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實有什麼實用價值?為什麼要存放黃金?

嗨在大足


現在是金本位,黃金具有貨幣屬性同時具有避險屬性。在國際市場上大宗商品的交易除了用美元結算外,還有用黃金可以結算。

黃金的貨幣屬性,讓黃金地位無限拔高,隨著這次疫情的刺激,後期美元又會被打壓,誰也不想讓美國靠美元來搜刮全球的財富。而這次疫情剛好是個好的開端,到時候美元必然受到打壓,雖然現在美元位置還很高。

黃金的避險屬性,大家都知道亂世黃金。隨著疫情中全球都在大量的印製貨幣,貨幣價值被無限稀釋,而且現在全球又是進入了降息週期,那麼勢必然大家都會找可以避險的東西來完成資產的保值,或者對沖掉一些其他資產的一些風險。那麼黃金的避險屬性將會被擴大,那麼黃金相關的產品會被提振。

隨著現在疫情初步有好轉的跡象,全球各個國家開始陸續恢復生產(雖然可能有點一廂情願)。但是由於前期無限量的印製貨幣,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從經濟學角度講這必然會引起通貨膨脹,在這個時候存放實體黃金,來規避未來的經濟危機帶來的巨大風險。


一維財經


蘇聯著名的文學家高爾夫曾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又有人言語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人類把黃金和書籍相比,可見黃金在大眾的眼裡一直是非常有意義和價值的東西

黃金一定的程度上是財富和地位的象徵,也受廣大人士的喜愛,人們對它的熱愛像文化,像藝術,沒有國籍,地域的限制。

由於黃金的發展歷史所致,在國人眼中,黃金一直是高高在上的象徵,權利的象徵,財富的象徵,金以此也代表矜貴,國人對黃金的喜愛不僅是源於它的投資價值,更是由黃金長期以來的文化,影響力,和在人們心中不可撼動的地位導致的。


蘿狸珠寶


黃金是一種特殊商品--\n\n是從長期商品交換過程中游離出來,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n\n作為貨幣的黃金,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儲藏手段和世界貨幣等五大職能.黃金能在全球通用;\n\n黃金原來也是商品大家庭中的一個普通成員,長期的商品交換過程把它推到一般等價物的寶座,而且成為固定等價物,這完全是由於黃金的自然屬性(使用價值)最適合充當貨幣材料的緣故.黃金具有體積小价值大,比較柔軟易於分割,攜帶方便久藏不壞的特點,這是其他任何商品所不及的。\n\n所以黃金就成了特殊商品,就成了社會財富的一般代表,持有黃金就是持有財富,進一步它就轉化為一種社會權力顯現。\n\n\n黃金的價值與地位\n  \n1、 黃金的財富屬性\n\n  黃金的稀有性使黃金十分珍貴,而黃金的穩定性使黃金便於保存,所\n\t\t\t\t\t\t\t\t\t\t\t\t以黃金不僅成為人類的物質財富,而且成為人類儲藏財富的重要手段,故黃金得到了人類的格外青睞。 \n  黃金史學家格林就指出:“古埃及和古羅馬的文明是由黃金培植起來的。”掠取佔有更多的黃金是古埃及、古羅馬統治者黷武的動力。 \n  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849年,古埃及統治者先後對努比亞(尼羅河上游一個小國,有豐富的黃金資源)進行了四次掠奪性戰爭,佔領了努比亞全部金礦。公元前1525年至公元前1465年埃及第十八王朝法王又先後發動了兩次戰爭,從巴勒斯坦和敘利亞掠奪了大量金銀。大量金銀流入埃及,使埃及財富大增,使他們有能力興建大型水利工程,發展農業,興建豪華宮殿和陵園,為人類留下了巨大的阿蒙神廟遺蹟和金字塔。僅圖坦哈蒙陵墓中的金棺就重達110公斤。 \n  公元前47年古埃及被羅馬帝國佔領,羅馬大帝愷撒凱旋羅馬時,展示了從埃及掠奪的2822個金冠,每個金冠重8公斤,共計22.58噸;還展示了白銀 1815噸。