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富顺晨光经开区:深度融入成渝经济圈 打造产业合作园区

去年,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正式启动晨光经开区跨江发展,重点依托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打造氟硅新材料产业基地。在东湖街道长田村、石板村、鱼塘村选址跨江发展区,总规划面积约13平方公里,重点布局三类化工产业,兼容一、二类产业,可容纳化工及新材料、新能源、高端电子产业及机械制造、建筑装备等产业类项目。这为加快经开区发展、深度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打造产业合作园区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川富顺晨光经济开发区成立于2003年,位于富顺县城西南沱江和釜溪河交汇区域,规划面积32.3平方公里(含服装产业园7.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为7.2平方公里,以化工新材料、汽车零部件机械加工、轻工纺织主导产业,已初步形成了有机氟、有机硅、特种纤维、磁性材料等为主的产业链,先后获批全省首批“51025”园区、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省第二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经济总量不断攀升

晨光经开区现有企业137户(规模以上企业68户),其中化工及新材料企业45户、汽车零部件等机械制造企业30户、高新技术企业7户,市级以上研发机构15家。2019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81亿元(约占全县工业总产值75%),同比增长11.3%;实现主营收入263亿元,同比增长12.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亿元;从业人员2.8万人。2020年上半年,经开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达产,实现工业总产值128.6亿元、营业收入119亿元。

主导产业蓬勃发展

在化工及新材料产业方面,经开区依托中昊晨光院科研产业优势,形成独具特色的氟化工新材料产业链体系(上游承接泸州鑫福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生产氯碱、纯碱等;下游以四川西艾氟科技公司、四川上氟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延伸形成高分子材料加工产业链;以自贡平南化工有限公司、富顺鑫宇磷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为载体,综合利用稀盐酸、氢氟酸,发展循环经济产业),正致力打造全国氟硅新材料产业基地;依托四川辉腾科技有限公司的芳纶纤维核心工艺技术,培育发展以碳纤维、芳纶等特种纤维为骨架的树脂基复合材料;依托自贡江阳磁材有限公司的稀土永磁铁氧体材料,培育发展磁性新材料。2019年,化工及新材料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达到68亿元,同比增长4.6%。

在汽车零部件机械加工产业方面,以自贡成华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自贡华盛汽配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骨干发展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依托四川东方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自贡富兴电力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发展的电力设备机械加工制造产业。201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达到47.3亿元,同比增长18.9%。

在轻工、纺织产业方面,以自贡红谷实业有限公司、远达美乐食品有限公司、四川煜峰鞋业有限公司等为骨干企业发展的培育轻工、纺织产业。2019年,轻工纺织产业实现产值达到110亿元,同比增长17%。

重大项目加快建设

经开区成立重大项目推进专班,制定建设倒排制度,建立责任分解机制,加快重大项目建设。2020年,经开区实施“四个一批”重大项目建设31个,总投资约123.6亿元,上半年完成投资16.1亿,占全年计划52%。实现开工建设中国西部皮具产业园、氟系列精细化学品新建工程等8个项目,竣工达产有机氟生产系统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再生利用合成改性沥青等8个项目,招商签约10万吨含油钻屑资源化综合利用中心、超精密极薄带合金新材料研发中心等12个项目,策划包装电力基础设施产业、汽车配件及车载电子产业等3个项目。

创新发展持续深化

加强校企深入合作。经开区的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公司、四川西艾氟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与美国杜邦公司、同济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院所、公司建立了产学研战略联盟。截止目前经开区成立研发中心和实验室21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3个、市级17个。

注重科研成果运用。经开区高度重视科研成果转换,力求以合作带研发,以研发促成果。截止目前已累计申请专利1545件,授权达949件,“晨光及图”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晨光”牌聚四氟乙烯树脂、氟橡胶、有机硅材料、“S9—S11电力变压器”、“美乐香辣酱”等被认定为四川名牌产品。近三年来,经开区企业承担科技创新项目60余项,开展产学研项目合作2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火炬计划、科技部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等国家级项目20项,以及省部级项目17项,有22项成果获国家、省部、市级科技奖励。

建立产学研人才试验区。创建产学研人才试验区,注重柔性流动方式,积极鼓励企业将“引人”为主转变为“引智”为主,采取聘用、借用、技术指导等多种“柔性”引进的形式,经开区企业累计引进专业技术人才2039人、高级技术人才300余人。

