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青雲“吊打”許吉如:“見世面”不能靠哈佛

《奇葩說》在前幾天落下了帷幕,詹青雲眾望所歸,力奪“BB-king”(奇葩之王)。她的知性與實力贏得了讚許。


詹青雲“吊打”許吉如:“見世面”不能靠哈佛

然而,今年的《奇葩說》雖然頻上熱搜,真正出圈卻是因為老辯手在微博上暗諷自己被新奇葩當了“墊背”。

詹青雲“吊打”許吉如:“見世面”不能靠哈佛

原來,這季的《奇葩說》採用了新的賽制:淘汰選手可以通過場外觀眾的投票而復活。而楊奇函和許吉如先後被淘汰。隨後楊奇函在微博上發博表示,自己明明先被淘汰,結果許吉如被淘汰的那期提前一週放出,等於多了一週時間累積復活票。

言論一出,吃瓜群眾們再聯想到,許吉如剛來就能當隊長;她表現不佳被淘汰,居然被羅振宇用自己隊的機會參與復活pk,第二次淘汰還能提前一週累積復活票……“有背景、被保送”等陰謀論甚囂塵上。

背後種種,外人難以窺見其祥,但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是,同樣哈佛出身、之前被稱為“學院派”奇葩的詹青雲,同場PK輕鬆戰勝了許吉如。

顯而易見,詹青雲更有觀眾緣。

為什麼?有位網友說:“詹青雲看起來很有文化、見過世面的樣子”。就連作為對手的楊奇函也讚歎:“詹青雲是真厲害。”

詹青雲“吊打”許吉如:“見世面”不能靠哈佛

同樣是哈佛畢業,為什麼詹青雲更像見過世面的呢?

① 出身不決定眼界

詹青雲並不是“大家閨秀”出身。實際上,她只是貴州小縣城的教師家庭出生,從小學到高中就輾轉換了六次。

詹青雲“吊打”許吉如:“見世面”不能靠哈佛

然而,正如她的名字一樣,“窮且益堅,不墮青雲之志”,她從老師口中那個“將來連高中也考不上的,趁早送去技校吧”的學生,成長為香港中文大學全額獎學金、報送碩博連讀,再到174分(滿分180分)的哈佛大學的法學博士。

為了讀書,她背上了一百萬的債務。但同樣因為讀書,她眼界開闊,思維敏捷,一場辯論能從裘千仞說到《莊子》,還能講到自己和死刑犯成為知己的經歷。人生閱歷與廣博的知識面讓她熠熠生輝。

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之家出生,但從她的知識儲備和談吐,不難想象,她是一個真正被父母“富養”長大的女孩。

各路採訪裡也有一些小例子,比如父母引導她如何看金庸、爸爸帶著她把客廳變成四驅車賽道、媽媽帶她看各種“閒書”……

雖然沒有顯赫的出生,也沒有富裕的生活,精神上的“富養”為她的眼界打下了基礎。

② 學歷不決定格局

在《看理想》APP上,有很多人文藝術類的課程,和周圍談論古典音樂、美術史、等略顯“格格不入”的,是詹青雲的法律課程《正義與現實:像律師一樣思考》。

課程表裡,從“法律是什麼”開始講起,結合近期的熱點事件,有詹青雲的思考,還有帶著好友龐穎一起“打辯論”,討論“遲到的正義到底是不是正義”……看起來內容雖然豐富,但是會不會很枯燥無味呢?

說起法律是什麼,我們都會想起中學課本上的一句話——法律是道德的底線。但在詹青雲 的課裡,她並沒有去給法律下定義,而是從法律到底是不黑白分明、律師們是不是在顛倒黑白來切入,講法律其實是約定俗成的規則,辯證“惡法到底是不是法”,又引申到成文法系和判例法系……

在娓娓道來間,不僅有各國法律的發展沿革,還有人文歷史的邊邊角角,比如導致張九齡下臺的“為父報仇案”、奠定今天美國最高法作風的“總統諮詢案”等等,生動有趣,讓人大開眼界。

她把多年的思考、辯難而形成的思維方式,融入到中西方不同的生活經歷裡,養成了自己縱橫歷史,學貫中西,這絕不僅僅是在香港、美國學習法律就能養成的格局。

詹青雲“吊打”許吉如:“見世面”不能靠哈佛

③ 出國不代表“見世面”

開頭提到的另一位美女辯手,許吉如,其實從人生的一開始就有著更大的光環和幸運。

她的中學就讀於南京外國語學校,屬於全國知名高中,是章澤天的學妹。2014年,她擔任了南京青奧會的形象大使,後來被報送清華法學院。再後來,她也進入哈佛,在培養出無數政治家的肯尼迪政府學院讀碩士。

她的履歷光鮮,相貌不俗,還參加過演講比賽、拿過各種獎項,可以說,她就是“精英人生”的代表。

然而,在討論辯題“該不該接受996”時,她只一昧的強調“老闆很不容易,老闆都是007,要為老闆們著想”,擺明了討好幾位當老闆的導師。卻失了觀眾緣——老闆的007是為了自己,可員工們的996往往是“為他人做嫁衣裳”,哪位觀眾原因聽她說下去?

甚至,在和高中老師胡老師的對決裡,涉及到自己的本專業法律知識,她竟然被駁斥得啞口無言。甚至表情、語氣都極富攻擊性,對比胡老師的溫和有力,又落了下風。

詹青雲“吊打”許吉如:“見世面”不能靠哈佛

在許吉如的幾次辯論裡,我們很難聽到她對本專業知識的運用,往往都是網上的“雞湯體”的濫觴。有時候還是車軲轆話來回轉。

這種現象到了央視《主持人大賽》上就更加突出。在眾多條理清晰、有禮有節的主持人中,許吉如表情管理不到位、臨場應變能力不足的缺點被放大了。甚至90秒的自由發揮,被較真的央視剪成了只有60秒——因為思路太亂,重複太多。

當然,把詹青雲和許吉如作為對比,絕不是為“拉踩”什麼。脫開粉圈思維來思考,兩個人走的是不同的人生道路,發展的是不同的職業方向:一個律師、一個主持人。但是有一個基本的要點是,這兩個職業都需要極好邏輯思維、良好的臨場應變能力、強大的知識儲備和眼界格局帶來的氣場。而毫無疑問,詹青雲做得更好。

我們總說,一個人應該多見見世面,可是,到底什麼是見世面?出去旅遊嗎?去頂尖學府求學嗎?去大平臺工作嗎?

詹青雲“吊打”許吉如:“見世面”不能靠哈佛

相信我們都認同,見世面絕不僅僅是“看見過很多事發生”,而是讓自己見過的人、讀過的書、走過的路都能“入心”,去思考背後的邏輯,去汲取經歷中的養分,塑造自己的眼界,擴展自己的認知邊界,這樣,才是真的“見過世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