抬著遊行的金銀重達65000塔蘭特,約1950噸。金銀的積累使羅馬帝國的國力大增,使他們有能力建起一批宏偉的建築。這些建築現在雖大多已是殘垣斷壁,但至今仍在文學、史學、法學、哲學諸方面給人類以深刻的影響。 \n  黃金也是近代工業文明的物質基礎。 \n  十六世紀新航線的開闢與新大陸的發現,對歐洲經濟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中美洲、非洲的黃金及白銀流入歐洲,使歐洲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增加。在16世紀葡萄牙從非洲掠奪黃金達276噸;西班牙從美洲掠奪的金銀更多,16世紀末西班牙控制了世界黃金開採量的83%。金銀的大量流入,造成了歐洲物價的上漲,出現了第一次價格革命,對歐洲封建主義的解體和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建立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17世紀葡萄牙為了對抗西班牙,而與英國結盟,並向英國的工業品開放了市場。此時在葡萄牙控制下的巴西黃金開發高潮興起,巴西黃金完全有可能轉化為資本,而使葡萄牙完成工業革命,但由於統治者的封建專制,葡萄牙成了黃金漏斗,大部分黃金流向了英國。僅流入英國國庫的黃金就有600噸,再加上其他國家的流入,使英國迅速地積累了鉅額的貨幣資本,率先於1717年施行了金本位制,為英國的金融體制提供了可靠的經濟擔保。所以此時發生的第二次價格革命,不僅沒有影響英國的金融業,反而為英國商品的出口創造了條件,英國產品出口量佔了全世界總量的1/4。工業革命終於在英國發生了。 \n  當代黃金所扮演的角色雖已有所改變,但是各國仍然儲備了約3.1萬噸的黃金財富,以備不測之需;還有2萬多噸黃金是私人擁有的投資財富。所以有人認為現在人類數千年生產的約14萬噸黃金中有4成左右作為金融資產,存在於金融領域,6成左右是一般性商品,主要的功能是用於消費。\n  \n2 、黃金的貨幣屬性\n\n  黃金作為貨幣的歷史十分悠久,出土的古羅馬亞歷山大金幣距今已有2300 多年,波斯金幣已有2500多年曆史。現存中國最早的金幣是春秋戰國時楚國鑄造的“郢愛”,距今也己有2300多年的歷史。但是這些金幣只是在一定範圍內、區域內流通使用的輔幣。黃金成為一種世界公認的國際性貨幣是在十九世紀出現的“金本位”時期。“金本位制”即黃金可以作為國內支付手段,用於流通結算;可以作為外貿結算的國際硬通貨。雖然早在1717年英國首先施行了金本位制,但直到1816年才正式在制度上給予確定。之後德國、瑞典、挪威、荷蘭、美國、法國、俄國、日本等國先後宣佈施行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黃金貨幣屬性表現的高峰。世界各國實行金本位制長者二百餘年,短者數十年,而中國一直沒有施行過金本位制。之後由於世界大戰的爆發,各國紛紛進行黃金管制,金本位制難以維持。二次大戰結束前夕,在美國主導下,召開了佈雷頓森林會議,通過了相關決議,決定建立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但美元與黃金掛鉤,美國承諾擔負起以35美元兌換一盎司黃金的國際義務。但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相繼發生了數次黃金搶購風潮,美國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先是放棄了黃金固定官價,後又宣佈不再承擔兌換黃金義務,因此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瓦解,於是開始了黃金非貨幣化改革。