绿色理念贯穿始终

发展循环经济。2020年7月,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公示拟确定晨光经开区为2020年省级绿色制造示范单位。经开区充分利用氟硅产业副产物开展下游氟化盐等无机化工的深度发展,形成关联度密切的产业链,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引进以氟化工“三废”为原料的相关企业和项目,开展氟石膏等综合再利用,将“三废”榨干吃净,推进清洁生产。建成绿色园区信息服务平台,开创绿色园区宣传教育及信息公开板块。推动企业清洁生产,水资源产出率1179元/m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96.4%,清洁能源使用率为100%,能源产出率4.19万元/吨标准煤。

完善生态监管。实施网格化监管,建立三级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建立一厂一档及污染源信息清单档案。完成“散乱污”企业的关停取缔,实现“散乱污”清零。完成建成区燃煤锅炉“清零”,实现工业企业全面禁煤。截止2019年,工业固体废弃物(含危废)处置利用率100%、万元工业增加值碳排放量削减率26.3%、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排放量5.04t/万元、主要污染物弹性系数-0.037、园区空气质量优良率80%及绿化覆盖率28.82%。

营商环境日益优化

在当前“放、管、服”的大背景下,经开区遵循企业服务理念,从项目洽谈、考察、落地、建设、运营等方面全过程提供优质服务,精准施策,努力优化营商环境,创新企业服务管理模式。

严格落实项目审批条件。经开区严格按照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行政审批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委托范围行使相关行政管理职能,办理建设过程中的“一书三证”及相关事项的审批。经开区对项目设计方案组织专家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业主方可按基本建设程序开展工作。所有入驻企业建设指标均按同期《自贡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要求执行,依此进行方案审查、规划验收。

形成半径最短环形服务网。以企业为焦点,经开区开展企业招商、协议签订、政策扶持、企业用地、企业规划、方案设计、用地选址、企业生产、销售经营等9个环节的全流程闭环一站式服务。积极配合县行政审批局,对企业实行手续代办制、并联审批制、限时办结制,做到精简流程、压缩时限,提高行政效率。

健全企业帮扶机制。建立2人制共39个帮扶小分队,“一对一”联系帮扶企业。小分队每月到企业指导党建、生产、安全、环保、疫情防控等工作不低于2次,为企业解决诸多困难。建立重大企业、项目领导会商机制,深入企业项目,每月召开专题会议,会商研究项目事宜。建立重大企业、项目督察制度,根据年度目标任务,对标对表,倒排工期,强化督察,确保责任落地落实。

加大政策支持落实力度。借助县“政企咖啡厅”平台和经开区管理服务中心,积极落实好企业提升贷、贴息、产业扶持、复工复产等政策支持,为企业在经济下行、疫情影响等大环境下正常经营生产提供保障,不断提升企业服务效能。

2003年成立以来,经开区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91个,其中工业项目72个,占总招商引资项目的79.12%;非工业项目19个(商业服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占总招商引资项目的20.88%。2019年以来,新签约废矿物油再生利用及废酸碱液处置等项目共15个,累计完成市外到位资金58亿元。其中已落地项目6个,已建成投产项目3个。2019年,经开区进出口额达到3487万元。

基础设施有序完善

2020年,经开区开展江阳磁材二期、红谷皮具城二期等10个项目的征地拆迁,完成新增承载能力600亩。公用工程有序推进,工业污水处理厂已开始正式运行,完成建设三道桥管网、晨光化工院含氟污水管网等4个工程项目。

扩区发展稳步实施

为解决产业发展空间受限、配套链不完整等瓶颈,经开区于2019年4月正式启动扩区发展。扩区发展正在实施规划编制、用地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扩区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完成初步建设方案;经开区总体发展规划的大纲基本形成;扩区区域环评已确定进行编制。已获批609亩土地指标,正以土地整理方式进行平场,总投资约4900万元,已经完成100亩的土地整理。已向省财政厅申报包含道路、管网、能源等内容的东区基础设施的PPP项目。

深度融入推进有力

今年6月,四川省经信厅与重庆市经信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园区建设的通知》,从合作平台协同共建、产业布局协同优化等方面,推动两地产业园区合作共建。

为尽快深度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晨光经开区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实施建设产业合作园区。充分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特色的新材料产业、优质的配套资源等优势,把经开区努力建设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

经开区突出产业功能定位,结合正在实施的扩区战略,加强与江津区珞璜工业园、宜宾市的深度合作,推动两地产业园区合作共建,重点布局氟硅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食品(酒类)等特色产业类项目,协同发展飞地经济,共同打造飞地园区,形成园区特色产业集群效应。

经开区组织产业合作园区发展专班,积极推动建立产业合作园区联席工作机制和发展协同机制,制定出台互惠政策,明确产业发展目录。同时,突出规划引领,通过富顺县国土空间规划、晨光经开区总体发展规划等规划的编制,实现基础设施配套先行,打造高效集群的现代化产业合作园区。(陈建容 马慧珍 许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