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我到底看过你多少遍了呢?

看到这个话题,我的第一感觉恐怕就是《雍正王朝》了。

随着年龄的逐渐长大,自己对这部电视剧的理解和关注焦点也在发生着变化,从最终的看演员到看细节,再到现如今看情节所反映的人物心态变化,不能说是完全看懂了它,但至少符合了自己的认知。

《雍正王朝》,我到底看过你多少遍了呢?

用心才能成大事

《雍正王朝》的前半篇都在讲康熙末年的一些故事,救济灾民、追缴库银,还有最激烈的九子夺嫡,后半篇才真正的进入雍正王朝。

但通篇都是围绕四阿哥开展的故事叙述。在我看来,老四正是做事用心才让他一步步走进康熙的视野,并被康熙老爷子认可、托以重任。

《雍正王朝》,我到底看过你多少遍了呢?

黄河决堤时,老四第一时间查看了库存钱粮,基本摸清了实际情况,然后向康熙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南下赈灾,老四又能用心为民解决温饱问题,获得了大批灾民的跪地喊赞。追缴库银,老四眼中只有国家利益,完全摒弃了个人得失,于是得罪了一大批朝中大臣。

这一切,至少在电视剧看来,老四是用心地在做,而且处于国家利益慎重作出的决定,可见任何事情,只要用心去做,总能成就大事。

卖力才能出业绩

正是老四的个人风格与魅力,吸引了众多的追随者,其中有老十三、年羹尧、李卫等,这些人在执行老四战略和决定的时候,没有白点折扣,而其中当属李卫最卖力。

《雍正王朝》,我到底看过你多少遍了呢?

电视剧中的李卫出身叫花子,正是老四和老十三的提携,他才能成为最贴心的跟班。设计骚扰夫人出赞助、巧夺《百官行述》、诺敏案查脏、冒闯考场、怒打曾静等等,都战线了李卫为雍正干事的卖力。

也正是李卫的不懈努力,从跟班坐到了两江巡抚的重要位置,掌握了大部分的财政收入,为雍正王朝输送了大量的财富。

跟着有思想有能力的老四,李卫的卖力换回的是自己日复一日积累的业绩,也得到了雍正的一点一滴的信任,进而实现了一帆风顺的提拔和重用。

动脑才能扭局势

雍正所经历的朝局,无论在康熙时期还是自己时期,都暗藏杀机、明里带剑,除了几个坚定的老十三、李卫等人,曾经跟过他的年、隆都纷纷起了异心,再加上叔叔兄弟们的围攻,而雍正总能成功化解,不得不说他本人的动脑能力绝对人中人。

《雍正王朝》,我到底看过你多少遍了呢?

当然,电视剧中还提到了一个动脑极强的人,那就是邬先生,一个神一样的人,雍正的成功上位似乎又与他有莫大的关联。

追缴库银他极力怂恿争夺,刑部案件他极力反对参与,他重推老二作太子,他力荐老十四作西北王,培养弘历博得康熙喜爱等等,似乎铸就了雍正上位的关节环节。

古代称为谋士、军师等,诸如诸葛亮、司马懿,都是动脑能力极强的人,能瞬间扭转战场局势,可见脑子是个好东西,喜欢大家都能出门带上。

低调才能活长久

官场中,没有靠山、没有保护伞,多放个屁可能都让脑袋搬家,而电视剧中不乏有很多骄傲自满的人,其中又以年羹尧最为突出。

本身来讲,他属于老四的包衣奴才,老四充分发挥了他的军事才能,让年羹尧从军门做到了大将军王,也成了雍正的心腹忠臣,掌握西北十几万军队。

《雍正王朝》,我到底看过你多少遍了呢?

但,就是如此深得朕心的人,却不知收敛,凭借自己手中的权利,搞年选,搞卖官鬻爵,搞得全体官兵“只知将军不知皇上”,深深地刺痛了雍正脆弱的内心。

于是,大将军王变成了杭州将军,又降到了门将,即使雍正一再惩罚、降职,都无法改变他骄傲奢侈的内心,惹得满朝文武的反对,死神比上帝来的更早,一命呜呼了。

不懂得收敛、不会低调行事,往往被认为是匹夫之勇,缺乏足够的智谋,但更多的还是个人内心的一种虚荣作祟,如果想要活久,那就夹紧尾巴。

《雍正王朝》,我到底看过你多少遍了呢?

今天看来,《雍正王朝》依旧是一部很好的教育片,让人从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只是每个人所处的角色不同,所处的阶段也不同,但总有你可以借鉴和学习的。

(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