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图书馆的故事

1986年9月到1987年1月,我在四川大学进修中国现代文学。除了听课就在川大图书馆里看书。我在川大图书馆的台港阅览室第一次读到了美籍华人学者夏志清先生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他对钱锺书《围城》作了很高的评价:“《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亦是最伟大的一部。”他对《围城》的评价,使我萌发了研究《围城》的愿望。九月的一天,我在川大台港阅览室看到了一本钱锺书先生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是香港文教出版社1982年5月版,繁体竖排,定价港币五元,当时真是如获至宝,爱不释手!读了几遍,又赶紧借去全本复印成册。这本书前几年我把它送给了我的一个学生了。

我与图书馆的故事

在川大,我成天研读《管锥编》、《谈艺录》、《宋诗选注》、《七缀集》、《围城》。

我在台港阅览室读过较长一段时间书,抄录了不少卡片,复印了几百张资料,其中包括夏志清先生《中国现代小说史》钱锺书一章,夏志清先生《重会钱锺书纪实》等。我还与上海柯灵先生、厦门大学教授郑朝宗先生(《围城》賞音最早者)联系,得到了他们的热情帮助,收到了他们寄来的有关钱先生的研究资料。经过一段时间准备,我打算写一篇关于钱锺书小说幽默风格的论文,但我苦于对钱先生生平资料知之甚少,怎么办?有一天我突发奇思异想,大胆提笔给钱锺书先生写信,说我想写篇关于他小说创作的论文,请他提供点关于他个人经历的资料,此信直寄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钱锺书先生收。信寄走后我后悔极了,觉得自己太幼稚了。没想到十多天后,我却收到了钱先生的亲笔回信,我真是太高兴了!那真叫一个欣喜若狂!这封信是用毛笔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信笺上竖写的繁体字,字写得非常漂亮!我把原信读过几遍后,赶紧去复印了一份,原件珍藏在书箱里,秘不示人。

我与图书馆的故事

钦业同志:

得惠书及所赐玉照,快如晤面,谢谢!

文艺的特征,正像生活的情味,不是概念和定义总结得了或把捉得住的。这所以文艺理论讲来头头是道,而应用到具体作品上,就不免削足适履。“幽默”也是这样,

抽象的概念 是众所共知的 ,但各个幽默家体现出来时,有的是捧腹大笑,有的 是蕴藉微笑,有的是苦笑,有的是冷笑。人物也是这样,假如凭职业、凭阶级成分就可以

概括一个角色(例如“政客”、“家庭妇女”等等),那个角色就不值得研究了。你说怎样?

匆匆奉复,即致

敬礼!

钱锺书十一月十日

杨绛问好

钱先生的信,告诉我文学研究不要从定义和概念出发,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他给我指明了路径。我在1987年上半年写成了一篇八千字论文《论钱锺书小说的幽默风格》,我的这篇论文后来在《名作欣赏》发表了(1990年第1期)。之后我又写了《论钱锺书的个性及其小说创作》《钱锺书讲演艺术初探》《读钱锺书自序》《读〈写在人生边上〉》等论文在《名作欣赏》《陕西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了。同时,我也写了关于杨绛先生的作品评论:《丁玲的〈牛棚小品〉与杨绛的〈干校六记〉》《你一定要读杨绛》《喜读〈老王〉》《钱家秘史〈我们仨〉》等文章,在《汉中师范学院学报》《西安日报》《青少年读书指南》《阅读与写作》等报刊发表了。

1990年8月底到1991年元月,我在北京大学进修,在北大期间,我除了听几门课外,其余时间都是在北大图书馆或国家图书馆度过的,我在国家图书馆读到了台版精装本《围城》《边城》,我在那儿复印了几百张资料,抄录了一些读书卡片。在北大的多半时间,我是在国家图书馆度过的。早上从北大出发,晚上从国图回北大。中午在国图快餐厅吃一个面包,喝一杯奶,下午继续读书。

在国图,我还读到了台湾、香港、新加坡的书报杂志,生活紧张充实而丰富多彩。我把我的文章投稿给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的报刊就从这时候开始。

因为我在北大进修,这一年,我有机会两次拜访大学者钱锺书、杨绛先生,并聆听钱先生畅谈文学,这是我北大进修的最重要收获。

我与图书馆的故事

(我与钱锺书、杨绛先生合影)

我与图书馆的故事

(国家图书馆索书单,国家图书馆原名北京图书馆)

我与图书馆的故事
我与图书馆的故事我与图书馆的故事
我与图书馆的故事我与图书馆的故事

(以上五图是我抄录的读书卡片)

在国图,我还读到了散文大家梁实秋先生的《雅舍小品合订本》,过后我请台湾亲戚帮我买到了此书,经过反复研读,我写出了论文:品梁实秋散文---《雅舍小品》,发表于台湾《国文天地》(1993年10月)。

我与图书馆的故事我与图书馆的故事

在我服务的单位---安康学院图书馆,现在藏书颇丰,又是开架借阅,方便读者,我也是它的常客。常常去读书、查资料,现在有手机了,随时还可将资料拍照下来,太方便了!我也经常与馆长和图书管理员交谈,谈一些我的看法,提一点建设性意见。我也向图书馆捐过一些书籍。现在新校区图书馆也已开馆,读书条件好得很啊!

我还利用赴美探亲机会,到当地图书馆去,看他们的中文书籍和报纸,拍下他们图书馆内景。

我喜欢图书馆,喜欢在图书馆读书,已经养成习惯了!

我与图书馆的故事
我与图书馆的故事

(美国芝加哥西郊小镇图书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