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兒童如何使用也是有技巧的,寶媽5千字曝光如何用得更好

喜馬拉雅兒童如何使用也是有技巧的,寶媽5千字曝光如何用得更好

一度甄選APP創作者|麥兜麼兜

在我看來,鑫寶就是個故事喂大的孩子,從一歲兩個月左右開始,每天晚上睡之前必聽晚安故事。

記得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有一次臨睡前聽了個《打針我不怕》。趕巧幾天之後正是打預防針時間,打預防針那天真是神了,孩子一聲沒有吭!在場的護士和其他家長一個勁地誇讚寶寶,從那以後我就堅持每天給孩子聽睡前故事。

喜馬拉雅app是當時公司同事推薦的,這個裡面的資源相對我之前用的app來說比較多,然後就一直用這個。

後來在2020年1月無意中進了一度甄選的微信群裡,有家長推薦了喜馬拉雅兒童app。當然,吸引我的主要是鑫寶喜歡聽,而且這個兒童版的它有年齡段設置(嬰幼、幼兒、小學)。根據年齡來推送適合的資源,這樣我就省去了找繪本的時間,不怕孩子聽了不適合。

喜馬拉雅兒童如何使用也是有技巧的,寶媽5千字曝光如何用得更好

從上面的圖片,也可以看出它分10部分(哄睡、兒歌、英語、科普等)

喜馬拉雅兒童符合我給孩子聽故事的初衷,但後來發現驚喜還比較多

我的初衷只是純粹地聽更多故事,而且媽媽也解放了雙手。

睡前故事,晨起英語磨耳朵,就是我從開始到現在每天必做的兩件事情。喜馬拉雅兒童上面有大量這類內容,你完全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喜好、你們的希望去給孩子選內容——當然,孩子也會自己去選。

入這個APP前鑫寶正好6歲零12天。她是一個話匣子小姐,每天睜開眼睛除了寫作業時間,她都會沒完沒了地給你聊各種各樣的話題。

一次忘了是啥原因我說話語氣重了點,她突然回我:“你不要老是凶神惡煞的。”

當時我就笑了問她從哪學的,她就說聽喜馬拉雅裡面的《父與子》(完整名字是《新版父與子:新課標必會成語》)學的。

喜馬拉雅兒童如何使用也是有技巧的,寶媽5千字曝光如何用得更好

女兒有一本《父與子》的書,在我看來是很簡單的漫畫書,她特別喜歡,上面並沒有什麼成語。其實我不太喜歡這本書,因為我覺得很無趣也學不到什麼東西。睡前聽這個是她強烈要求的,後來我就特別留意觀察了一下,鑫寶會時不時地吐出不同的成語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即使有時用得並不恰當。

她還會告訴我成語不僅有四字的還有三字、五字、六字、七字最多十六字。例如: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這個也是從《父與子》裡面學的。

通過這件事,我更加覺得不要用大人的眼光去看孩子的世界,要尊重孩子的選擇。我之前也有刻意讓孩子學成語,效果並不理想,沒想到在這裡有了收獲。並且,真的覺得“玩中學”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做父母的也不要低估了孩子的學習能力。

至於每天早起英語磨耳朵,目前鑫寶聽的是Leeson老師系列,這個適合英語啟蒙階段的寶寶,我覺得很不錯。她自己也真的跟著這個學會了好多的單詞。

喜馬拉雅兒童如何使用也是有技巧的,寶媽5千字曝光如何用得更好

還有之前我們體驗的雪糕英語也很有趣,居然前幾天叫我在這個app上發現了,風趣的畫面非常吸引小孩子,鑫寶會跟著一起舞動。

另外說一句,在這之前我真的沒有注意過喜馬拉雅兒童還能看視頻,尷尬!可能有的家長跟我一樣,以為這就是個只能聽的app,如果是的話,趕緊去挖寶吧哈哈。

喜馬拉雅兒童為我們選紙質書提供了參考

起初我也只是為了讓孩子有更多的故事聽。因為對於一個家庭來說,紙質書畢竟是有限的。但是,後來發現這個app能幫助我們選到到孩子更喜歡、更合適的紙質書籍——大部分書我都是從app上先聽,聽了以後,覺得不錯然後再選回來給孩子看。

可能有人會疑問,既然那麼多資源,聽就好了,為什麼還要入紙質書?

