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菲•紹爾

“在所有人都沉睡的時候,清醒的人是最痛苦的”

這句話用來形容蘇菲·紹爾是在合適不過了。蘇菲出生在20世紀德國的一箇中產階級家庭裡。有著很多兄弟姐妹。然而這個幸福的家庭所處的時代卻並不安定。1933年,希特勒上任為德國總理,這個滿嘴髒話的小鬍子男人被德國人民瘋狂地追捧為救世主。希特勒看似大幅減少了失業人口,實際上是在大肆擴軍,準備戰爭;看似是尊崇高貴的日耳曼血統,實際上是在喪心病狂的屠殺猶太種族;看似是在帶領德國走出危機,奔向自由,實際上是借德國之名,行法西斯之實犯下滔天大錯。

近乎全部的德國人民為之傾狂。他們的右手從未放下,嘴裡的“Heil Hitler”絡繹不絕。蘇菲家裡的年輕人也沉溺在納粹潮流的甜言蜜語之中。他父親是個堅定地和平主義者,不斷地向孩子們揭穿希特勒的真面目,但有什麼能阻擋熱血沸騰,意氣風發的青少年呢?

蘇菲•紹爾

蘇菲參加了希特勒少女團,每天都集體生活,集體勞作。女孩子間的勾心鬥角和繁重的工作讓蘇菲的反叛心理開始萌芽。

之後蘇菲進入了慕尼黑主修生物和哲學。這時希特勒的恐怖集權政治幾乎達到頂峰。校園裡不時會有一些散落傳單,是一個名叫“白玫瑰”的反法西斯組織在散佈反納粹的文學作品。在當時的背景下,這種傳單無疑是引火自焚的炸藥。就算只是瀏覽也會被監禁,進行審問。

蘇菲像往常一樣回家喝茶,無意中聽到哥哥漢斯和同學的對話,得知漢斯便是“白玫瑰”的創立人之一,而蘇菲也在不久後加入了這個組織。

他們租賃了一間小屋和一臺打字機,印出不計其數的反納粹傳單。蘇菲為了迷惑政府並且擴大宣傳範圍,在一天內跑遍德國各大城市散佈傳單。不同的城市甚至是國外幾乎在同一時間段發現傳單,這讓納粹政府誤以為“白玫瑰”是一個全國性的龐大地下組織,一度使納粹陷入恐慌與焦慮中。而讓希特勒聞風喪膽的組織僅僅是由十幾名學生和教授組成的。

蘇菲•紹爾

1943年2月18日,蘇菲和漢斯像往常一樣小心翼翼地在學校裡散佈傳單。蘇菲將傳單放在窗口,一時失去理智,把手伸過去,把傳單推到了樓下,上百張傳單像炸彈一樣轟下,夾雜著蘇菲的憤怒,彷彿要直奔鐵十字勳章;像傾盆大雨一樣飛揚,夾雜著蘇菲的熱枕,彷彿要在一瞬間洗清愚民眼前的屏障;又像一群展翅翱翔的白鴿,帶著蘇菲的願望,彷彿要爭破集權的鐵籠,飛向自由與和平。而這一舉動讓校園管理者發現,抓住了蘇菲兄妹,繼而轉交給了蓋世太保(秘密警察),四天後,蘇菲和漢斯以叛國罪的罪名被處以槍決。

當時的蘇菲年僅22歲,接受審問時,審問官要求她承認只是因年少不解是非,受人蠱惑便可免去一死。可蘇菲卻像蘇格拉底一樣矢志不渝,堅貞不屈,毅然選擇死亡。

蘇菲•紹爾

如今瞭解蘇菲最好的方式就是踏入慕尼黑大學,還沒走進主樓大堂,外頭地面上就有一塊浮雕,上面刻畫的就是當年“白玫瑰”組織撰寫的一張張反納粹傳單;大堂右前方,會看到一座人頭雕像。雕像是一位俊俏的短髮女子,眼望前方,透出一股堅毅與勇敢,這就是“白玫瑰”裡犧牲的蘇菲。

英雄難得,在黑暗的時代裡,也許每個凡人的力量總是顯得微弱和不堪,但只要敢於點燃心底的正義之花,這些看似微弱縹緲的星星之火,也能燎原成一片不可戰勝的正義火海。


文章來源 凌雲木採編部桑地亞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