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听书稿拿到稿费之随想


昨天下班回家,发现儿子竟然睡觉了,奶奶说吃饭吃着吃着就睡着了,可能是假期的生物钟还没有调整好。结果睡到七八点的时候,尿床了。

我们换床单、洗床单,在10点之前我又把他哄睡着,因为他在睡觉前喝了不少水,我把闹钟调到夜里12点打算把尿,结果他在11点半左右又尿床了,我只好用两条浴巾垫在下面。

收拾妥当,拿起手机,看到安安老师发来的稿费,是之前写的《烹》这本书的听书稿过稿。虽然不是第一次拿到稿费,但是仍然很开心,很激动。

《烹》听书稿拿到稿费之随想

回想起我写《烹》这本书的听书稿初稿时,真的是困难重重啊。

首先是选书的问题,我自己也不知道适合写什么领域的书,我个人喜好阅读文学类、个人成长类、理财类的书籍,但是这些领域的书在写听书稿的时候,我并没有把握能写好。

比如我之前练笔的时候写过《幸福的方法》、《幸福的陷阱》和《正义之心》的听书稿,说实话,我真的很难读懂,尤其是《正义之心》,我感觉我都阅读不下去,就更别说能提炼出它的三个重点内容了。

而我选《烹:烹饪如何连接自然和文明》这本书的契机,可能是因为我之前写了《鱼翅与花椒》这本书的听书稿时,稿件一字未改就成功上稿,所以就认为自己可能比较擅长写饮食类的或者跟食有关的书籍吧。


《烹》听书稿拿到稿费之随想

结果,悲催的是迈尔克·波伦的这本《烹》太难读了,前前后后我读了三四遍,并用不同的笔做了标记,除此之外我还根据我的思维导图做了笔记,但是有一说一,我好几次想放弃,真的没有阅读下去的欲望。

《烹》听书稿拿到稿费之随想

但是自己又不断地给自己洗脑,不能轻言放弃,越是有难度,越是要挑战。

当我思维导图过稿后,我就开始根据思维导图的重点内容去阅读,我运用了快速阅读法,发现在写的时候还是无法动笔。原文的内容又不能全部引用,还要用自己的话去提炼,问题是内容都没有读懂,那就很难。

《烹》听书稿拿到稿费之随想

最后我不得不使出杀手锏—找个没人的房间发出声音朗读,根据思维导图,我觉得是重点内容的地方,反复朗读出来,这样读了几遍后,内容进到了脑子里了,便有了点思路,立即就用笔记下来。

写初稿的时候写的很烂,但我一直记住弘丹老师说的话:先完成再完美。

写初稿的时候我总是拖拖拉拉,可能就是太过追求完美了。每次都希望一次成型,这怎么可能呢?

斯蒂芬·金认为写作者至少要写两稿。第一稿关起门来写给自己,第二稿敞开门来写给读者。

所以写初稿要快速书写,不重读,不找bug,写完之后再进行多次修改。

这样一来,就不用每次到交稿期限了才发现自己开写了两句开头,那种焦虑感很容易使自己放弃。

我还记得19年11月份刚学习写听书稿的时候,真的十分认真,写的第一本书是《我想飞进天空》的听书稿。

这本书的作者叫东田直树,1992年出生于日本千叶县。在他5岁的时候被诊断为重度自闭症患者,严重到无法跟人进行口语交流。不过,他在老师和妈妈的帮助下,学会了借助“字母格”拼写文字,慢慢拼凑出心中真正想要表达的话,并在13岁那年,出版了《我想飞进天空》这本书。

这本书很薄,很快就读完了,但是他突破了我原有的认知。这是世界上第一本由自闭症少年讲述自己内心世界的书,让我们对自闭症有了新的认知。所以我在写这本书的听书稿情绪有些复杂,我很希望自己把东田直树的这本书浓缩6000-8000字的文章,然后通过音频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自闭症患者。

最后这篇听书稿也过稿了,收到过稿消息的那种成就感真的是无法形容。

《烹》听书稿拿到稿费之随想

根据过稿经验,下次再写我应该怎么做?


1、选书的时候,不能凭感觉,一定要一本一本地去了解,去豆瓣阅读大纲,看适不适合自己写。

2、选好书后,我因为习惯阅读纸质书,最好买一本纸质书。

3、拿到纸质书后,第一步运用王者速读法快速阅读,第二步逐字逐句的精读。

4、精读的时候可以绘制出思维导图,争取一周内提交思维导图。

5、思维导图过稿后再跳读,在一周内写出初稿,可以分天完成,比如第一天完成开篇部分,第二天完成第一部分,第三天完成第二部分,第四天完成第三部分。最后两天修改。

6、这样下来差不多两周时间可以完成一本书的听书稿初稿,也符合交稿期限。

除做好本职工作外,今年主要的方向就是学习并反复练习听书稿的写作手法,并有多次过稿经验,希望明年从上稿一个平台到多个平台,最好能成为平台的签约写作者。

时间永远不会亏待任何一个努力的人,越努力越幸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