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行 | 在花溪高坡上,我們滿載稻香緩緩歸

貴州行 | 在花溪高坡上,我們滿載稻香緩緩歸
貴州行 | 在花溪高坡上,我們滿載稻香緩緩歸

尋個假期

拋開城市的紛擾

去往大自然中放空自我

對於居住在城市的人來說

高坡是個很不錯的去處

貴州行 | 在花溪高坡上,我們滿載稻香緩緩歸

貴州省貴陽市的花溪高坡北部為高山臺地,最高海拔達到1712.1米,高坡之所以得名,大抵由此,這裡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有峽谷、石林萬畝田園景觀、雲頂草場等諸多美麗風光。

貴州行 | 在花溪高坡上,我們滿載稻香緩緩歸

從貴陽出發,經花溪、青巖、黔陶至高坡,48公里的路程並不算長,乘車約一個小時,坐在副駕駛,呼嘯的風從車窗闖入,帶著清新的空氣襲人,而後又忽的走掉,彷彿把煩惱也一塊席捲而去。

貴州行 | 在花溪高坡上,我們滿載稻香緩緩歸

快到高坡的時候,路上遇到的人也多起來,車速也隨之漸漸慢下來,偶爾還能看到穿著苗族服裝的人在路邊走著,肩上扛著東西。高坡苗族鄉,居住有漢、苗、布依等民族,具有很濃烈的少數民族風情,高坡苗族的服飾尤為特別,傳說其祖上在春秋戰國時期是楚國的掌印官,為了延續這份榮譽,婦女以背牌為特殊服飾,將其深深印在背上。

貴州行 | 在花溪高坡上,我們滿載稻香緩緩歸

這次去往高坡,主要想看看田園風光,晨光裡的梯田肯定很美。當站在山頂往下看時,一片片梯田像有序的翡翠被安置在群山之間,可以看到在較為開闊平坦的地方,田埂上幾乎都是矮小的雜草,而在斜坡地帶,田埂上便會種上一些樹木,增加收益的同時,還能鞏固田埂,保持水土狀態。

貴州行 | 在花溪高坡上,我們滿載稻香緩緩歸貴州行 | 在花溪高坡上,我們滿載稻香緩緩歸

嫋嫋霧氣在田間遊弋,淺淺的陽光穿透過薄霧,灑在作物上,隨著日頭的升起,陽光也換了位置。田間的小路上開始出現人影,有老有少,或是玩耍,或是趕路,於我而言這時的梯田是一副絕美的“畫卷”,但對當地人來說,這只是一片早已看慣了的土地,和再平常不過的早晨吧。

貴州行 | 在花溪高坡上,我們滿載稻香緩緩歸

沿著山體緩緩而下的梯田,絕對稱得上是“陡峭”的,如果有恐高症的人上去,還是會有一點心慌的吧,不得不感嘆古人的智慧和膽量,因山就勢、因地制宜。

貴州行 | 在花溪高坡上,我們滿載稻香緩緩歸

中國至少在秦漢時期就開始有梯田,當時丘陵地區為了能多種植水稻,解決糧食問題,在山上用一道道堤壩涵養水源,才有了出產更多糧食的可能,才有了這蔚為大觀的梯田。不止中國,很多別的國家也有梯田,如菲律賓巴納韋梯田、瑞士拉沃梯田等,前者種植水稻,後者種植葡萄,都是國際上比較出名的梯田。

貴州行 | 在花溪高坡上,我們滿載稻香緩緩歸

坐在山上,看山下的人小如黃豆,而我之於這山,不也是渺小的存在嗎,但就是這些小小的人,從不服輸,從不放棄,在群山上創造了奇蹟,開墾了梯田,我們這些過客當它是欣賞的美景,而它不僅僅是美景,對當地人而言還是實實在在的糧食和生活。

貴州行 | 在花溪高坡上,我們滿載稻香緩緩歸

驅車離開時,還看見了一個婦人,帶著脫光了的一個孩子在田間的水渠裡“洗澡”,不禁莞爾一笑。沾染稻香,滿載清風而歸大抵就是現在的樣子了吧。

貴州行 | 在花溪高坡上,我們滿載稻香緩緩歸

圖/張雅馨 文/朱白 編輯 / 王文竹 許婷

編校 / 廖迅 編審 / 吳遷 夏進

貴州行 | 在花溪高坡上,我們滿載稻香緩緩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