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下盛唐诗人光环 王维与孟浩然还有这一层身份

李杜毫无疑问是中国诗坛的“双子星”,如同今天大学排行榜上的“清华、北大”,若说当时的第三大诗人,那毫无疑问应该轮到王维了。说到王维又不得不提孟浩然,两人并称“

王孟”。

卸下盛唐诗人光环 王维与孟浩然还有这一层身份


王维跟李白同岁,两人都是公元701年出生,有不少共同好友,比如贾至,比如孟浩然,孟浩然是李白的偶像。同为那个时代最著名的诗人,他们没理由不认识,但未见李白和王维的交往记录。这大概可能是因为他们是情敌,跟唐玄宗的亲妹妹——玉真公主有些关系。


这两人都曾出入玉真公主宅邸,极得公主青睐和推荐,王维更是因此得了“进士第一”。那时没有完整的会试殿试流程,不然也可以说他是“状元”。李白也是玉真公主推荐给他哥哥的。有人说,李白那首《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可能有潜意识李白自己都没有发觉,因为玉真公主曾在此山修行(可能只是游玩)。


诗佛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山西运城人。李白笃信道教,杜甫是个儒者,而王维好佛,尤其精通禅宗,人称“诗佛”。好佛这件事,从他名字可以看出来,因为佛教有个维摩诘菩萨,有部《维摩诘经》,这下清楚了吧?

卸下盛唐诗人光环 王维与孟浩然还有这一层身份


对王维最著名的评价来自苏轼,“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诗好,绘画和音乐也是超一流的巨牛。牛到什么程度?看到一幅画,王维说,这是在演奏《霓裳羽衣曲》的第几拍第几节第几个音调。后来一看,真是这么回事。如果这个故事是真的,那说明那个画师也是细致入微,超一流的。


小学课本有首小诗《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我小时候都说是无名氏所作,现在常说是王维写的。但我觉得可能性不大。风格也不像,像个谜语,还带点哲理。跟“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比起来,这首《画》即使真是王维所写,也是王维小时候的作品。


不过据说王维精于各类绘画(因为现在都看不到了),最擅长水墨山水,是文人画的祖师被明末董其昌誉为“南宋绘画之祖”。

卸下盛唐诗人光环 王维与孟浩然还有这一层身份


安史之乱,王维在长安没跑掉,被迫接受安禄山伪职。两京光复后,按律以六等定罪,但因为他弟弟王缙平乱有功,恳求削官为兄赎罪,又因为他在乱中(因听闻“雷海青事件”)写过一首诗。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这首诗表明了他心向朝廷,所以得到特别地宽宥,仅降为太子中允。这首诗的题目比正文还长,叫《菩提寺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等凝碧池上作音乐,供奉人等举声便一时泪》。其实准确说,这不是题目而是序言,由于诗题太长,传播过程中经常被砍成《凝碧池》或《私成口号诵示裴迪》。


王维之后还算官运亨通,累迁至给事中,最后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世称“王右丞”,但他似乎对仕途不很用心。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终南别业》)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王维《酬张少府》)


卸下盛唐诗人光环 王维与孟浩然还有这一层身份

王维是个很会享受生活的人,他买了宋之问的辋川别业,然后扩建再扩建,形成长达20里的大型休闲度假区,然后呆在里面写了很多诗,如《鹿柴》、《竹里馆》、《辛夷坞》、《鸟鸣涧》,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王维《山中》)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王维诗歌现存不足400首,以山水田园诗为主,静谧恬淡,清幽闲逸,颇为后人推崇,历代传诵不衰。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他居第一,虽然四人之中,孟浩然年纪最大。


王维其它题材的诗歌也不乏极品佳作,比如写边塞风光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更为著名的是,之前唐人通行的送别曲是《骊歌》,王维的《阳关三叠》(即《渭城曲》)一出,很快就取代了《骊歌》的地位。

卸下盛唐诗人光环 王维与孟浩然还有这一层身份


王维生前及后世均享有盛名,有“天下文宗”之称。历代编注其集很多,明代顾起经《类笺唐王右丞诗集》是现存最早的注本,清代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是迄今较好的注本。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是李白的偶像,李白曾经送孟浩然之广陵,直望到“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还迟迟不肯转身。


《春晓》这首诗你们一定会背,不会的话……先假装会,然后赶紧回家背,还有《宿建德江》。他还写过一首《岁暮归南山》,里面有一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唐玄宗看到了,很不高兴,你又没找我要官,我哪里弃你了,还好你说我是明主不是昏君。我要是他朋友,我也不开心,这不是把朋友都骂了吗?这个人真是情商低,但是真性情。

卸下盛唐诗人光环 王维与孟浩然还有这一层身份


他跟王维关系很好,两人齐名,都是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但各有特点,王维闲逸恬淡,孟浩然清旷冲澹,且“冲澹中有壮逸之气”。


孟浩然对生活有一种随意而安、满不在乎的态度,这可能正是李白所欣赏的。李白给他写过一首热情洋溢的赞美诗。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李白《赠孟浩然》)

卸下盛唐诗人光环 王维与孟浩然还有这一层身份


襄州刺史韩朝宗(李白的《与韩荆州书》就是写给他的)曾主动约他一起去长安,打算向上面推荐他,但孟浩然不知道是不是喝多了睡过头了,竟至期未去。他是湖北襄阳人,又没做过什么官,所以李白叫他“孟夫子”,而世人则叫他“孟襄阳”。


孟浩然跟张九龄、王昌龄交情不错,曾给张九龄写过一首流传千古的诗。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卸下盛唐诗人光环 王维与孟浩然还有这一层身份


公元740年,他生了一场大病,医生嘱咐要注意饮食休息,病都快好了,这时候王昌龄路过襄阳,那还了得,两人把酒言欢,纵情宴饮,最后导致病情恶化,不幸故亡,年仅52岁。或者他也是幸运的,因为那一年是开元二十八年,大唐王朝的巅峰时刻。

现通行的《孟浩然集》为南宋初刻本,收诗263首,但夹杂着一些别人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