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以20家丁抗4萬清兵救父,以3萬部下反6萬大軍救妾

第一次聽說吳三桂為了救小妾陳圓圓,以3萬部下與手握6萬大軍的李闖王為敵時,曉鶴第一感覺是羨慕,女人一輩子遇到這樣一位男人,值了!

吳三桂:以20家丁抗4萬清兵救父,以3萬部下反6萬大軍救妾


你想古今中外,人類文明幾千年,全球這麼痴情的男人有幾個?掰著手指頭都能數得過來。

遇到這種男人的概率比買彩票中獎都低,陳圓圓遇到了,這得讓多少女人羨慕嫉妒恨?

等曉鶴仔細研究吳三桂這個人之後才發現,這“拔刀一怒為紅顏”的感情也太水了,現實中吳三桂對感情的態度跟宣傳版痴情男子相比,天壤之別。

遇到吳三桂這樣的人,是福是禍都說不清,不信看下面幾件事你就明白了。

01

先不說陳圓圓,我們先來聊一下吳三桂的父親吳襄。

吳襄早年喪妻,之後續絃娶了明末守邊大將祖大壽的妹妹,吳三桂父子二人也一直隨祖大壽鎮守錦州。

吳三桂16歲這年,有一天,父親吳襄按照慣例帶了五百名士兵出城巡邏。

這樣的巡邏在邊軍中非常普遍,一般情況下也不會有什麼危險,但是這天卻來了二般情況,吳襄和皇太極大軍狹路相逢。

在錦州城外幾十裡處,吳襄迎面撞上了滿洲兵首領皇太極,更麻煩的是皇太極還率領著四萬精兵。

滿洲是遊牧民族,士兵個個英勇善戰,就算不說個體戰鬥能力,單從數量上來看,懸殊也太大了,吳襄這次是九死無生。

撞上滿洲兵的吳襄當下大駭,沒敢正面迎擊匆匆帶領手下奔逃回城,但是聰明的皇太極還是嗅到了吳襄小部隊的氣息,緊隨其後窮追不捨,終於在錦州城外幾里處,把吳襄這一小股軍隊圍成鐵桶。

如狼似虎的滿洲兵圍了一層又一層,吳襄雖然帶著5百名部下左右衝殺,但是在4萬滿洲兵面前,仍然是以卵擊石。

祖大壽、吳三桂聞訊急急忙忙登上城樓觀戰,祖大壽急妹夫,吳三桂急父親,兩個人成了熱鍋上的螞蟻,站在城門樓上備受煎熬。

但是,祖大壽不敢出城營救。

這時錦州城裡只有三千守衛,外面可是四萬滿洲兵壓境,如何守住城池都是大問題,哪裡還敢開門營救?吳三桂一遍遍催促舅舅發兵,祖大壽不敢輕易答應。

多方權衡後,祖大壽乾脆硬起心腸拒絕了吳三桂的哀求,吳襄的生死只能聽天由命。

那恐怕是吳三桂一生中第一次感覺到,什麼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孤立無援。

吳三桂和他父親吳襄的關係非常好,這在古代非常罕見,但是他們倆人真的是亦父亦友,親密無間。

不僅如此,吳三桂父子和舅舅祖大壽的關係也很好。

吳三桂雖然是富家子弟,身上卻沒有絲毫紈絝氣息,從懂事起他就隨父親在軍中一起訓練,所有的操練吳三桂從來不喊苦不喊累,做得一板一眼,小小年紀就展現出過人天賦,深得祖大壽喜歡。

