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尝尝"样样皆上品"的桂香村点心

再来尝尝


再来尝尝


再来尝尝

"桂香村"这一名称的来历,据说是1911年其老板在制作糕点时,在桂花坛子里发现十枚金戒指,意外之财,使老板有了扩大经营的资本。1916年桂花盛开的中秋,老板用此十枚金戒指和其他十人投资,将前门附近的原址迁至西单牌楼北374号,并正式取名"桂香村"。

建店不久,老板又在原基础上扩建了三百多平方米的二层小楼,并请著名书法家撰写"桂香村"三字匾额,悬挂于正门门楣上方。大门两侧的柱子上书有"喜寿糕桃,龙凤喜饼",柱头上刻有刘海戏金蟾标记,店内装潢典雅大方,宽敞明亮,其规模和气势在京城都是数一数二的。

其古朴典雅的南方水乡风情建筑和江浙风味食品赢得了各界人士的欢迎。为突出南味特色,又从江浙一带延聘糕点制作名家数人主掌案头。精湛的技艺、严格的选料,使桂香村食品名声不胫而走,当时被誉为"样样皆上品"。

据《旧都百话》记载,当时凡是场面上往来的礼物都奔向桂香村。但是由于时代局限,当时也只有上流社会的人才能经常享用。

《糖饼行万古流芳碑》刻记:其中有记载江南糖饼行在北京的历史一段文字“如我江南糖饼行,在京贸易已久,所有铺户杠案人等,向于康熙年间,即在沙窝门内道左之马神庙,捐助银两,并置坟地,为供奉香火之费。”记录这两个资料有什么用呢?因为近来有些工商史研究者认为稻香村是江南食品店迁人北京较早的一家。如一篇文章写:“桂香村的前身如稻香村,原址在前门外观音寺街,大约在前清末年,由一个名叫郭玉生的南京人创办,是迁入北京较早的一家南味食品店。”

桂香村产品风味独特且具有浓郁的江南特色,其月饼囊括了京式、苏式、广式、滇式在内的四大系列数十个品种,其中“麻云素月”“三潭映月”“玫瑰伍仁”均获过部优、市优产品称号,“玫瑰酥皮”、“牛舌饼”、“葡萄奶酥”等都被命名为中华名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