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2015年的時候,有一個小姑娘震驚了整個教育行業,她就是被哈佛面試官盛讚不已的高三女生:郭文景。
每年被哈佛錄取的學生有很多,但是被面試官稱為“完美”的寥寥無幾。
不僅如此,2018年還有兩個雙胞胎也火了,她們分別破格被“牛津”和“劍橋”錄取,她們也成為孩子們最佳的學習榜樣,同時也被媒體評為“最勵志女大學生”。
新聞介紹說,兩個女孩初中的數學成績只有17分,而最終取得常人難以企及的成績原因就是媽媽的“放牛式教育”。
文中用大篇幅的細節進行論述這個教育方法,例如:十分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從來不強迫孩子上補習班等等。
看到這些細節是不是十分眼熟?
沒錯,就是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最近幾年炒的火熱,似乎素質教育就是名校神器,只要用它來教育孩子就能“成績暴漲,升入頂級名校”。老母親們也像狂信徒一樣吹噓“素質教育大法好”,呼籲進行教育改革。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就拿上述兩個“牛津”、“劍橋”的高材生來說:
她們小學就讀於貴族學校“溫州實驗小學”。 初中就讀於杭州的貴族學校“綠城育華中學”,並且還是專為有出國意向的學生開辦的“睿勵班”,學費一年近八萬。 高中檔次更高,就讀於美國私立高中“白山中學”不包括每年的生活費等雜費,單單學費每年就要花費將近50萬元。
我們在看看讓面試官讚歎不已的郭文景的履歷:
新聞中曾經這樣描述她:愛好編程、帆船、滑雪,興趣廣泛英語流利,近乎完美。
怎麼樣?
看出差距來了嗎?
編程、帆船、滑雪這些愛好哪一個不是用“錢”砸出來的。
從來沒有一個普通家庭有條件讓孩子學習編程、帆船吧。
其實所謂素質教育都是一種宣告:我有錢,我玩得起。
你也想讓孩子體會素質教育嗎?
可以,先砸出幾百萬,讓孩子體驗一下環遊世界。
什麼?沒錢?那你還是繼續在應試教育裡掙扎吧,因為窮人“配不上”素質教育。
自從十幾年前我選擇了教師這個行業,我就慢慢發現了一個怪異的現象,
普通家庭越來越難出現學習的“尖子”,而優渥的家庭環境卻很容易能培養出頂尖學生。
這讓我想起了前段時間令人膽寒的一句話“寒門再難出貴子”。
現在想想,這難道不是一個殘酷的事實嗎?
越是富有的家庭,越會看中孩子的學習,而豐富的教育資源費用讓普通家庭望而卻步。
曾經的北京狀元熊軒昂在採訪時也說過:農村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像我這種,出生在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衣食無憂,爸媽也都是知識分子。
這種東西決定了我們在學習的時候,確實走了很多捷徑。
殘酷嗎?很殘酷!
但是我們仍然有著一線希望,還有著可以拼命爭取的平臺,哪怕機會再小,那也是我們翻身的機會。
我們不能否認素質教育的效果十分顯著,但是我們的教育條件還未達到這一階段。
如果我們在這一尷尬的階段大談素質教育,我想最終的結果不是“寒門難出貴子”,而是“寒門不可能出貴子”。
現在也許比不過素質教育下的孩子,也許我們還是“啞巴英語”,也許我們從未環遊世界,但是我是我們仍在努力,仍在拼命。
都說條條大路通羅馬,我們比不過出生就在羅馬的人,但是我們可以一步步的接近羅馬,一代不行,那就兩代,總有一天,我們會身處羅馬俯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