在我的看法裡面,

我覺得看和聽完全是兩種概念,不要覺得我已經聽過了就沒有買來看的必要了。如果那樣想,那就錯了。

聽的時候,孩子可以天馬行空地想象,而看的時候,她會知道原來還有其他的不一樣,獲得更多的信息。而且,看書有利於孩子認識更多的字。

比如,鑫寶喜歡聽《不一樣的卡梅拉》,後來我就弄了一套完整的書給孩子看。她說“媽媽裡面的小雞都好可愛,尤其卡梅利多一隻粉粉的小公雞,我還以為那些雞就像家養的雞一樣一個比一個醜,還臭臭的。”看,這就是完全不同的感覺吧。

喜馬拉雅兒童幫我家小寶認識新型冠狀病毒,懂得安全防護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剛開始的時候,喜馬拉雅就更新了好多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的題。這可正好派上用場,因為當時我們也不知道怎麼給孩子講什麼是新型冠狀病毒以及防護小知識,講不清楚,即便講得清楚,孩子也未必會聽——父母所講的乾巴巴的道理往往是不怎麼吸引孩子的。鑫寶聽的是科普版塊裡的《新型冠狀病毒預防|寶寶巴士》。

喜馬拉雅兒童如何使用也是有技巧的,寶媽5千字曝光如何用得更好

每個小知識就幾分鐘時間,她聽完之後就開始給家裡人科普新冠小知識:新型冠狀病毒表面有好多小凸起就像國王戴著的王冠,它是一個很可怕的病毒。我們要做好預防措施勤洗手、戴口罩、不擠人群看熱鬧……

聽到孩子講述這些,我真的覺得她現在的語言組織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有點小大人的樣子

。雖然說這可能與孩子長大了有關係,但我覺得喜馬拉雅兒童的內容也功不可沒。

除了跟我們講這些以外,她還把預防措施落實到了行動上。比如拉著我們一家人聽《健康歌》做健康操;每天早上睜開眼睛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媽媽開窗通風;有時候我們逗她說可以去小區玩,她會一本正經地說:“鍾南山爺爺說可以出去了才能出去。”還讓我跟她一起畫新型冠狀病毒……

喜馬拉雅兒童如何使用也是有技巧的,寶媽5千字曝光如何用得更好

所以說,喜馬拉雅兒童是孩子喜歡的,裡面的內容她願意聽,也顯得更容易吸收了。

偶然我還發現,在這個app裡面,小學的孩子還可以進入學習專欄學習語文課本,根據自己的在讀年級來選擇學習語文、課後還能練習,而且上網課累了還能做做眼保健操和廣播體操。還有其他的畫畫,英語,自然等——有點覺得這個app有些內容藏得深(後續的文章我會再說說這一點),所以看到就忍不住說下,說不定有讀者會用到呢。

不僅是孩子有收穫,喜馬拉雅兒童還幫我解決了育兒途中的棘手問題

案例1:作為媽媽,您是否也像我一樣經常性的河東獅吼?

初為人母,我想各位寶媽寶爸在育兒路上一定遇到了很多問題,不知道大家是怎麼解決的,我來嘮嘮我家的。說實話我是一個很沒有耐心的麻麻,遇上我女兒這個愛哭鬼真的很頭疼,所以我經常性地會對她河東獅吼。

一天在一度甄選群裡,家長們正好說到了這個話題,其中一位媽媽說喜馬拉雅兒童app上有陳默老師的《告別吼叫,做高效家長》很不錯,我就特意去聽了一下。其中有一節主題是媽媽的性格對孩子至關重要。

