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我到底看過你多少遍了呢?

看到這個話題,我的第一感覺恐怕就是《雍正王朝》了。

隨著年齡的逐漸長大,自己對這部電視劇的理解和關注焦點也在發生著變化,從最終的看演員到看細節,再到現如今看情節所反映的人物心態變化,不能說是完全看懂了它,但至少符合了自己的認知。

《雍正王朝》,我到底看過你多少遍了呢?

用心才能成大事

《雍正王朝》的前半篇都在講康熙末年的一些故事,救濟災民、追繳庫銀,還有最激烈的九子奪嫡,後半篇才真正的進入雍正王朝。

但通篇都是圍繞四阿哥開展的故事敘述。在我看來,老四正是做事用心才讓他一步步走進康熙的視野,並被康熙老爺子認可、託以重任。

《雍正王朝》,我到底看過你多少遍了呢?

黃河決堤時,老四第一時間查看了庫存錢糧,基本摸清了實際情況,然後向康熙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南下賑災,老四又能用心為民解決溫飽問題,獲得了大批災民的跪地喊贊。追繳庫銀,老四眼中只有國家利益,完全摒棄了個人得失,於是得罪了一大批朝中大臣。

這一切,至少在電視劇看來,老四是用心地在做,而且處於國家利益慎重作出的決定,可見任何事情,只要用心去做,總能成就大事。

賣力才能出業績

正是老四的個人風格與魅力,吸引了眾多的追隨者,其中有老十三、年羹堯、李衛等,這些人在執行老四戰略和決定的時候,沒有白點折扣,而其中當屬李衛最賣力。

《雍正王朝》,我到底看過你多少遍了呢?

電視劇中的李衛出身叫花子,正是老四和老十三的提攜,他才能成為最貼心的跟班。設計騷擾夫人出贊助、巧奪《百官行述》、諾敏案查髒、冒闖考場、怒打曾靜等等,都戰線了李衛為雍正幹事的賣力。

也正是李衛的不懈努力,從跟班坐到了兩江巡撫的重要位置,掌握了大部分的財政收入,為雍正王朝輸送了大量的財富。

跟著有思想有能力的老四,李衛的賣力換回的是自己日復一日積累的業績,也得到了雍正的一點一滴的信任,進而實現了一帆風順的提拔和重用。

動腦才能扭局勢

雍正所經歷的朝局,無論在康熙時期還是自己時期,都暗藏殺機、明裡帶劍,除了幾個堅定的老十三、李衛等人,曾經跟過他的年、隆都紛紛起了異心,再加上叔叔兄弟們的圍攻,而雍正總能成功化解,不得不說他本人的動腦能力絕對人中人。

《雍正王朝》,我到底看過你多少遍了呢?

當然,電視劇中還提到了一個動腦極強的人,那就是鄔先生,一個神一樣的人,雍正的成功上位似乎又與他有莫大的關聯。

追繳庫銀他極力慫恿爭奪,刑部案件他極力反對參與,他重推老二作太子,他力薦老十四作西北王,培養弘曆博得康熙喜愛等等,似乎鑄就了雍正上位的關節環節。

古代稱為謀士、軍師等,諸如諸葛亮、司馬懿,都是動腦能力極強的人,能瞬間扭轉戰場局勢,可見腦子是個好東西,喜歡大家都能出門帶上。

低調才能活長久

官場中,沒有靠山、沒有保護傘,多放個屁可能都讓腦袋搬家,而電視劇中不乏有很多驕傲自滿的人,其中又以年羹堯最為突出。

本身來講,他屬於老四的包衣奴才,老四充分發揮了他的軍事才能,讓年羹堯從軍門做到了大將軍王,也成了雍正的心腹忠臣,掌握西北十幾萬軍隊。

《雍正王朝》,我到底看過你多少遍了呢?

但,就是如此深得朕心的人,卻不知收斂,憑藉自己手中的權利,搞年選,搞賣官鬻爵,搞得全體官兵“只知將軍不知皇上”,深深地刺痛了雍正脆弱的內心。

於是,大將軍王變成了杭州將軍,又降到了門將,即使雍正一再懲罰、降職,都無法改變他驕傲奢侈的內心,惹得滿朝文武的反對,死神比上帝來的更早,一命嗚呼了。

不懂得收斂、不會低調行事,往往被認為是匹夫之勇,缺乏足夠的智謀,但更多的還是個人內心的一種虛榮作祟,如果想要活久,那就夾緊尾巴。

《雍正王朝》,我到底看過你多少遍了呢?

今天看來,《雍正王朝》依舊是一部很好的教育片,讓人從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只是每個人所處的角色不同,所處的階段也不同,但總有你可以借鑑和學習的。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