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喊不動”,逼瘋無數家長的拖延症,試試這幾個治療方法!

真正帶過孩子的父母,面對教育孩子裡的許多場景,會時常感到無助,崩潰,束手無策,甚至大吼大叫!

在許多家庭中幾乎每天都會上演的一個場景就是:

早上起床喊不動,刷牙喊不動,吃飯喊不動,媽媽多喊幾次後,孩子反而比爸爸媽媽還不耐煩。

有媽媽直言:“我都快被逼瘋了!喊了一百遍,依舊沒動,最後逼得我吼了一頓,才慢吞吞地動了。”

01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越大越喊不動呢?

其實,問題的根本原因有幾點:

1、孩子的“執行力”不夠。

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還沒有發育完善,思想簡單,沒有目標,沒有規劃,沒有邏輯順序。再加上時間觀念不強,不知道輕重緩急,所以做起事情來就會隨性而為,慢慢吞吞。

孩子總“喊不動”,逼瘋無數家長的拖延症,試試這幾個治療方法!

2、父母的嘮叨讓孩子產生了逆反心理

大部分的媽媽都有愛嘮叨的毛病,有的甚至口氣嚴厲地命令孩子,在孩子聽起來很不舒服,內心就會產生逆反心理,最後變得越來越慢,越來越喊不動。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曾經在教堂聽牧師演講,剛開始,他覺得牧師講得非常感人,準備多捐點錢。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他開始不耐煩了,決定只捐點零錢。又過了10分鐘,牧師還是沒有講完,於是他決定一分錢也不捐了。

最後終於等到牧師結束了演講,開始向聽眾募捐時,此時的馬克吐溫由於非常氣憤,不但沒有捐錢,反而還從募捐盒子裡拿走了2元錢。

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講的“超限效應”,當一個人受到外界的刺激太多,太強或者太久,就會讓人開始不耐煩,甚至產生逆反心理。

這也就是為什麼叫孩子的次數越多,他們越不願意動的原因。

孩子總“喊不動”,逼瘋無數家長的拖延症,試試這幾個治療方法!

3.父母的不放手,讓孩子形成了依賴。

生活中,不少父母帶孩子過於精細,總是對孩子這裡不放心,那裡不放心,依舊把孩子當作小嬰兒,不敢放手。出門帶上十幾條隔汗巾,早上起床衣服早已疊好放在了床頭,晚上刷牙牙膏早已擠好放在了杯子上。久而久之,孩子習慣了這種被人照顧的生活,一旦父母喊他幾句,請他做幾件事,孩子的第一反應便是抗拒。

02

其實,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都有喊不動的現象,喊不動也並非是大孩子的專利。

1-2歲的孩子,自我探索期喊不動

不少媽媽們會發現,當孩子在1-2歲時,會時常沉浸於自己的玩樂世界無法自拔,任憑父母喊破喉嚨也不為所動。

1-2歲的孩子還處於自我探索期,專注力很強,一旦專注於某一件事情之上,父母的話就很難再聽進去了。其實,對於這樣的現象,父母不要過多的干擾孩子,不停地喊孩子反而會破壞他的專注力。

孩子總“喊不動”,逼瘋無數家長的拖延症,試試這幾個治療方法!

3-4歲的孩子,自主意識敏感期喊不動

當孩子過了1-2歲的探索期,就會進入3-4歲的自主意識敏感期。

在這個時期,孩子開始對大人的指引不再全盤接受。他們總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嘗試和體驗,並在探索中反覆求證。他會開始喜歡自己做主,特別不希望被別人掌控,每天對父母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不”。如果此時父母在孩子耳邊命令他:“快點把玩具收起來。”這樣的語氣會讓孩子聽起來特別不爽,最後變成無論父母喊多少遍,他都不以為然。

孩子總“喊不動”,逼瘋無數家長的拖延症,試試這幾個治療方法!

5-6歲的孩子,“做自己”意識逐漸強烈喊不動

5-6歲的孩子,自主意識已經發育成熟,他們便開始想要做自己。不僅開始學習如何試探父母,還會在不斷地試探中逐漸形成自己的一套行為方式。在他們眼中,試探父母是讓他們瞭解自己的哪些行為是可以做的,哪些行為是不可以做的。如果此時父母在孩子的試探過程中,毫無規則感,一次次降低自己的底線,那麼以後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難管。

孩子總“喊不動”,逼瘋無數家長的拖延症,試試這幾個治療方法!

