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奇书尘封600年后收入《四库全书》,被称为“广西地方古文献中的压卷之作”

广西,自秦始皇开设三郡以来,就正式纳入了中原王朝的统治范围,然而此后的一千余年,中原对广西的了解非常浅薄。钟山川灵秀、甲天下风景的八桂大地,在古代却长期被误以为是瘴疠遍地的蛮荒之地呢。直到南宋期间,一部奇书《岭外代答》才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广西,千年之后,被誉为“广西地方古文献中的压卷之作”。这本书的作者是曾经在广西为官多年的温州人周去非。

这部奇书尘封600年后收入《四库全书》,被称为“广西地方古文献中的压卷之作”

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周去非出生在浙江永嘉(温州)的一户书香世家,29岁时他在科举中考上了进士,早年的仕途已不可考。1172年周去非被派往钦州担任教授。(小编来科普下:此教授与现今的教授不同,当时可是一个官职,相当于现在一个地级市的教育局长哦!!!!)

这部奇书尘封600年后收入《四库全书》,被称为“广西地方古文献中的压卷之作”

这部奇书尘封600年后收入《四库全书》,被称为“广西地方古文献中的压卷之作”

到岭南,去钦州,周去非难免心怀忐忑。他在笔记中记载“余始至钦,已见北门众逐虎”。 大白天在城门捉老虎,民风彪悍的钦州让周去非大开眼界,更让他惊奇的是,这里竟然已经是“天涯”。

这部奇书尘封600年后收入《四库全书》,被称为“广西地方古文献中的压卷之作”

这部奇书尘封600年后收入《四库全书》,被称为“广西地方古文献中的压卷之作”

清代之前,“天涯海角”并不在海南岛,而是在广西的钦州和廉州(合浦)。天涯与海角,说明这里已经是当时宋王朝陆地疆域的极边。

这部奇书尘封600年后收入《四库全书》,被称为“广西地方古文献中的压卷之作”

这部奇书尘封600年后收入《四库全书》,被称为“广西地方古文献中的压卷之作”

这部奇书尘封600年后收入《四库全书》,被称为“广西地方古文献中的压卷之作”

如果周去非没有在乾道九年(1173年)遇到范成大,他也许就在钦州度过平平淡淡的几年,然而,范成大给了他一个更深入了解广西的机会。

这部奇书尘封600年后收入《四库全书》,被称为“广西地方古文献中的压卷之作”

范成大,是谁呢?他可是南宋文坛的“扛把子”!与陆游、杨万里齐名,时任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兼静江知府。他很欣赏周去非的才华

这部奇书尘封600年后收入《四库全书》,被称为“广西地方古文献中的压卷之作”

这部奇书尘封600年后收入《四库全书》,被称为“广西地方古文献中的压卷之作”

周去非在桂林相继担任了古县(今永福县)县尉、灵川知县等官职,他细心观察广西的民俗风情,到山寨中与民众了解情况,处事公正而严谨,深得众望。

这部奇书尘封600年后收入《四库全书》,被称为“广西地方古文献中的压卷之作”

在桂林龙隐洞的碑林中,还镌刻着一幅周去非携友同游的碑文

这部奇书尘封600年后收入《四库全书》,被称为“广西地方古文献中的压卷之作”

几年后,范成大离开广西到四川任职,在坐船的途中,他写下了《桂海虞衡志》。把他在广西任职的这一年的所见所闻,分门别类地记录下来。这本书对周去非《岭外代答》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部奇书尘封600年后收入《四库全书》,被称为“广西地方古文献中的压卷之作”

此时的周去非在哪里呢?

