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咸丰帝继位的传闻,看晚清宫廷的一段兄弟之争

历代皇室的夺嫡之争,都是极为激烈残酷的,也是最容易产生秘闻、传言的领域。比如清康熙皇帝立太子时,诏书上所写的“传位于四皇子”,就被传言说是皇四子胤禛将“传位十四皇子”的正文篡改成的。其实稍有历史知识的人便知道,清代并无简写的“于”字,篡改之说不可能,更何况,当时的诏书,应该是满汉双文对照的,不能只改了汉文,而不改满文的。

应该说,康熙朝的九子夺嫡之争,给后世的几代皇朝继位留下了教训,所以雍正帝之后的立储和继位,虽还存在争斗,但已然非常平和,不至于酿成刀兵之祸。

清咸丰帝继位,也存在着两段传说,巧的是,两段传说都指向了咸丰朝的恭王奕䜣。

从咸丰帝继位的传闻,看晚清宫廷的一段兄弟之争

先要从咸丰帝奕詝与恭王奕䜣的兄弟渊源说起。

咸丰帝奕詝的亲生母亲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很早故去,奕詝一直是由恭王奕䜣的母亲康慈贵妃抚养照料,所以,奕詝与奕䜣自幼生活在一起,虽不是一母所生,却也亲如手足。

奕詝在皇子中排在第四,由于前三位皇子因病早夭,所以道光帝按皇家的立储制度,立奕詝为太子。

第一个传闻说,在立太子后,道光帝又非常欣赏天资聪颖的六子奕䜣,有些后悔。在道光临终时,他有意让奕䜣继位,所以急宣奕䜣入宫,而当时太子奕詝恰好进宫请安,而奕䜣却迟迟未到,道光只能叹息,悔恨而终。

这个传闻很像是明成祖朱棣在篡位后,命人编造的如朱元璋很欣赏自己,很讨厌太子朱标,但有碍宗法,不便修改立太子诏书之说。但此传言的来处,是不是恭王奕䜣别有用心,而授意他人编造的,不得而知,但此传言被咸丰帝听到,他会作何感想?

其实正史记载的是,道光帝临终前,顾命大臣们如载铨、载垣、端华都在场,当众打开了道光帝亲手所写诏书。

第二个传闻说,道光帝其实是立六子奕䜣为太子的,在秘密书写诏书时,被一个太监远远看到“末笔甚长”,判断是奕䜣的“䜣”字,便将消息透露出去,并在坊间流传。道光帝听说后,疑心是奕䜣从中刺探,并泄露了机密,故“知而恶之”,所以改立四子奕詝。

从咸丰帝继位的传闻,看晚清宫廷的一段兄弟之争

俗话说,无风不起浪,为什么咸丰继位过程中的传闻,都以恭王为主角呢?

其实咸丰帝与恭王这对亲密兄弟之间确实是有过嫌隙的。

咸丰即位后,立即让恭王入了军机处,委以重用。

有一天,咸丰去向恭王的母亲,也是自己的养母康慈后太妃请安,正在睡觉的太妃以为是自己的亲儿子奕䜣来了,就说:“你怎么又来了,能给你的,我都给了。他性情不测,莫生嫌疑就好。”咸丰疑惑地叫了一声“额娘?”皇太妃发现是皇上,假意睡去,不再说话。由此咸丰疑心恭王在背后使什么手脚,就开始在内心对奕䜣有所提防。

从咸丰帝继位的传闻,看晚清宫廷的一段兄弟之争

后来,在老太妃病故后,即令恭王撤出军机处,去上书房读书。至此,一对亲如手足的兄弟的情谊也就作罢。

其实,恭王奕䜣的眼界开阔,常识广博,对当时的西方列强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在军机大位期间,为朝廷解决了不少外交问题。在后来的同治、光绪两朝,也在镇压太平军、推行新政方面做出了贡献。

最是无情帝王家,在王权的时代,帝王的一个疑心,可以葬送十数年的朝夕相处的手足亲情。不过好在奕䜣并非暗藏野心之人,在那个风雨飘摇的王朝,也算为君王社稷赴汤蹈火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