7-8歲的孩子,趨利避害期喊不動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七歲八歲狗都嫌。在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變得調皮搗蛋,他們開始趨利避害,對自己有用的事情很樂意去做。比如外出遊玩,而對自己無利的事情,抵抗著去做,比如學習。在此階段的孩子會經常問一個問題:“我為什麼要做?”潛臺詞就是,我做了這件事,我能獲得什麼好處呢?如果孩子看不到此事對他的好處,那麼他就會對這件事產生抵抗情緒,將父母的指令當作耳旁風。

03

無數的父母面對孩子的“喊不動”,剛開始還能和顏悅色,時間長了,就會開始暴躁,最後對著孩子大吼一頓了事。

曾經聽過這樣一句話:如果靠吼叫可以解決問題,那統治世界的應該是毛驢。

吼叫和嘮叨都不能解決孩子的“喊不動”,不僅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時間長了,還會影響親子關係。

究竟該如何改善孩子的“喊不動”呢?方法有幾點:

1、用表揚代替批評

曾經聽過這樣一句話: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壞孩子都是逼出來的。

在日常的生活中,父母不要吝嗇自己的讚美,當孩子有了進步時,哪怕是一點微不足道的進步,父母也應多給予孩子一些讚美。讚美是對孩子的一種肯定,不僅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還能對孩子產生激勵作用。

孩子總“喊不動”,逼瘋無數家長的拖延症,試試這幾個治療方法!

2、建立孩子的時間觀念

孩子在8歲以前,對時間都沒有太多的概念,他們不清楚時間的重要性,也不知道什麼時間內該做什麼事。

因此,時間概念差是讓父母很頭疼的一件事,早上起不來,上學前拖拖拉拉,看得當父母的心急如焚,孩子反而悠哉悠哉。

那麼該如何給孩子建議時間觀念呢?

(1)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培養孩子規律的作息時間,固定時間睡覺,固定時間閱讀,固定時間起床。規律的作息時間不僅可以幫助孩子養成好的生活習慣,還能使孩子的生物鐘處於正常工作狀態,孩子到了該起床的點,自然就會醒來。

孩子總“喊不動”,逼瘋無數家長的拖延症,試試這幾個治療方法!

(2)利用計時器

計時器是一個很管用的工具,比如如今世面上常用的番茄鍾,造型可愛,迎合了小朋友的喜好。還能讓孩子感知得到時間的長短。

比如父母提前與孩子約定,醒來後五分鐘內穿好衣服,則父母設定一個5分鐘的時間,鬧鐘響起之前衣服需要穿好。如果做到了,孩子將獲得一定的獎勵,如果沒有做到,則會受到對應的懲罰。

(3)認識時間

大一點的孩子父母可以有意識地教孩子認識時間,比如星期一到星期五要去上幼兒園,早上7點起床,晚上9點睡覺等。

(4)學習安排時間

等孩子到了小學階段,父母就可以協助孩子學習安排時間了。父母可以先帶孩子做一個常用的學習規劃,等到孩子自己掌握了方法後,就會慢慢習慣做時間安排了。

孩子總“喊不動”,逼瘋無數家長的拖延症,試試這幾個治療方法!

3、讓孩子體驗犯錯的後果

當孩子總是“喊不動”時,父母不妨放鬆心態,換個思路,讓孩子體驗一下犯錯的後果。

這就是著名教育家盧梭提出來的“自然後果法”,它是指讓孩子承擔因為自身犯錯而帶來的後果,並從錯誤中吸取教訓,讓孩子在體驗中得到成長。

如果孩子早上起床總是喊不動,父母可以試試“自然後果法”,讓孩子體會一下賴床後引發的一系列後果。上學遲到,被老師批評,唯有體驗過後果之後,孩子才能意識到賴床原來會帶來這麼多可怕的後果。

孩子總“喊不動”,逼瘋無數家長的拖延症,試試這幾個治療方法!

4、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好習慣包括好的生活習慣和好的學習習慣,當孩子還小時,父母應幫孩子建立好的生活習慣,作息規律,起床後疊被子,刷牙洗臉,孩子能做的事情父母儘量不要插手,避免讓孩子形成依賴心理。

孩子進入幼兒園後,父母也要及時引導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自己收拾好書包,準備好第二天上學用的學習用品與衣物。

一個好習慣影響孩子的一生,好習慣的養成也應從小開始,別總認為孩子還太小就為他們包辦一切。

孩子總“喊不動”,逼瘋無數家長的拖延症,試試這幾個治療方法!

5、父母少嘮叨,多放手

愛嘮叨幾乎是每個媽媽的專利,長期的嘮叨不僅會讓母子關係惡劣,還會增加孩子逆反心理。因此,父母應學會減少嘮叨,多放手讓孩子獨立。從根源上解決孩子的拖拉散漫習慣,才不至於形成“越嘮叨越喊不動”的惡性循環。

雙魚媽媽寄語:

孩子喊不動是令許多媽媽們煩惱頭疼的一件事,不喊吧,自己心裡急,喊吧,孩子不耐煩。歸根結底,還是孩子的習慣與意識沒有到位,家長應端正心態,從根源上解決問題,才能徹底改變孩子的拖延症。

如果我的文章對您有幫助,歡迎您關注、評論、轉發、點贊和收藏,您的每一個小小動作都是對我的支持和鼓勵,幫助我在育兒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為大家提供更多更好的乾貨!

(本文所有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立即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