他又回到了钦州。

因为钦州知府,是名将岳飞的第三子岳霖,他在钦州大兴教育,极力邀请周去非担任教授。这一次周去非又有一个新的爱好——了解海贸。

这部奇书尘封600年后收入《四库全书》,被称为“广西地方古文献中的压卷之作”

这部奇书尘封600年后收入《四库全书》,被称为“广西地方古文献中的压卷之作”

12世纪的钦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朝廷所设的钦州博易场,是宋朝与安南(今越南)商品贸易中心。繁盛的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在《岭外代答》之前的古籍中只记录了二十多个国家,而在此书之中,就提到了四十个以上的国家。

这部奇书尘封600年后收入《四库全书》,被称为“广西地方古文献中的压卷之作”

其中有一个名为“木兰皮国”的大国,在之前的古籍中没有任何记载。

木兰皮国在“大食国发舟正西涉海一百日而至……其国相传又陆行二百程(约2万里)”。

这部奇书尘封600年后收入《四库全书》,被称为“广西地方古文献中的压卷之作”

经过当代学者考证,木兰皮国是曾经雄踞北非和西班牙南部的穆拉比特王朝(首都今摩洛哥境内),周去非的记载,证实了宋代海上丝路的最远端一度到达伊比利亚半岛。

这部奇书尘封600年后收入《四库全书》,被称为“广西地方古文献中的压卷之作”

淳熙四年(1177年),周去非接到调命,回家乡浙江任职,但新的烦恼也接踵而来——在绍兴,来访客人络绎不绝,大多是为了一件事:打听广西的情况。对这样的应酬感到疲倦的周去非,萌生了写书的想法。“(岭南之事)有复问仆(自称),用以代答”,因而将此书命名为《岭外代答》。

这部奇书尘封600年后收入《四库全书》,被称为“广西地方古文献中的压卷之作”

经过一年多的潜心创作,《岭外代答》终于在淳熙五年(1178年)十月写成,分为十卷、二十门、二百九十余条,书中全面而翔实地记载了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少数民族生活习俗、地理、古迹、财政、商业等情况。

这部奇书尘封600年后收入《四库全书》,被称为“广西地方古文献中的压卷之作”

这部奇书尘封600年后收入《四库全书》,被称为“广西地方古文献中的压卷之作”

“上巳日,男女聚会各为行列,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为飞驼。”这一段记载壮族“三月三”歌圩里抛绣球对歌盛况的文字,出自《岭外代答》,也是现存史籍中对“三月三”歌圩最早的文字记载。

然而,如此翔实珍贵的史籍著作却不得人重视。当时的人们认为它顶多只能算是范成大《桂海虞衡志》的注释本,断定没有刻印的价值。立德、立功、立言,是士大夫人生的高层次境界,周去非著作《岭外代答》,明显带有“立言”的成分,但命运却给他开了一个玩笑。

这部奇书尘封600年后收入《四库全书》,被称为“广西地方古文献中的压卷之作”

饱受打击的周去非,晚年纵情于山水之间,以自得其乐,于1189年病终于永嘉(温州),终年55岁。他的心血之作《岭外代答》只能以手抄本的形式在民间收藏家之间流传,虽然一度选入《永乐大典》,始终得不到重视。

这部奇书尘封600年后收入《四库全书》,被称为“广西地方古文献中的压卷之作”

直到六百年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皇帝下令修撰《四库全书》,修书官员从《永乐大典》中抄出此书,尘封六百年的《岭外代答》,从此重见天日。

这部奇书尘封600年后收入《四库全书》,被称为“广西地方古文献中的压卷之作”

《岭外代答》也因多学科、深层次、丰富而珍贵的史料记载而被称为“广西地方古文献中的压卷之作”。不但唐代和宋代相关的一些笔记著作不能和《岭外代答》相比,就是此后元明清三代也很难找到能够与《岭外代答》相提并论的同类著作。

这部奇书尘封600年后收入《四库全书》,被称为“广西地方古文献中的压卷之作”

这部奇书尘封600年后收入《四库全书》,被称为“广西地方古文献中的压卷之作”

一个充满热爱的生命,与一片丰盈壮丽的土地相遇,凝结成了穿越时空的传奇。周去非以半生心血写就的《岭外代答》,揭开了长久以来蒙在广西头上的神秘面纱,让世人一窥八桂大地的壮美与旖旎,从此岭外风霜,不再是绝途。

周六21:20,广西卫视播出的《广西故事——岭外代答 志传八桂》

这部奇书尘封600年后收入《四库全书》,被称为“广西地方古文献中的压卷之作”

广西广播电视台

播出频道 播出时间

广西卫视 每周六21:20

广西综艺旅游 每周三22:00

广西国际 每周日21:00

广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同步播出并点播收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