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案制來了 醫藥代表怕了麼?

自稱是“資深”醫藥代表的小李這些天過得不太好。說“資深”,是因為“我已經在這個行業幹了十二年了,期間很多人都轉行了,像我這樣堅持這麼久的不多。”他對小編感慨。


最近一段時間,影響了小李心情的是國家相關部門發佈的一系列和他們行業相關的政策。


近日,國家藥監局發佈了《關於醫藥代表備案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的公告,《辦法》自2020年12月1日起施行。


《辦法》明確了醫藥代表不得有的七類情形:包括不得未經備案開展學術推廣等活動、不得未經醫療機構同意開展學術推廣等活動、不得對醫療機構內設部門和個人直接提供捐贈、資助、贊助、不得誤導醫生使用藥品,誇大或者誤導療效,隱匿藥品已知的不良反應信息或者隱瞞醫生反饋的不良反應信息等。


而在此前的6月份,國家衛健委等9部門發佈《2020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工作要點》;再往前兩個月,國家醫保局發出《關於建立藥品價格和招採信用評價制度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


在小李看來,這些直接或間接相關的條文政策都讓“醫藥代表”這個職業再次受到關注,僅這一點,就讓他很抓狂。


浸淫行業十幾年,小李至今還記得剛當上醫藥代表時的那份榮幸,“那個時候我在一家海外藥企做醫藥代表,負責給中國的醫院介紹藥品的專業知識、開展學術交流討論等,那是需要很強的專業知識和表達能力的。”


但是後來,隨著藥品市場的競爭,市場上出現了一些不正之風,“醫藥代表”逐漸成為了賄賂醫院相關工作人員的代名詞。“名聲徹底臭了,這些政策也是為了避免商業賄賂的。”


在老百姓眼中,醫藥代表的確是個不怎麼光彩的詞,尤其當你去醫院,在診室門外通常會有一塊標識牌“醫藥代表禁止入內”。看到這句話,更加重了人們對於醫藥代表的“理解”。


備案制來了 醫藥代表怕了麼?


但其實,醫藥代表本身是一個很正常的職業,並沒有原罪。


在我國,上世紀80年代開始有外資藥企進入中國,醫藥代表這個職業開始被人們所瞭解。醫藥代表遊走在醫療結構和醫生們的身邊,最主要的目的是傳遞學術信息、介紹新藥的知識以及蒐集相關的臨床需求。


他們不是銷售人員,並不接觸錢和藥,自然也不承擔銷售的任務。這裡說的銷售任務指的就是我們熟悉的“帶金”銷售,即對相關工作人員的賄賂,讓其購買藥品。


備案制來了 醫藥代表怕了麼?


但是,怎奈市場競爭激烈,同一個產品有幾十家甚至幾百家企業都能生產,這個時候,醫生給患者開哪個廠家的藥在某種程度上就決定了該企業的銷售業績。這種情況下,市場上就開始出現了帶金銷售的醫藥代表。


另一方面,因為醫生的診療費比較低,收入結構存在問題,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內,對於醫生拿回扣這件事情,醫院是默許的。從醫院方面來看,對於公立醫院醫療服務的定價都是行政手段,很多醫院入不敷出,所以醫院也願意通過其他方式獲得一定的補償。


“他們(部分公立醫院)靠政府的財政資金很難養活自己,也是沒有辦法才走這條路。”小李說。


對於此次《辦法》的對於藥品商業賄賂的影響,小李持觀望態度。


其實,早在2017年底,《醫藥代表登記備案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就已經發布了,《意見稿》裡明確了醫藥代表的定義、職能、任職資格、登記方法和監管處罰方法等。


“當時,我們都覺得是‘狼來了’,也是在那個時候很多人選擇轉行,覺得沒法幹下去了。”但從後續的結果來看,“還好,影響沒有想象得那麼大。”


在得知採訪是匿名的情況下,小李直言不諱,“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而小編想起的是郭德綱的那句話:“道高一尺魔高一尺二。”


“你去醫院看病的時候也看到了,人那麼多,每個診室門前都排了那麼多人,病人都看不完,醫生哪有時間接待醫藥代表,現在沒有醫藥代表會跑去醫生辦公室推銷的。”


這麼看來,擺在診室門口的那塊標識板形同虛設。“我自己去醫院看病的時候,看到類似的標識都覺得很諷刺。”


真正的“交易”都是在晚上觥籌交錯的飯局上。“做熟了以後,連面都不用見,直接發微信或者打電話給藥房、庫房就可以了,給醫生的回扣也有太多種方法了,這事兒真要有人查,還真的不好查。”


政策是發了很多,但是具體執行過程中還是會遇到很多現實的問題,這也能導致商業賄賂的事情還常有發生。


去年,財政部會同醫保局稽查藥企銷售費用,發現藥企仍頻頻與回扣、行賄關聯在一起。今年9月,安徽多家三甲醫院被貼上了匿名舉報信。舉報信直指,這些醫院部分科室醫生和醫藥代表存在不正常銷售關係,存在“帶金銷售”問題。


而從政策本身來看,也存在一些欠考慮之處。


比如,此次《辦法》的發佈者是國家藥監局,但是藥監局是管藥品質量監管、審藥品審批的,沒法管理藥企的銷售行為,醫藥代表也並不是藥監局的管轄範圍。另一方面,醫院也不歸藥監局管,當醫藥代表要進入醫院時,醫院也不會阻撓,這意味著備案管理無法落地。


而公立醫院歸衛計委管,但是衛計委是否有足夠的動力和資源去落實醫藥代表的備案制度?


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需要細化和落實的問題。


對於醫藥代表未來的出路,小李表示,“正規化一定是唯一的出路,人吃五穀雜糧就會生病,生病就要買藥,原則上需求一直是有的。”他也堅信,未來醫院會開放處方,讓患者根據自身的情況去市場上購買相關的藥品,而不是隻能通過醫院。“這樣的話,醫藥代表會有更多的選擇,不會只盯著醫院。”


另外,在2030健康規劃、分級診療等政策的推動下,基層市場會成為藥企新的陣地。“下沉市場是需要醫藥代表的,不是需要去賄賂,而是需要傳達專業藥品知識。市場充分競爭後,回扣的作用會越來越小。”


新金融記者 劉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