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初,一個孩子在當地河流的河岸上發現了6盎司的金塊,引發了位於赤道以南6度,亞馬遜河口以南約430公里巴西的塞拉·佩拉達礦山現在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淘金熱。
在發現金礦後,黃金對人類的無盡誘惑下,立刻湧入數以萬計的礦工在廣闊的露天礦中瘋狂淘金。熾熱的陽光炙燒著狂熱的淘金者,他們每人在分得的6平方的“礦區”辛勞著,每天疲憊時就跪在沙土上默默地向上帝禱告。在高峰時期,大約有十萬名挖掘者通過露天地底部的土壤進行挖掘。從頭到腳沾滿了泥漿,紛亂的人群踩壞了通往山外的小徑,可憐的淘金者只能扛著30至60公斤重的袋子在木梯上爬行。因為利益發生的爭奪每天都在發生,在礦工居住的城鎮裡每個月都有大約60至80起未解決的謀殺案發生。
三個月後,巴西軍方接管了礦場。嚴格控制採礦的分配,制定物價和工資,管理貿易和運輸。
在快速致富夢想推動下,數以萬計的礦工們紛紛走入現場,在廣闊的露天礦坑中如螞蟻群聚。隨著時間的推移越挖越深,他們要揹負著袋子在400公尺簡陋的木梯和繩梯,攀登在一個個地獄般峭壁的懸崖邊。運送到礦坑的頂部篩選黃金。每天要爬山爬下幾十次。有的人被壓彎了雙腿,有的人卻永遠地閉上了眼睛。他們都是自願來到這裡,甚至有知識分子和社會精英。報酬只是一個口袋,能裝多少就裝多少,可能是一公斤黃金,也可能一無所有,發現黃金的話還會有獎金,如博彩般的方式,引誘了無數淘金者前來冒險。金礦出產了45噸黃金,還不包括淘金者藏在衣服、褲子和帽子裡落入走私者手裡的。
鑑於各種原因,巴西總統下令開放到1987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