這一改革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開始,到1978年修改後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獲得批准,可以說制度層面上的黃金非貨幣化進程已經完成。 \n  馬克思說過:“貨幣天然是金銀,金銀天然不是貨幣。”正如在金本位制之前,黃金就發揮著貨幣職能一樣,在制度層面上的黃金非貨幣化並不等於黃金已完全失去了貨幣職能: \n  ——外貿結算不再使用黃金,但最後平衡收支時,黃金仍是一種貿易雙方可以接受的結算方式。 \n  ——黃金非貨幣化並未規定各國龐大的黃金儲備的去向,就連高舉黃金非貨幣化大旗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僅規定處理掉1/6黃金儲備,而保留了大部分黃金儲備,顯然為自己留了一根貨幣黃金的尾巴。 \n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誕生的歐元貨幣體系,明確黃金佔該體系貨幣儲備的15%。這是黃金貨幣化的迴歸。 \n  ——黃金仍是可以被國際接受的繼美元、歐元、英鎊、日元之後的第五大國際結算貨幣。大經濟學家凱恩斯揭示了貨幣黃金的秘密,他指出:“黃金在我們的制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作為最後的衛兵和緊急需要時的儲備金,還沒有任何其他的東西可以取代它。”現在黃金可視為一種準貨幣。 \n  \n3 、黃金的商品屬性\n\n  做黃金飾品(包括首飾、佛像裝飾、建築裝飾等)和黃金器具,是黃金最基本的用途。如果說有什麼變化的話,那就是金飾日益從宮廷、廟宇走向了民間,由達官貴人們的特權變成了大眾消費。現在每年世界黃金供應量的80%以上是由首飾業所吸納的。 \n  由於黃金價格昂貴和資源的相對稀少,限制了黃金在工業上的使用,工業用金佔世界總需求量的比例不足10%。但是有專家認為,今後首飾用金將會趨向平穩,工業用金的增長將是帶動黃金供需結構變化的重要力量,所以黃金的商品用途還需從多方面去開拓。 \n  當前黃金商品用途主要是首飾業、電子工業、牙醫、金章及其他工業用金。應該承認,目前黃金的商品用途仍是十分狹小的,這也是黃金長期作為貨幣金屬而受到國家嚴格控制的結果。今後隨著國際金融體制改革的推進;金融黃金的商品屬性的迴歸趨勢加強,黃金商品需求的拓展對黃金業的發展將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n\n\n\n黃金與其它投資品種的比較\n\n  從一般情況看,個人的投資方向主要有房地產、儲蓄、有價證券和貴金屬。這些投資方式的利弊比較如下: \n   ◆不動產 \n  (價值變化)一般情況下變化微小,具體視投資環境而定 \n  (流動性/變賣性)一般,但要看地點決定價格高低,而且欲高價出售要等待時機,急於出售可能微利和損失 \n  (贏利性)視投資環境變化和級差地租而定 \n  (維護成本)包括物業管理和維修費,交易稅金 \n   ◆儲蓄 \n   (價值變化)受通脹高低影響較大 \n  (流動性/變賣性)與現金等值 \n  (贏利性)利息,其高低受通貨膨脹影響,通脹高,名義利息也高,通脹低,名義利息也低 \n  (維護成本)許多國家開徵儲蓄稅 \n   ◆有價證券 \n  (價值變化)容易發生變化,種類多,主要是債券和股票,其價值受政治、宏觀經濟、貨幣政策影響較大 \n  (流動性/變賣性)高 \n  (贏利性)債券贏利比較穩定,股票贏利波動較大 \n  (維護成本)在買賣時會有一定的交易成本,如稅收和手續費 \n  ◆黃金 \n  (價值變化)價值變化微小 \n  (流動性/變賣性)高 \n  (贏利性)買賣實金盈利低,但風險也低,炒作紙黃金(標準合約)相對盈利高,但風險較大 \n  (維護成本)實金的維護成本高,而紙黃金,如標準合約的維護成本低 \n  除上述比較外,投資者還可以比照上述方式將黃金與其他投資對象進行比較分析,如白銀、古玩、珠寶、名錶之類,從中可以獲得一些有益啟發。可以看出,黃金具有價值穩定、流動性高的優點,是對付通貨膨脹的有效手段。