生物(01873.HK)

(維亞生物招股書-工業光速用時排名)

基於結構的藥物發現外包服務行業屬勞動密集型行業。於2018年,提供藥物發現外包服務的典型早期競爭者的平均每名僱員利潤約為12,581美元。

七、財務數據分析

新股申購分析:內地領先新藥發現技術平臺維亞生物(01873.HK)

(維亞生物招股書-綜合損益表)

截至2016年、2017年及2018年12月31日至三個年度,維亞生物的收益分別約為人民幣9649.2萬元、1.48億元及2.10億元。其中2017年比2016年增加約53.6%,2018年較2017年增長約41.7%。

服務成本分別約為人民幣4234.9萬元、6205.6萬元及1.05億元,相應占總收益的比重分別約為43.9%、41.9%及49.8%。

新股申購分析:內地領先新藥發現技術平臺維亞生物(01873.HK)

(維亞生物招股書-按業務模式劃分之收益明細)

從按業務模式劃分之收益明細來看,來自向非投資對象提供服務(CFS模式)的收益分別約為人民幣8145.7萬元、1.21億元、1.55億元,相應占總收益的比例約為84.4%、81.9%及73.6%,呈逐步下降趨勢。來自向投資對象提供服務(EFS模式)的收益分別約為人民幣1503.5萬元、2679.2萬元及5535.8萬元,相應占總收益的比重約為15.6%、18.1%、26.4%,逐年在增長。

新股申購分析:內地領先新藥發現技術平臺維亞生物(01873.HK)

(維亞生物招股書-資產負債表與現金流量表)

集團向客戶提供藥物發現服務,以換取客戶支付現金(按CFS模式)或股權(按EFS模式)。此外,使用全職當量(FTE)、按項目收費(FFS)或服務換股權(SFE)收費方法向客戶收費及確認提供藥物發現服務的收益(視何者適用)。在FTE方法下,按每名FTE員工每個時間段的固定費率向客戶收費。在FFS方法下,通常會根據合同或工程訂單中指定的預先約定付款時間及里程收取付款。於SFE方法下,根據於合同及訂單內所載的先前協定開發時間或里程,獲得SFE客戶的股權。

2018年在流動資產上,相較於2016年翻了近4倍增長,達到約2.41億元人民幣,流動資產淨值約1.98億元人民幣,擁有穩定增長的現金流。2018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1211.0萬元,較2017年的2789.1萬元大幅縮水,與此同時公司2018投資活動使用的現金淨額達到6994.9萬元創近三年新高。或許是為應對公司經營活動“供血不足”以及為未來發展“輸血”,維亞生物在2018年融資活動產生現金1.79億之多。可見,隨著公司的重心向EFS模式傾斜,雖能為公司擴大影響力提供支持,但公司在財務方面的風險亦可能放大,這或許也是維亞生物尋求上市融資的原因之一。

於往績記錄期間,按三個收費方法所確認的各自收益如下:

新股申購分析:內地領先新藥發現技術平臺維亞生物(01873.HK)

(維亞生物招股書-按三個收費方法所確認的各自收益)

於往績記錄期間,生物藥物發現服務基準收費為每FTE每年約85,000美元,而化學藥物發現服務基準收費則為每項FTE每年約75,000美元。於2016年、2017年及2018年,生物藥物發現技術人員的總工作時數分別為152,636小時、190,828小時及331,872小時,而同期的化學藥物發現技術人員的總工作時數則分別為52,048小時、81,196小時及253,972小時。

此外,於截至2016年、2017年及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分別錄得其他收益淨額人民幣分別約為180萬元、1900萬元及3090萬元。其他收益及虧損主要包括出售於一家聯營公司/合營企業權益的收益、外匯收益或虧損淨額及按攤銷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的減值虧損。於2017年及2018年的其他收益及虧損大幅增加,乃主要由於視作出售於聯營公司/合營企業的權益增加而產生一次性公平值收益所致。就EFS業務模式而言,指定為按公平值計入損益的金融資產/負債的公平值變動屬經常性質,且可能於各期間會發生重大變動。

新股申購分析:內地領先新藥發現技術平臺維亞生物(01873.HK)

(維亞生物招股書-主要財務比率)

2016年-2018年,毛利潤分別約為人民幣5414.3萬元、8618.9萬元及1.05億元,對應的毛利率分別約為56.1%、58.1%及50.2%,有所起伏,但數據表現較為出色。

淨利潤分別約為人民幣2447.3萬元、7626.0萬元及9055.0萬元,相應的淨利率分別約為25.4%、51.4%及43.1%。股本回報率(ROA)分別約為38.1%、66.5%及44.8%。兩者均出現較大波動性。

八、投資價值分析

1.行業前景

2018年中國48個全新藥品上市,新藥獲批速度創歷史最快,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國,FDA共批准了59款新藥,也打破了25年來的歷史記錄。伴隨著創新藥的發展,近年來在醫藥產業變革中爆發增長的“賣水人”CRO行業迎來了風口。