陳默老師說:3-6歲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包括神經系統的發育,個性的形成……聽後我不斷地反思,想想鑫寶到現在已經有6歲了,她是1歲2個月斷的奶,然後我就去上班了,中間工作了有2年多左右的時間,之後因為某些原因又回來帶孩子,可以說孩子是我帶大的。我沒有耐心,脾氣大,愛生氣,也愛哭,一點也不溫柔,鑫寶和我一樣,從她身上能看見我的影子。

現在反思還為時不晚,之後鑫寶無論調皮還是寫作業不專心,只要哭了我就對她說:“我陪著你哭,把壞情緒發洩完了來找我抱抱。”這個時候她還是會連嚎帶哭,而且哭起來沒完沒了。那我會試著撓她癢癢,或者說個笑話逗逗她,緩解下氣氛。鑫寶噗嗤一笑我就趕緊抱起來哄哄穩定下情緒,等孩子收拾好情緒再和她溝通。

話說,當孩子情緒爆發的時候,當媽的這時候一定要忍!!!語氣溫和,即使心裡已經火山爆發還是要忍忍忍!!!一段時間下來,鑫寶真的進步很大,不怎麼哭鼻子了,也不亂髮脾氣了,說話也不兇兇的。

孩子的問題都是大人的問題,陳默老師說的一句話我很贊同:當今的家長,如果他要做一個合格的家長,他是需要學習的。所以生一個孩子,其實對家長來說,最大的樂趣就是和孩子共同成長。後來我知道了一度甄選這個軟件,沒事就上去刷一刷育兒的各種推文,不是以前公眾號那種千篇一律的講道理的文章,一般都帶有作者真正的實踐,真的是給我啟發很多。

喜馬拉雅兒童如何使用也是有技巧的,寶媽5千字曝光如何用得更好

案例2:如果孩子“偷”吃糖果,您會怎麼辦?

小孩子都是愛吃糖的。我家這個也不例外。年前打掃衛生時,我在收納箱旁邊發現了一個棒棒糖小棍,就直接問鑫寶是不是吃糖了。鑫寶:“那是之前投遊戲幣中的棒棒糖,昨天沒忍住吃了。”我就告訴她以後不要吃了,她也同意了。

但是,再後來奶奶發現過一次,並且我在搬收納箱的時候,在縫隙裡又發現了好多糖果紙,我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把這件事情告訴了鑫爸。鑫爸就找鑫寶談話,鑫爸告訴我女兒哭著對他說:“那些糖都是從冰箱裡拿的,已經偷偷連續吃了好幾天了,之前也對媽媽撒了謊,很抱歉。”

冰箱有很多糖,都是之前攢的,因為孩子嗓子老有痰出不來總是咳嗽,所以我們就限制鑫寶不吃糖和零食。小時候鑫寶很少吃糖,現在也許是孩子長大有了自己的思想的緣故才會這麼做。談話之後想著事情就這樣解決了。

大年初一去一個親戚家拜年,我和鑫寶爸爸臨走前看見鑫寶偷偷抓了一把瓜子和幾顆糖放進了口袋。下樓我就試探性地說:“鑫寶把你剛剛得的壓歲給我保管,我怕你丟了,回家你再全部放起來。”她就去口袋掏,順帶瓜子糖都掉了出來。“對不起,沒有經過爸媽同意我就拿瓜子糖,爸爸給我談話後我還有吃糖……”鑫寶開始連哭帶嚎。這次我們真的很生氣也很著急,想打人的衝動都有,壓著火硬是沒發出來,爸爸說教了15分鐘左右,就回家了。中午吃飯時小傢伙也不敢跟我們說話,有事就只找奶奶。

因為孩子爸經常用喜馬拉雅聽李玫瑾老師的育兒知識,這會兒想起來有一節課是:孩子偷拿怎麼處理?