如果對期貨市場以及黃金價格變化具有一定的基礎知識和專業分析能力,還可參與黃金期貨投資獲利。 \n  一般來說,無論黃金價格如何變化,由於其內在的價值比較高而具有一定的保值和較強的變現能力。從長期看,具有抵禦通貨膨脹的作用;房產從長期看,具有很大的實用性,如果購買時機、價格和地區比較合理,也有升值潛力;而儲蓄對應對各種即時需求最為方便;股票贏利性與風險性共存。這些投資的優勢和作用,要根據各種目的、財力和投資知識而決定。\n\n\n 黃金儲備\n\n  由於黃金具有開採不易、開採成本高、物理特性良好等特點,因此在長期的社會歷史發展中黃金不但被人類用作裝飾,而且還被賦予了貨幣價值功能。直到20世紀70年代,黃金才從直接的貨幣作用中分離出來,即黃金非貨幣化。但作為貴金屬,黃金目前依然是世界主要的國際儲備。據2008年3月公佈的黃金\n  儲備情況看,目前世界黃金儲備列前10位的國家和國際機構是:美國(8133.5噸)、德國(3417.4噸)、國際貨幣基金組織(3217.3噸)、法國(2586.9噸\n  )、意大利(2451.8噸)、瑞士(1133.9噸)、中國大陸(1054.0噸)、日本(756.2噸)、荷蘭(621.4噸)、歐洲央行(563.6噸[1])。 \n  儲備多的國家都是有過侵略戰爭的。鴉片戰爭前中國的黃金儲備是世界第一的,不過戰亂使黃金流散。\n\n\n\n貨幣角色\n  \n1 、1960年代前\n\n   黃金作為交易的媒介已有三千多年曆史。經過一段漫長時期,金本位制度逐漸確立,在1717年成為英國貨幣制度的基礎,至十九世紀末期,歐洲國家已廣泛實行金本位制度。 美國於1900年實行金本位制度。在國際方面,黃金自由進出口,用以結算國際收支差額;黃金由收支出現逆差的國家流入收支出現順差的國家。 \n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正式在1919年停止採用金本位制度,但於1926年恢復使用金磚本位制度; 在這個制度下,紙幣只能兌換400盎司國際認許金條。而踏入1930年代初,世界經濟處於動盪時期迫使大部分國家敦棄以黃金兌換貨幣的制度?]英國在1931年、美國在1933年),只容許中央銀行及各政府之間進行黃金易活動。在這情況下,便形成了美元兌換制度,使美元可以在聯邦儲備局兌換黃金。國際間在1944年簽署了佈雷頓森林協定,確認了這個制度,並一直實行至1971年。 1934年, 美國總統羅斯?將聯邦儲備局買賣黃金的官價升至每盎司35美元,聯邦儲備局與歐洲的中央銀行一直致力維持這兌換價,直至1968年。 \n  \n2、 1960年期間\n\n   由於自由市場對黃金作為製造首飾及投資用途的需求日增,美國聯同英國、比利時、法國、意大利、荷蘭、西德及瑞士成立黃金總庫,希望把黃金市價保持在接近官價每盎司35美元的水平。這個新機構實際上是外穩定基金的擴展,使財政部在必要時可增加黃金的供應量來壓抑自由市場的金價。\n\n\n\n影響黃金價格變動的因素\n\n  20世紀70年代以前,黃金價格基本由各國政府或中央銀行決定,國際上黃金價格比較穩定。70年代初期,黃金價格不再與美元直接掛鉤,黃金價格逐漸市場化,影響黃金價格變動的因素日益增多,具體來說,可以分為以下幾方面: \n  \n1 、供給因素\n\n  (1)地球上的黃金存量:全球目前大約存有13.74萬噸黃金,而地上黃金的存量每年還在大約以2%的速度增長。 \n  (2)年供求量:黃金的年供求量大約為4200噸,每年新產出的黃金佔年供應的62%。 \n  (3)新的金礦開採成本:黃金開採平均總成本大約略低於260美元/盎司。由於開採技術的發展,黃金開發成本在過去20年以來持續下跌。 \n  (4)黃金生產國的政治、軍事和經濟的變動狀況:在這些國家的任何政治、軍事動盪無疑會直接影響該國生產的黃金數量,進而影響世界黃金供給。 \n  (5)央行的黃金拋售:中央銀行是世界上黃金的最大持有者,1969年官方黃金儲備為36458噸,佔當時全部地表黃金存量的42.6%,而到了 1998年官方黃金儲備大約為34000噸,佔已開採的全部黃金存量的24.1%。