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下盛唐詩人光環 王維與孟浩然還有這一層身份

李杜毫無疑問是中國詩壇的“雙子星”,如同今天大學排行榜上的“清華、北大”,若說當時的第三大詩人,那毫無疑問應該輪到王維了。說到王維又不得不提孟浩然,兩人並稱“

王孟”。

卸下盛唐詩人光環 王維與孟浩然還有這一層身份


王維跟李白同歲,兩人都是公元701年出生,有不少共同好友,比如賈至,比如孟浩然,孟浩然是李白的偶像。同為那個時代最著名的詩人,他們沒理由不認識,但未見李白和王維的交往記錄。這大概可能是因為他們是情敵,跟唐玄宗的親妹妹——玉真公主有些關係。


這兩人都曾出入玉真公主宅邸,極得公主青睞和推薦,王維更是因此得了“進士第一”。那時沒有完整的會試殿試流程,不然也可以說他是“狀元”。李白也是玉真公主推薦給他哥哥的。有人說,李白那首《獨坐敬亭山》,“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可能有潛意識李白自己都沒有發覺,因為玉真公主曾在此山修行(可能只是遊玩)。


詩佛王維

王維(701-761),字摩詰,山西運城人。李白篤信道教,杜甫是個儒者,而王維好佛,尤其精通禪宗,人稱“詩佛”。好佛這件事,從他名字可以看出來,因為佛教有個維摩詰菩薩,有部《維摩詰經》,這下清楚了吧?

卸下盛唐詩人光環 王維與孟浩然還有這一層身份


對王維最著名的評價來自蘇軾,“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詩好,繪畫和音樂也是超一流的巨牛。牛到什麼程度?看到一幅畫,王維說,這是在演奏《霓裳羽衣曲》的第幾拍第幾節第幾個音調。後來一看,真是這麼回事。如果這個故事是真的,那說明那個畫師也是細緻入微,超一流的。


小學課本有首小詩《畫》。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我小時候都說是無名氏所作,現在常說是王維寫的。但我覺得可能性不大。風格也不像,像個謎語,還帶點哲理。跟“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比起來,這首《畫》即使真是王維所寫,也是王維小時候的作品。


不過據說王維精於各類繪畫(因為現在都看不到了),最擅長水墨山水,是文人畫的祖師被明末董其昌譽為“南宋繪畫之祖”。

卸下盛唐詩人光環 王維與孟浩然還有這一層身份


安史之亂,王維在長安沒跑掉,被迫接受安祿山偽職。兩京光復後,按律以六等定罪,但因為他弟弟王縉平亂有功,懇求削官為兄贖罪,又因為他在亂中(因聽聞“雷海青事件”)寫過一首詩。

“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僚何日再朝天。

秋槐葉落空宮裡,凝碧池頭奏管絃。”


這首詩表明了他心向朝廷,所以得到特別地寬宥,僅降為太子中允。這首詩的題目比正文還長,叫《菩提寺禁,裴迪來相看,說逆賊等凝碧池上作音樂,供奉人等舉聲便一時淚》。其實準確說,這不是題目而是序言,由於詩題太長,傳播過程中經常被砍成《凝碧池》或《私成口號誦示裴迪》。


王維之後還算官運亨通,累遷至給事中,最後官至尚書右丞,所以世稱“王右丞”,但他似乎對仕途不很用心。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王維《終南別業》)


“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王維《酬張少府》)


卸下盛唐詩人光環 王維與孟浩然還有這一層身份

王維是個很會享受生活的人,他買了宋之問的輞川別業,然後擴建再擴建,形成長達20裡的大型休閒度假區,然後呆在裡面寫了很多詩,如《鹿柴》、《竹裡館》、《辛夷塢》、《鳥鳴澗》,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溼人衣。”

(王維《山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王維《山居秋暝》)


王維詩歌現存不足400首,以山水田園詩為主,靜謐恬淡,清幽閒逸,頗為後人推崇,歷代傳誦不衰。唐代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孟(浩然)韋(應物)柳(宗元)”,他居第一,雖然四人之中,孟浩然年紀最大。


王維其它題材的詩歌也不乏極品佳作,比如寫邊塞風光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更為著名的是,之前唐人通行的送別曲是《驪歌》,王維的《陽關三疊》(即《渭城曲》)一出,很快就取代了《驪歌》的地位。

卸下盛唐詩人光環 王維與孟浩然還有這一層身份


王維生前及後世均享有盛名,有“天下文宗”之稱。歷代編注其集很多,明代顧起經《類箋唐王右丞詩集》是現存最早的注本,清代趙殿成《王右丞集箋註》是迄今較好的注本。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是李白的偶像,李白曾經送孟浩然之廣陵,直望到“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還遲遲不肯轉身。


《春曉》這首詩你們一定會背,不會的話……先假裝會,然後趕緊回家背,還有《宿建德江》。他還寫過一首《歲暮歸南山》,裡面有一句,“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唐玄宗看到了,很不高興,你又沒找我要官,我哪裡棄你了,還好你說我是明主不是昏君。我要是他朋友,我也不開心,這不是把朋友都罵了嗎?這個人真是情商低,但是真性情。

卸下盛唐詩人光環 王維與孟浩然還有這一層身份


他跟王維關係很好,兩人齊名,都是以山水田園詩著稱,但各有特點,王維閒逸恬淡,孟浩然清曠衝澹,且“衝澹中有壯逸之氣”。


孟浩然對生活有一種隨意而安、滿不在乎的態度,這可能正是李白所欣賞的。李白給他寫過一首熱情洋溢的讚美詩。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李白《贈孟浩然》)

卸下盛唐詩人光環 王維與孟浩然還有這一層身份


襄州刺史韓朝宗(李白的《與韓荊州書》就是寫給他的)曾主動約他一起去長安,打算向上面推薦他,但孟浩然不知道是不是喝多了睡過頭了,竟至期未去。他是湖北襄陽人,又沒做過什麼官,所以李白叫他“孟夫子”,而世人則叫他“孟襄陽”。


孟浩然跟張九齡、王昌齡交情不錯,曾給張九齡寫過一首流傳千古的詩。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卸下盛唐詩人光環 王維與孟浩然還有這一層身份


公元740年,他生了一場大病,醫生囑咐要注意飲食休息,病都快好了,這時候王昌齡路過襄陽,那還了得,兩人把酒言歡,縱情宴飲,最後導致病情惡化,不幸故亡,年僅52歲。或者他也是幸運的,因為那一年是開元二十八年,大唐王朝的巔峰時刻。

現通行的《孟浩然集》為南宋初刻本,收詩263首,但夾雜著一些別人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