這樣關係如此親近之人,父親被困城下,舅舅卻拒絕出城營救,很難想象吳三桂當時有多憤怒、絕望、悲傷和無助。

知道無人可依靠,自己再不出手救父,馬上父親就得奔赴黃泉,16歲的吳三桂心中一橫,獨自帶領20幾名家丁衝出城門,利劍一般刺向滿洲兵重圍。

吳三桂:以20家丁抗4萬清兵救父,以3萬部下反6萬大軍救妾


舅舅不出兵那他就自己去,被圍在坎心的不是別人,那是他敬愛有加的父親,是血濃於水的親情,是亦師亦友的長輩。

這個世界上有一種人,當他跟一個人的感情特別深時,不管這個人是長輩、子息、朋友還是伴侶,他根本無法忍受失去,生死關頭他一定會拼盡全力跟自己在乎的人同生共死。

吳三桂就是這類人中的一個,衝出城門的那一刻,他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憑著一腔孤勇對抗滿洲兵他如入無人之境,很快殺到父親身邊,帶著一臉懵逼的吳襄衝出重圍。

皇太極把吳襄圍起來久久不肯猛攻,目的是為了誘祖大壽出戰,但這一小撮20來人的隊伍讓他摸不著頭腦,不知道祖大壽打的什麼算盤。

皇太極擔心明軍有詐,下令手下兵將不要追殺,任由吳三桂父子跑進城裡。

後來皇太極知道了事情的始末,無比羨慕吳襄有這樣一個孝勇無雙的兒子,對吳三桂讚不絕口,還忍不住酸溜溜地說:“吾家若得此人,何憂天下?”

家裡有這樣的兒子真的不用愁天下了嗎?那可不一定,我們先來看看吳三桂救陳圓圓的事情,之後再看家裡有這樣的兒子到底是福是禍。

02

勇闖敵人包圍圈裡救父這種剛勇的事情,隔了十幾年後,吳三桂又來那麼一次,這次就是有名的“拔刀一怒為紅顏”,反抗李自成救陳圓圓這件事。

吳三桂孤軍救父,這樣的傳奇在特別提倡忠孝文化的歷史上,簡直是完美的典型,吳三桂帶著父親衝進錦州城後,祖大壽對他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兒不憂不富貴,吾即題請封拜。”

果然朝野上下為之震動,很快吳三桂進京武試,順利高中武舉,再加上救父美談,算是德智體美勞齊頭並進,表現優秀回報也很豐厚,吳三桂的仕途可謂扶搖直上,年僅28歲就做到了鎮守一方的寧遠總兵。

再加上吳三桂相貌堂堂,英俊風流,這樣的出身地位外貌條件,按理說應該沒有什麼樣的女人他得不到,也沒有什麼樣的女人值得他神魂顛倒。

感情的事就是這麼玄妙,閱盡千帆的吳三桂,偏偏被江淮名妓陳圓圓迷得魂不附體。

吳三桂第一次見陳圓圓是在京官田弘遇的家宴上,一群濃妝豔抹的歌姬中,清麗脫俗的陳圓圓歌喉迷人,氣質出眾,吳三桂一見便“神移心蕩”。

《影梅庵憶語》中曾評說陳圓圓容貌:“婦人以資質為主,色次之,碌碌雙鬢,難其選也。慧心紈質,淡秀天然,平生所見,則獨有圓圓爾。”

吳三桂:以20家丁抗4萬清兵救父,以3萬部下反6萬大軍救妾


可見陳圓圓不止貌美,更兼氣質出眾,翩然不俗,淡然秀麗中姿容遠超群秀。

吳三桂對陳圓圓一見傾心,田弘遇又有心攀附吳三桂,倆人一拍即合,田弘遇以嫁女的禮儀把陳圓圓送給吳三桂做妾。

陳圓圓跟著吳三桂不到兩年,感情正是如膠似漆的時候,李自成攻佔了北京城,陳圓圓及吳三桂的家人悉數被俘,陳圓圓更是被李自成的部下劉宗敏搶了去。

本來李自成攻佔北京城之後,吳三桂是有心要向李自成投降的,他甚至把寧遠城都交給了李自成部下管理,但是回去的路上,見到逃亡出來的家人說,李自成搶佔了他的家產,劉宗敏霸佔了陳圓圓。

吳三桂怒從心中起惡向膽邊生,爆吼一聲:“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見人耶!”


