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嚐嚐"樣樣皆上品"的桂香村點心

再來嚐嚐


再來嚐嚐


再來嚐嚐

"桂香村"這一名稱的來歷,據說是1911年其老闆在製作糕點時,在桂花壇子裡發現十枚金戒指,意外之財,使老闆有了擴大經營的資本。1916年桂花盛開的中秋,老闆用此十枚金戒指和其他十人投資,將前門附近的原址遷至西單牌樓北374號,並正式取名"桂香村"。

建店不久,老闆又在原基礎上擴建了三百多平方米的二層小樓,並請著名書法家撰寫"桂香村"三字匾額,懸掛於正門門楣上方。大門兩側的柱子上書有"喜壽糕桃,龍鳳喜餅",柱頭上刻有劉海戲金蟾標記,店內裝潢典雅大方,寬敞明亮,其規模和氣勢在京城都是數一數二的。

其古樸典雅的南方水鄉風情建築和江浙風味食品贏得了各界人士的歡迎。為突出南味特色,又從江浙一帶延聘糕點製作名家數人主掌案頭。精湛的技藝、嚴格的選料,使桂香村食品名聲不脛而走,當時被譽為"樣樣皆上品"。

據《舊都百話》記載,當時凡是場面上往來的禮物都奔向桂香村。但是由於時代侷限,當時也只有上流社會的人才能經常享用。

《糖餅行萬古流芳碑》刻記:其中有記載江南糖餅行在北京的歷史一段文字“如我江南糖餅行,在京貿易已久,所有鋪戶槓案人等,向於康熙年間,即在沙窩門內道左之馬神廟,捐助銀兩,並置墳地,為供奉香火之費。”記錄這兩個資料有什麼用呢?因為近來有些工商史研究者認為稻香村是江南食品店遷人北京較早的一家。如一篇文章寫:“桂香村的前身如稻香村,原址在前門外觀音寺街,大約在前清末年,由一個名叫郭玉生的南京人創辦,是遷入北京較早的一家南味食品店。”

桂香村產品風味獨特且具有濃郁的江南特色,其月餅囊括了京式、蘇式、廣式、滇式在內的四大系列數十個品種,其中“麻雲素月”“三潭映月”“玫瑰伍仁”均獲過部優、市優產品稱號,“玫瑰酥皮”、“牛舌餅”、“葡萄奶酥”等都被命名為中華名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