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跡·甕安|“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

印跡·甕安|“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
印跡·甕安|“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
印跡·甕安|“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此時氣溫較“白露”時更低,露水更多,原先地面上潔白晶瑩的露水即將凝結成霜,寒意愈盛,故名。

印跡·甕安|“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

古代將寒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此節氣中鴻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隊列大舉南遷;深秋天寒,雀鳥都不見了,古人看到海邊突然出現很多蛤蜊,並且貝殼的條紋及顏色與雀鳥很相似,所以便以為是雀鳥變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黃華”是說在此時菊花已普遍開放。

印跡·甕安|“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

自古秋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屬金,故肺氣與金秋之氣相應,“金秋之時,燥氣當令”,此時燥邪之氣易侵犯人體而耗傷肺之陰精,如果調養不當,人體會出現咽乾、鼻燥、皮膚乾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狀。所以暮秋時節的飲食調養應以滋陰潤燥(肺)為宜。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潤燥。”

印跡·甕安|“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

諺雲:“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這句諺語提醒大家:白露節氣一過,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體;寒露節氣一過,應注重足部保暖。秋冬季交替時節,合理安排秋季衣食住行儘量與氣候變化相適應對於身體健康十分重要。

印跡·甕安|“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

總第45期

整理自《甕安傳統禮俗》

實習編輯:晏青霜 編審:冉婷婷 李嶠橦

審核:李永春 監製:王富剛

印跡·甕安|“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印跡·甕安|“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
印跡·甕安|“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印跡·甕安|“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