吳三桂旋即調轉馬頭,四萬鐵騎直撲山海關,直接殺死李自成部下,重新佔領寧遠城。

之後吳三桂向多爾袞投降,與滿洲兵合力把李自成的起義軍打得落花流水,吳三桂從戰火中救出愛妾陳圓圓,心愛的女人又回到了自己身邊。

03

如果只看到這裡,你一定以為吳三桂是個重情重義的男人,千古難覓,事實卻讓人大跌眼鏡,重情重義四個字想放在吳三桂身上,只能看他人生的前半部。

李自成佔領北京時,吳三桂的父母親人包括陳圓圓都在京都,李自成軟禁其全家老小,準備要挾吳三桂投降。

吳三桂得知陳圓圓被劉宗敏侵佔後,與李自成撕破臉,雙方對峙在山海關。

李自成為了逼吳三桂投降,他把吳三桂的父親綁到了陣前,命吳三桂的父親吳襄給兒子寫勸降書。

吳三桂是如何回覆自己的父親和李自成的呢?

“父既不能為忠臣,桂亦安能為孝子?桂與父決,請自今日。父不早圖,賊雖置父鼎俎旁以誘三桂,不顧也。”

吳三桂聯合多爾袞打敗李自成的第二天,父親吳襄在永平范家店被斬首,三天後,吳家滿門三十餘口在北京二條衚衕被盡屠,只有陳圓圓後面在亂軍中被吳三桂救起。

曾經那個為了救父親的英勇少年,十幾年後不僅拋棄了父親,還拋棄了全家老小。

而被他救起的陳圓圓如何呢?能和他舉案齊眉相扶到老嗎?想什麼呢!

吳三桂幫助清兵平定農民軍李自成部隊,後又攻下雲南,清政府獎勵他鎮守雲南,吳三桂成了實際上的雲南王。

當上雲南王之後,吳三桂開始了窮奢極欲的生活,他花錢從蘇州買回來妙齡女子,四十人為一隊,日日歡歌夜夜宴飲,更有寵姬多名,比如眾所周知的“八面觀音”、“四面觀音”、“蓮兒”等等。

陳圓圓因色衰而愛弛,日漸失寵,最後不得不寄心於宗教打發寂寞,與青燈古佛為伴,一個人寂然面對光陰緩緩流逝。

吳三桂:以20家丁抗4萬清兵救父,以3萬部下反6萬大軍救妾


這就是曾經“拔刀一怒”的吳三桂帶給陳圓圓的晚年伴侶生活,當初有多轟轟烈烈,對比晚景就有多薄倖寡情。

濃厚強烈的感情在短暫的怒放之後,是寂靜無聲面對四季變換斗轉星移,好像一輩子的深情都在那一段時間內被敗光了。

就像大家的消費習慣一樣,有人喜歡豪擲千金歡欣一刻,之後一整個月都在吃土,這是月光族,還有人喜歡精打細算過日子,保證不會為了金錢焦頭爛額,這是儲蓄族。

感情也是如此,有些人的感情是細水長流,不顯山不露水,沒有轟轟烈烈的巨大繁華,卻貴在持久,歷久彌新,情感不會枯竭,總能汲出水源滋養對方。

有些人的感情是月光族,綻放之時比煙花還奪人眼目,可惜絢麗得太短命,情濃時覺海水不深,情淡時還不如江潮有信。

吳三桂顯然是後者。

私心以為,像吳三桂對陳圓圓這樣的感情,短暫又轟轟烈烈的,並不值得羨慕,有生之年,不如找一個長情卻沒有那麼濃烈之人,把日子過成細水長流,而不是揮霍一空。

畢竟月光族忍一個月就行,下個月還會遇到另一個高峰時刻,感情這事就成了一錘子買賣,僅有一個高光時刻,剩下餘生都活在苟延殘喘忍辱負重中。


作者:曉鶴,生於砂礫間,心向暖陽開,寫走心的文字,過有趣的人生。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