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山白沙坡“吹拉弹唱”齐上阵,老彝寨演绎乡村治理新故事

白沙坡,砚山县维摩乡一个传统的彝族村寨。全村191户905人,这里的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彝族手工刺绣历史久远,2014年被评为“云南省十大刺绣名村”,之后相继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了第七批云南省省级文明村、“云南省特色文化产业示范村”的称号,2017年白沙坡彝族刺绣被评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砚山县“四张文化名片”之一。虽然在2019年就已全部实现脱贫,白沙坡村依然紧跟新时代步伐,不断植根于本地优秀民族文化,在脱贫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使出“吹拉弹唱”等十八般武艺,努力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强化现代乡村治理,改善基础民生建设,提升文明道德水平,延展文化经济内涵,演绎着属于自己的现代乡村治理新故事。

砚山白沙坡“吹拉弹唱”齐上阵,老彝寨演绎乡村治理新故事

吹响党建引领这声号,当好乡村治理的“管理员”。白沙坡设有一个联合党支部,有党员21名。在乡村治理方面,白沙坡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推选带富能力强的党员为党支部书记,建成4个党组织和党员带头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1个由建档立卡贫困户成立的合作社,带领群众探索发展“党建+”民族文化经济产业,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优化提升,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坚持“党建带群建”,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乡村治理体系,健全护村护林队、老年协会、妇委会等各套组织,把党支部建设成为团结群众的核心、攻坚克难的堡垒,实现党支部有呼应,各套组织积极响应的良好局面;加强农村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按时召开支委会、党员大会,严格落实支部“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等各项制度,积极组织党员参加“万名党员进党校”等各种培训,及时召开群众会议研究村内重大事项,丰富村民议事协商形式,充分发挥村民自治,激发村民参与治理的热情。在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提升、产业发展等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落实危房改造、殡葬改革等各项民生工程,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由党员干部带头冲在一线,广泛发动志愿者参与守护村寨群众生命安全线。今年3月,白沙坡被评选为2019年度文山州五星级党支部。

砚山白沙坡“吹拉弹唱”齐上阵,老彝寨演绎乡村治理新故事

拉紧脱贫攻坚这根弦,当好民生建设的“施工员”。深入挖掘自身地域文化特色,投入240余万元建设彝族文化主题新乡村:新建富含彝族风情的活动室、活动广场,制定活动场所管理制度,明确管理主体、产权归属、管理人员,做好值班值守、日常管护、资产监管等工作,确保活动场所管好用活用到位,确保了党员活动、学习培训以及和开展重大节日活动所需硬件条件和软件需求;整合农村各种有效资源,配齐图书室、公开栏、文化长廊,改善群众的思想素质和文化内涵,修建风雨亭、登山路等,大幅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硬化村内道路、修缮小坝塘,并在村内安装路灯、种植行道树,使村容村貌进一步亮化、美化,全村面貌焕然一新。健全卫生保洁制度和环境卫生评比制度,将环境保护“百元工程”、牛羊养殖户“小铲铲”制度纳入《村规民约》,建立明确1人专门负责活动场所卫生,采用“工分制”形式记录打扫情况,按“工分”高低兑现“工钱”,党员带头开展监督,老年协会具体负责,努力营造干净、整洁、生态、宜居新农村。

砚山白沙坡“吹拉弹唱”齐上阵,老彝寨演绎乡村治理新故事

弹奏文明新风这首曲,当好时代强音的“宣传员”。将新建的活动场所打造成为村组办公议事、党员活动、教育培训、综合服务、文体娱乐的中心,安排专人负责,坚持每天定时用小喇叭、电视及时传递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让党的声音成为基层传播的最强音。广泛开展乡村文化娱乐活动,整合砚山县彝学会白沙坡活动组、妇委会、老年协会文化骨干力量组建6支文艺队,积极创作脱贫攻坚、移风易俗、改善人居环境等为主题的民族文艺作品,以春节、火把节、国庆节等传统节日和重大节庆为契机,组织群众适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通过歌舞、小品、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教化群众,不断厚植白沙坡乡风文明的沃土。充分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星级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各类文明评选活动,传承家风家训和传统美德,培育淳朴民风,弘扬道德新风。发挥群众身边先进模范和榜样的示范作用,推选王陆芬、杨树芬等农村致富带头人为典型,促进群众看齐先进、学习典型,不断增强群众文明道德意识,积极投身道德建设,使广大村民讲社会公德,讲家庭美德,做新时代文明村民。

砚山白沙坡“吹拉弹唱”齐上阵,老彝寨演绎乡村治理新故事

唱响民族刺绣这台戏,当好文化致富的“引路员”。融合党建催生民族刺绣产业发展壮大,精心打造民族文化品牌,把民族文化资源变成“真金白银”。目前,村内由党支部领办了“白沙坡手工纸板刺绣集体专业合作社”,党员创办了“华韵手工刺绣有限公司”,不断探索民族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致力于把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新优势,采取“学校培训+公司订单+合作社组织+会员生产”的发展模式,盘活民族刺绣传统产业,并强力驱动以产业化服务脱贫攻坚,培养精湛技艺绣娘300余人,带动全村132名群众(其中建档立卡户27户101人)转变成为技能型人才实现脱贫致富,辐射带动江那、干河、盘龙、平远、稼依等乡镇的妇女1500余人发展刺绣产业,累计实现刺绣销售收入达1000余万元,白沙坡刺绣形成品牌优势,远销欧洲、澳大利亚、日本、北京、上海等海内外市场,产品供不应求,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和群众致富的“新引擎”。积极参加国内外各重大文化产业展览,促进各民族文化的碰撞与交流,提升对外推介白沙坡民族刺绣文创产品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促进本民族文化繁荣发展。

作者:中共砚山县委宣传部 普文晓

责编:王春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