按目前生產能力計算,這相當於13年的世界黃金礦產量。由於黃金的主要用途由重要儲備資產逐漸轉變為生產珠寶的金屬原料,或者為改善本國國際收支,或為抑制國際金價,因此,30年間中央銀行的黃金儲備無論在絕對數量上和相對數量上都有很大的下降,數量的下降主要靠在黃金市場上拋售庫存儲備黃金。例如英國央行的大規模拋售、瑞士央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準備減少黃金儲備就成為近期國際黃金市場金價下滑的主要原因。 \n  \n2、 需求因素\n\n  (1)黃金實際需求量(首飾業、工業等)的變化。 一般來說,世界經濟的發展速度決定了黃金的總需求,例如在微電子領域,越來越多地採用黃金作為保護層;在醫學以及建築裝飾等領域,儘管科技的進步使得黃金替代品不斷出現,但黃金以其特殊的金屬性質使其需求量仍呈上升趨勢。 \n  而某些地區因局部因素對黃金需求產生重大影響。如一向對黃金飾品大量需求的印度和東南亞各國因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從1997年以來黃金進口大大減少,根據世界黃金協會數據顯示,泰國、印尼、馬來西亞及韓國的黃金需求量分別下跌了71%、28%、10%和9%。 \n  據統計,中國現在人均黃金消費量僅有0.2克,與世界最大黃金消費國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現在印度人均黃金消費量為0.85克,相當於中國人均黃金消費量4倍以上。從中國的經濟發展狀況及人均收入看,中國大大高於印度。因此,中國有著非常大的黃金消費潛力,前景非常可觀。 \n  (2)保值的需要。 黃金儲備一向被央行用作防範國內通脹、調節市場的重要手段。而對於普通投資者,投資黃金主要是在通貨膨脹情況下,達到保值的目的。在經濟不景氣的態勢下,由於黃金相較於貨幣資產更為保險,導致對黃金的需求上升,金價上漲。例如:在二戰後的三次美元危機中,由於美國的國際收支逆差趨勢嚴重,各國持有的美元大量增加,市場對美元幣值的信心動搖,投資者大量搶購黃金,直接導致佈雷頓森林體系破產。1987年因為美元貶值,美國赤字增加,中東形勢不穩等也都促使國際金價大幅上升。 \n  (3)投機性需求。 投機者根據國際國內形勢,利用黃金市場上的金價波動,加上黃金期貨市場的交易體制,大量"沽空"或"補進"黃金,人為地製造黃金需求假象。在黃金市場上,幾乎每次大的下跌都與對沖基金公司借入短期黃金在即期黃金市場拋售和在 COMEX黃金期貨交易所構築大量的空倉有關。在1999年7月份黃金價格跌至20年低點的時候,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公佈的數據顯示在 COMEX投機性空頭接近900萬盎司(近300噸)。當觸發大量的止損賣盤後,黃金價格下瀉,基金公司乘機回補獲利,當金價略有反彈時,來自生產商的套期保值遠期賣盤壓制黃金價格進一步上升,同時給基金公司新的機會重新建立沽空頭寸,形成了當時黃金價格一浪低於一浪的下跌格局。高賽爾金銀研發中心高金表示:"現在黃金市場價格走勢並不完全由市場供需來簡單決定,也不是由各國央行在其間簡單博弈,其中投機性因素對價格的影響也佔據了很大的比重。" \n  \n3 、其他因素\n\n  (l)美元匯率影響。 美元匯率也是影響金價波動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在黃金市場上有美元漲則金價跌,美元降則金價揚的規律。美元堅挺一般代表美國國內經濟形勢良好,美國國內股票和債券將得到投資人競相追捧,黃金作為價值貯藏手段的功能受到削弱;而美元匯率下降則往往與通貨膨脹、股市低迷等有關,黃金的保值功能又再次體現。這是因為,美元貶值往往與通貨膨脹有關,而黃金價值含量較高,在美元貶值和通貨膨脹加劇時往往會刺激對黃金保值和投機性需求上升。1971年8月和1973 年2月,美國政府兩次宣佈美元貶值,在美元匯價大幅度下跌以及通貨膨脹等因素作用下,1980年初黃金價格上升到歷史最高水平,突破800美元/盎司。