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國際局勢變化,對國軍武器裝備的影響

中國的抗日戰爭,(1937-1945)共計八年,俗稱八年抗戰。以國民黨正規軍為主的正面戰場。武器裝備隨著國民政府對外政策的變化,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抗戰初期,抗戰中期,抗戰後期。"

抗戰初期(德械師)

日本佔領東北後,積極策動華北自治,有直接出兵侵佔熱河,使得中日矛盾不可調和。當時中國政府深感中日必有一戰。於是中國就和德國達成協議:德國向中國派出軍事顧問團,指導並幫助國民政府整編調整部隊採用得是訓練和武器裝備組組建所謂的"德械師"。德械師按照當時的提法分為四種"整編師,調整師,整理師和新編師"。截止抗戰爆發前,國民政府共完成了調整30個陸軍師。

抗戰時期國際局勢變化,對國軍武器裝備的影響


政府首批德械裝備的德械師:國民革命軍第3,6,9,14,36,87,88,中央教導總隊和國民黨稅警總團。(這些是首批完成德械裝備和德國軍事顧問訓練的)

中國政府用當時德國急需的鎢,鋅,錫等中國獨有的戰略資源向德國交換,而德國向中國提供武器裝備。抗戰爆發前期,中國政府共接收(購買)了三批德國武器裝備:共計

抗戰時期國際局勢變化,對國軍武器裝備的影響

毛瑟1924步槍1萬支,子彈1億發,(後期有德國兵工署提供全套圖紙,中國仿製出了中正式步槍。)

抗戰時期國際局勢變化,對國軍武器裝備的影響

Z B 26輕機槍5000挺

抗戰時期國際局勢變化,對國軍武器裝備的影響

毛瑟1932手槍8000枝,子彈1700萬發

抗戰時期國際局勢變化,對國軍武器裝備的影響

PAK 35/3637mm戰防炮368門,炮彈20萬發。

抗戰時期國際局勢變化,對國軍武器裝備的影響

迫擊炮240門(迫擊炮是抗戰時期中國軍事工業唯一能自主研製的重火力武器)

抗戰時期國際局勢變化,對國軍武器裝備的影響

馬克沁重機槍2131挺(後來中國仿製出了民二四式重機槍)

抗戰時期國際局勢變化,對國軍武器裝備的影響

高射機槍120挺

75mm步兵炮60門

國民政府整編的德械師。在抗戰一開始就參加了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得解時損失殆盡。而後續又得不到武器的補充。隨著中德軍事合作的結束。德械師也正式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德國和中國的軍事合作,從1930年到抗日戰爭爆發後的1938年大批德國顧問撤離中國中,德軍事合作隨告結束!

抗戰中期(1938年至1941年)

隨著中德軍事合作的結束。國民政府軍隊武器裝備在抗戰初期得到了大量的消耗。使得國民政府迫切需要尋求外援。1938年中蘇政府達成軍事合作協議:中國向蘇聯提供桐油,豬鬃以及中國產的礦產品作為支付方式;蘇聯向中國派出軍事顧問團。並向中國提供武器。此外,蘇聯還直接派飛行員到中國參加對日作戰。

抗戰時期國際局勢變化,對國軍武器裝備的影響


中蘇軍事合作期間,根據蘇聯方面公佈的資料:

共向中國提供飛機904架(其中中型/重型轟炸機318架,殲擊機542架,教練機44架);坦克82輛;牽引車輛602輛(其中中方收到24輛);汽車516輛;大炮1140門,炮彈兩百萬發;輕重機槍9720挺;步槍50000支。當然這些武器都是我們自己購買的,但是在那個時候能賣給我們武器本身對我們也是一種幫助。這些物資通過陸路經新疆運抵蘭州,西安等地交給國民政府。

抗戰時期國際局勢變化,對國軍武器裝備的影響

蘇聯武器裝備的陸軍第200師

在蘇聯顧問的建議和指導下,國民政府用這批武器共整編訓練了五個突擊軍:分別是位於長江以北的陸軍第一,第二軍;位於長江以南的第五,第74軍,第200師(是中國政府裝備的第一支機械化裝甲部隊)這些整訓的蘇械突擊軍,在中國抗戰最困難的時候,一直是中國軍隊的主力,也是整個抗日(正面)戰場的中流砥柱。其中部分部隊參加遠征軍入緬作戰。

1941年隨著蘇聯和日本簽署互不侵犯條約。中蘇合作隨告結束,大批蘇聯軍事顧問撤走。

抗戰後期(1941年到1945年)

中國抗日戰爭除了外國向我們提供支援外,中國自己的軍事工業也在緩慢艱難的發展,併為中國的抗戰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中國本土自己研製的民二四式重機槍,國產迫擊炮,中正式步槍等武器也在源源不斷的補充中國軍隊的消耗。中國本土產的這些武器。使中國撐過了抗戰最艱難階段。

抗戰時期國際局勢變化,對國軍武器裝備的影響


抗戰時期國際局勢變化,對國軍武器裝備的影響

中國兵工廠自己生產武器裝備

隨著的太平洋戰爭的爆發,中國政府派出遠征軍入緬作戰,盟軍也向中國提供了大批武器裝備。但是主要裝備在緬甸印度的中國遠征軍部隊!

1941年,美國總統羅斯福簽署了《租借法案》。開始向盟國提供美國武器。截止到1945年4月,中國共計得到美國武器裝備:

抗戰時期國際局勢變化,對國軍武器裝備的影響


兩萬輛軍用汽車

1300架各類飛機

抗戰時期國際局勢變化,對國軍武器裝備的影響

604輛坦克

36門155mm榴彈炮

481門105mm榴彈炮。

600門75mm山炮。

300門37mm戰防炮。

2000門81mm六零迫擊炮

32門90mm高射炮。

抗戰時期國際局勢變化,對國軍武器裝備的影響

178門40mm高射炮。

1000支M 1火箭筒。

310 具火焰噴射器。

抗戰時期國際局勢變化,對國軍武器裝備的影響


1200餘支反坦克槍。

抗戰時期國際局勢變化,對國軍武器裝備的影響

1500餘挺勃朗寧重機槍。

抗戰時期國際局勢變化,對國軍武器裝備的影響

9000挺勃朗寧輕機槍。

抗戰時期國際局勢變化,對國軍武器裝備的影響

15萬支春田步槍。

3萬隻湯姆森衝鋒槍。

和大批的彈藥。

美國援助的大批武器,使得國民政府組建了以第五,第18,新1軍新6軍為代表的美械裝備部隊。成為抗戰後期國民政府主力當然這些部隊都只是遠征軍序列的部隊,國民政府也在國內組建了美械部隊。

抗戰時期國際局勢變化,對國軍武器裝備的影響

使中國遠征軍在對日大反攻中屢立戰功,打出了威風。但是在1944年在國內就遭遇了豫湘桂大潰退。

從此,直到國民黨敗退大陸,美國再沒有對國民黨進行過援助。

請支持原創,原創不易。圖片來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