從2015年起,陸續出臺的醫藥行業新政幾乎重構了國內製藥行業的監管體系,隨著“4+7”藥品帶量採購落地,仿製藥的高毛利時代開始走向終結,為了在新的賽道上搶佔先機,有實力的藥企紛紛加速轉型創新。而CRO一方面幫助製藥企業降低研發成本和風險,另一方面縮短新藥研發週期,加快新藥上市,無疑是創新藥發展中不可或缺的參與者。

觀之國內,國際製藥企業研發外包往新興國家轉移等一系列利好因素下,我國CRO行業也迎來了跨越式發展的新階段。廣闊的發展空間令行業內迎來多個多重玩家。CRO行業整體規模較小,呈現多、小、散的格局,與世界水平相比仍有很大提升空間,市場前景良好。

2.競爭力

在CRO行業已出現“強者恆強”的情況下,維亞生物等CRO企業的發展可以用“夾縫當中求生存”來形容。以2017年收入計,維亞生物在中國藥物發現CRO領域的市場份額並不高,僅2.6%,排名第四,與第一名的53.3%和29.6%差距很大。

在寡頭壓頂的環境之下,業內規模較小的的企業需要具備差異化的發展思路以求更好的生存或者實現彎道超車。因此,維亞生物未來能否進一步提升市場份額還有待檢驗。

雖然維亞生物目前在海外(主要是美國)收入穩步提升,但由於美國的生物製藥起步較早,競爭也不小,公司只有不斷的加大對研發的投入,才能持續提升最核心的競爭力,但公司近三年的研發投入穩定在1700萬左右,並未隨收入、利潤的增加有所提升。

雖然有大額的研發投入也不一定使公司產品保持領先地位,但如果沒強大的研發投入,公司的產品競爭力必然下降,未來公司上市想要做大做強,或許還需要在研發上面下功夫。

3.盈利能力

與許多還在盈虧平衡線苦苦掙扎的生物科技公司不同,維亞生物在財務上表現驚喜。得益於兩種業務模式的相得益彰,2016年-2018年公司業績實現快速增長,雖然毛利率、淨利率和ROA三個數值有所波動,但數據表現較亮眼。

CRO行業的黃金時代已經到來,維亞生物也在這一領域找到了不同於傳統CRO企業的、創新發展道路,若市場份額能夠進一步擴大及孵化的項目逐漸進入成熟期,未來業績有望迎來可觀的增長。

中國的CRO市場發展速度要遠遠高於全球水平,但截至2018年維亞生物來自中國客戶的收益僅為4822.3萬元,佔比僅23%,而來自海外的收益達到1.62億元,佔比接近8成。也就是說,維亞生物可能錯過中國CRO市場快速發展的紅利,這是後續值得注意的。

4.股權架構

預計上市後,公司其中一名創辦人,主席、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毛晨先生預計持股約29.31%,投票權約30.75%,未來一致性行動較為確定。

5.基石投資者

根據與基石投資者訂立基石投資協議,國藥投資、Gaotejia Investment及深圳高特佳認購金額分別為約1489.16萬美元、1200萬美元及1800萬美元。基石投資者所持股份設有6個月禁售期。

6.發行估值

按上市後約15億股的總股本和3.42港元~4.41港元的招股價區間,可得上市總市值約為51.30億港元~66.15億港元,在香港主板上市企業中處於偏上游位置。

再按2018年度人民幣約9055.0萬元的淨利潤,根據人民幣兌港幣最新匯率1:1.1656,摺合約1.06億港元,計算得出靜態市盈率(PE)約為48.40倍~62.41倍,估值過高。

總結

打著“藥明康德”追隨者旗號的維亞生物,只是中小型CRO企業,其收費模式與藥明康德實際有著明顯區別,更多是披著CRO外衣的風投機構。與其他生物製劑CRO企業不同的是,該公司對傳統的服務換現金(CFS)模式做了拓展性的轉換,即接受部分優質企業以服務換股權(EFS)的模式結付賬款。

採用該兩種模式的好處在於,CFS模式能穩定公司的現金流,用以持續性經營發展,而EFS模式則偏向於風投,對優質的企業進行孵化,以在一定時間後獲得高額回報。

雖然以創新的EFS收費模式增強了公司在市場中的競爭力,不過行業的國內寡頭格局明顯,絕大部分行業紅利是被寡頭吃掉了,偏低的市佔率讓公司面對的壓力不小。

公司投資屬性逐漸增強,孵化投資企業為初創公司,鑑於該等公司為尚處於發展階段的成長型公司,失敗率可能較高。因此,面臨與此類孵化投資企業的股權投資相關的風險。

近三年業績看上去不錯,然很大一部分利潤是靠縮減研發投入獲得的,且公司發行估值高,欠缺吸引力,宜留意。所以,中長期投資價值待觀察,而新股申購方面則需慎重,穩健的投資者酌情考慮,風格激進的投資者可少量認購。

(注:文中所述觀點僅代表個人看法,不構成任何具體的投資意見或建議,請理性對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文章來源:尊嘉金融。尊嘉證券(香港)有限公司為香港證監會認可的持牌法團(中央編號:BJJ179),獲發第1、第2、第4及第5類受規管活動牌照,提供證券及期貨等金融服務並受香港證監會監管。

新股申購分析:內地領先新藥發現技術平臺維亞生物(01873.HK)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