回顧過去20年曆史,美元對其他西方貨幣堅挺,則國際市場上金價下跌,如果美元小幅貶值,則金價就會逐漸回升。 \n  (2)各國的貨幣政策與國際黃金價格密切相關。 當某國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時,由於利率下降,該國的貨幣供給增加,加大了通貨膨脹的可能,會造成黃金價格的上升。如60年代美國的低利率政策促使國內資金外流,大量美元流入歐洲和日本,各國由於持有的美元淨頭寸增加,出現對美元幣值的擔心,於是開始在國際市場上拋售美元,搶購黃金,並最終導致了佈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但在1979年以後,利率因素對黃金價格的影響日益減弱。比如2005年美聯儲十一次降息,並沒有對金市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惟有在 "9.11"事件中金市受利。 \n  (3)通貨膨脹對金價的影響。 對此,要做長期和短期來分析,並要結合通貨膨脹在短期內的程度而定。從長期來看,每年的通脹率若是在正常範圍內變化,那麼其對金價的波動影響並不大;只有在短期內,物價大幅上升,引起人們恐慌,貨幣的單位購買力下降,金價才會明顯上升。雖然進入90年代後,世界進入低通脹時代,作為貨幣穩定標誌的黃金用武之地日益縮小。而且作為長期投資工具,黃金收益率日益低於債券和股票等有價證券。但是,從長期看,黃金仍不失為對付通貨膨脹的重要手段。 \n  (4)國際貿易、財政、外債赤字對金價的影響。 債務,這一世界性問題已不僅是發展中國家特有的現象。在債務鏈中,債務國本身如果發生無法償債的現象將導致經濟停滯,而經濟停滯又進一步惡化債務的惡性循環,就連債權國也會因與債務國之關係破裂,面臨金融崩潰的危險。這時,各國都會為維持本國經濟不受傷害而大量儲備黃金,引起市場黃金價格上漲。 \n  (5)國際政局動盪、戰爭、恐怖事件等。 國際上重大的政治、戰爭事件都將影響金價。政府為戰爭或為維持國內經濟的平穩而支付費用、大量投資者轉向黃金保值投資,這些都會擴大對黃金的需求,刺激金價上揚。如二次大戰、美越戰爭、1976年泰國政變、1986年"伊朗門"事件等,都使金價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比如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組織襲擊美國世貿大廈事件曾使黃金價格飆升至當年的最高近$300/盎司 \n  (6)股市行情對金價的影響。 一般來說股市下挫,金價上升。這主要體現了投資者對經濟發展前景的預期,如果大家普遍對經濟前景看好,則資金大量流向股市,股市投資熱烈,金價下降。反之亦然。 除了上述影響金價的因素外,國際金融組織的干預活動,本國和地區的中央金融機構的政策法規,也將對世界黃金價格的變動產生重大的影響。 \n  (7)石油價格 黃金本身作為通漲之下的保值品,與通貨膨脹形影不離。石油價格上漲意味著同夥會隨之而來,金價也會隨之上漲。\n\n\n\n世界五大金商\n\n  羅富齊、金寶利、慕加達、萬達基、美思太平洋。\n  交易所會員由匯豐銀行、豐業銀行、洛希爾銀行、德意志銀行和共和銀行等五大金商及一些公認為有資格向他們購買黃金的企業組成\n\n\n\n補充資料\n\n  黃金是人類較早發現和利用的金屬。由於它稀少、特殊和珍貴,自古以來被視為五金之首,有“金屬之王”的稱號,享有其它金屬無法比擬的盛譽,其顯赫的地位幾乎永恆。正因為黃金具有這一‘貴族”的地位,一段時間曾是財富和華貴的象徵,用它作金融儲備、貨幣、首飾等。到目前為止黃金在上述領域中的應用仍然佔主要地位。 \n  \n1 、黃金的主要需求和用途有三大類\n\n  1). 用作國際儲備。這是由黃金的貨幣商品屬性決定的。