我倆就趕緊把課聽了一下,結合孩子的自身情況想了個對策。鑫爸給了鑫寶10顆糖,告訴她如果這些糖在一星期以後還是10顆那就再得5顆還可以吃1顆,然後半個月之後糖沒有動再得5顆。堅持一個月就可以帶她去超市選一樣自己喜歡的糖帶回來。如果糖少了,那不好意思,剩餘的全部沒收,而且以後不再會有糖吃,不管在哪裡。

這就是遊戲規則,規則一定要給孩子講清楚,媽媽來監督。之後孩子再沒偷吃過。她也得到了應有的,而且我們剛開始過個四五天就會讓她吃個小糖豆。小孩子很容易滿足,有糖吃,玩遊戲還能得獎勵,孩子當然能做到。

現在鑫寶也不撒謊了,改掉了壞習慣,也學會了把自己的想法大膽的說出來。

所以對付小孩子要有策略。在這件事情中我們大人有很大的責任:1、限制孩子吃糖,孩子就越想得到糖。2、給孩子灌輸的概念就是孩子不咳嗽病好了就可以吃。3、第一次發現的時候並沒有用正確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總結:孩子的任何問題都是大人的問題。孩子出現問題大人要先從自身找原因,10歲以下的孩子出現第一次偷拿東西的行為要找出為什麼這麼做的原因,明確指出錯誤,更重要的是要給孩子留自尊。

喜馬拉雅兒童如何使用也是有技巧的,寶媽5千字曝光如何用得更好


分享一下我們在喜馬拉雅兒童app的使用心得以及它的優缺點

總的來講,我覺得對這個app,家長可以做個學習計劃。

比如起床時間孩子可以聽英語磨耳朵,中午吃過飯孩子聽下科普小知識,學習下國學。晚上聽睡前故事。隔兩到三天時間看個小視頻畫個畫,遊戲時間帶孩子做個廣播操,愛眼操……不僅是學習娛樂,其實也讓孩子在不上學的時候有個時間觀念。

至於說家長,睡前聽聽育兒小知識,白天抽時間學習下科普國學等知識可以和孩子多多探討問題,滿足下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

很多事情,一旦做上計劃,可能效果比完全“佛系”要好很多。當然,每個家庭的情況不一樣,計劃肯定也不一樣。

以下是我們現階段的使用習慣:

1. 每天早上我都會打開喜馬拉雅兒童用英文兒歌喚醒孩子起床。

2. 午飯後孩子就聽科普小知識《螺絲釘》,鑫寶特別喜歡聽這個,晚上睡前必聽故事。

3. 吃過晚飯會看《Wow English》,一般會看2小集。

4. 三天時間會跟著《嘰裡呱啦我愛畫畫》學一下畫畫。

5. 晚上睡前我會用手機聽一下育兒知識。

總的來說,真的覺得對孩子、對我自己都很有用!

說說這個app的優缺點

優點:

1. 學習會督促父母堅持下來,這樣孩子也會堅持下來。父母自己堅持孩子就沒問題。

2. 這個app可以登錄2個設備,家長和孩子同時用也沒有問題。利用碎片時間隨時隨地都可以聽。

3. 涉及領域比較廣,孩子和家長都可以用得到,利用效率比較高。

缺點:

我不知道我發現的是不是我操作的問題,或者剛好是遇到了個例,但還是忍不住吐槽一下:聽過的課在播放歷史那一欄居然沒有。還有一些課,App上本身就有,但從家長的角度講,隱藏得太深,可能發現不了。

像有一個課,名字叫《家長的第一堂親子財商教育課》,我是從其他寶媽那知道的,用關鍵詞可以搜索出來,但是去分類裡面找的話找不到,不知道屬於哪個部分。

所以,就覺得是不是可以分類再細一點,把大家喜歡的、重要的內容分出來,讓大家好找一些?

比如很多人都覺得財商課挺好的,但要不是從別人那裡聽說,我可能就錯過這個課了。

在一度甄選APP,除了我的日記,還有很多很優秀很用心的家長寫的各種在線課詳細日記和簡短點評。大家報課之前,先上一度甄選轉一圈看看家長們的真實看法,再決定是否要報。

好了,以上是麥兜麼兜的分享。看更多在線課家長日記、英語啟蒙、數學啟蒙、閱讀等文章,請到各大應用商城搜“一度甄選”,即可體驗。想進qun與專業又愛分享的家長聊天,可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