由於黃金的優良特性,歷史上黃金充當貨幣的職能,如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儲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二十世紀70年代以來黃金與美元脫鉤後,黃金的貨幣職能也有所減弱,但仍保持一定的貨幣職能。目前許多國家,包括西方主要國家國際儲備中,黃金仍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n  2). 用作珠寶裝飾。華麗的黃金飾品一直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和財富的象徵。 \n  3). 在工業與科學技術上的應用。由於金具備有獨一無二的完美的性質,它具有極高的抗腐蝕的穩定性;良好的導電性和導熱性;金的原子核具有較大捕獲中子的有效截面;對紅外線的反射能力接近100%;在金的合金中具有各種觸媒性質;金還有良好的工藝性,極易加工成超薄金箔、微米金絲和金粉;金很容易鍍到其它金屬和陶器及玻璃的表 面上,在一定壓力下金容易被熔焊和鍛焊;金可制 成超導體與有機金等。正因為有這麼多有益性質,使它有理由廣泛用到最更要的現代高新技術 產業中去,如電子技術、通訊技術、宇航技術、化工 技術、醫療技術等 \n  \n2 、黃金市場的供應和需求\n\n  黃金市場的供應來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世界各產金國的新產金,前蘇聯向世界市場售出的黃金,還原重用的黃金,其它一些國家官方機構、因際貸幣基金組織和私人拋售的黃金。 \n  黃金市場的黃金供給主要有三種性質。第一種是經常性供給。這主要包括世界主要包括世界主要產金國,這類供給是穩定的,經常性的。第二種是誘發性供給。這是由於其它因素激作用導致的供給,主要是金價上楊,使許多囤金者為獲利拋售,或使黃金礦山加速開採。第三種是調節性供給。這是一種階段性不規則的供給。如產油國因油價低迷,會因收入不足而拋售一些黃金。 \n  世界黃金的需求主要來自:各國官方的儲備、工業及首飾用金、投資需求。 \n  (一)各國官方的黃金儲備主要作用是作為國際支付的準備金,一國黃金儲備的多少與其外債償付能力有密切關係。為了保持一定的黃金儲備比例,各國中央銀行及國際金融機構都會參與世界黃金市場的交易活動。 \n  (二)工業用途需求的增減,對世界黃金價格升降有很大影響。黃金的工業用途十分廣泛,主要有首飾、化工、航天、電於等行業。 \n  (三)投資需求也是黃金市場需求來源的重要部分。一方面,人們利用金價波動,入市賺取利潤,另一方面,人們在不同條件下,可在黃金與其它投資工具之間互為選擇。如當美元貶值、油價上升時,黃金需求量便會有所增加;如股市上漲,吸引大量資金,那麼黃金需求可能會相應減少。\n[編輯本段]十四. 黃金文化與養生\n  這是西漢時期神仙方術思想盛行的開始,期望成仙、羽化昇天是這個時期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都極為渴求的事。公元前133年,鍊金士李少君對漢武帝說,他能從丹砂中煉出金子,而用這樣煉成的金子製成杯盤,注以水漿,飲之者即可永遠不老不死,又提出使用金銀器可以延年益壽的理論,使得金器的製作和使用廣為盛行。 \n  從此黃金與長壽結下了不解之緣。在漢代的金器上,到處都是神仙羽人,奇禽異獸,還有直接表達願望的銘文,如“千秋萬歲”,“壽如金石西王母(俗稱王母娘娘,傳說中的神靈)”。這種渴望成仙的思潮,一直延續到魏(220—265年)晉(265~420年)。在出土的許多金器上都得到了印證,如西安沙坡村的煉丹金灶,河北滿城中山靖王劉勝的金鏤玉衣及金針,以及一些藥盒,都反映出當時各地王侯對享樂生活及生命的留戀。多件金鏤玉衣的出土,更是表達出他們即使已死仍然幻想有朝一日起死回生的強烈渴望。唐代盛行服食金丹,這與秦漢求仙問藥一脈相承,到了唐代這一風氣更加濃厚,煉丹用的器具,一般煉丹家用陶瓷,帝王貴族則多用奢華的金用具,如西安何安村出土的金器中就發現有金藥鐺,為煉製丹藥的煮暖用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