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茎基腐病是绝症?农民不必谈之色变,做好7种防治可避免减产

小麦茎基腐病指的是小麦基部1~2节叶鞘和茎秆受侵染,严重的第3节叶鞘也受害,根茎基部叶鞘颜色逐渐为暗褐色,节间受侵染变褐、易折断,严重染病的田块陆续出现死苗。

个别地区的小麦茎基腐病病情十分严重。

据农业权威报刊农业科技报2020年4月28日发文称:

这两周气温反反复复,一些地区高温伴随降雨,这时如果田间湿度大,气温连续升高,这样的环境,非常容易暴发小麦茎基腐病。

确实,个别地区的小麦茎基腐病病情是十分严重的,据农民朋友反映,近期山东、河南和安徽等地已经发现小麦田有茎基腐病发生。有人把小麦茎基腐病称为小麦的癌症,是绝症,如果在发病时,没有被及时的发现和防治,在后期是很难治疗和补救的,所以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是防大于治的。

小麦茎基腐病是绝症?农民不必谈之色变,做好7种防治可避免减产

小麦茎基腐病造成小麦减产十分严重。

近几年来,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越来越严重,从零星的病株发展到连片发病,对农民来说打击是很沉重的,减产率在10%-70%,但据农业科技报报道称:

病株率一般达到60%以上,严重的可达84.2%,造成严重减产。

这个数据也不是空穴来风,足以引起农民朋友的重视,毕竟现在小麦价格不是很高,如果再减产严重,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会被严重伤害。数据可以折算为产量的,如果一亩小麦的产量是1000斤,最高可减产到842斤每亩,这样直观地看就很严重的。

小麦茎基腐病是绝症?农民不必谈之色变,做好7种防治可避免减产

小麦茎基腐病发病的两个高峰期。

据农业科技报称:小麦茎基腐病通常会有两个发病的高峰期,暖冬条件下,第一个发病高峰期可能会在2-3月的中旬,第二个发病高峰期可能会在彻底回暖后的4月中旬至5月中旬。现在是4月底,据部分地区农民的反映,近期山东、河南和安徽等地已经发现小麦田有茎基腐病发生。

我们已经知道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病条件是:一般在暖冬年份,雨水天气频繁,麦田湿度过大,气温的变化不太稳定等,就足以引起小麦茎基腐病的爆发了。小麦茎基腐病是一种土传的真菌性病害,但也不排除会种子传播,不过主要还是土壤传播。

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病时间,从分蘖期到成熟期都可能会发病,高峰期我们已经说过了:可能会在2-3月的中旬和4月中旬至5月中旬。具体来说有三个时间点:一是小麦播种后的一个月内,二是在来年的4月份,三是5月份的上中旬。因此,小麦茎基腐病是可以早发现早防治的,在时间上还是来得及的。

其实小麦茎基腐病是可控可防的,只要在发布前期及早发现并采取防控措施。据河南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小麦病害专家表示:近年来受秸秆还田和连作影响,小麦茎基腐病在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发生严重,已经成为常态。也就是说,小麦茎基腐病要作为一种常见的小麦病害来防治。


小麦茎基腐病是绝症?农民不必谈之色变,做好7种防治可避免减产

小麦茎基腐病不是绝症,农民不必谈之色变,做好7种防治避免减产。

根据农技专家的说法,小麦茎基腐病在小麦苗期、分蘖期、返青拔节期都有可能被侵染,影响小麦灌浆形成白穗,那么农民朋友就要在小麦早期就对小麦茎基腐病做好防控措施。具体的可以参考以下7种防治措施:

一是要重视农田轮作倒茬,减少小麦和玉米秸秆粉碎还田的次数。

据农业科技报称,近几年来小麦茎基腐病频繁爆发和越来越严重的根源就在于小麦主产区的耕作模式出现了问题,主产区农民的种植模式单一化,小麦-玉米-小麦这种连作模式会造成小麦茎基腐病致病菌在土壤中不断地累积;再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农作物秸秆的连年还田,也是造成小麦茎基腐病致病菌在土壤中不断地累积的主因。

预防措施是重视农田轮作倒茬,减少小麦和玉米秸秆粉碎还田的次数或者实行深耕深埋技术。可以在农田种植其他经济作物来实现轮作倒茬,比如种植大蒜、圆葱、棉花、大豆等,轮作倒茬周期为2-3年为宜,既能防治小麦茎基腐病,又能实现农作物种植经济效益最大化,农民减少对小麦茎基腐病防治的资金投入了,经济收入也上去了。这是农技专家的提议,很有参考价值。

小麦茎基腐病是绝症?农民不必谈之色变,做好7种防治可避免减产

二是小麦茎基腐病重病区一定要选用抗病的小麦品种,这种办法比较适合当前的农民种植现状。

由于农民很多家庭常年在外面打工,那么对于小麦种植上就不想多下功夫,选用抗病的小麦品种就成了农民防治小麦茎基腐病最经济实惠的办法之一。通过更换新的抗病品种,提高小麦对茎基腐病的抗病能力,一般来说,冬性小麦和矮杆小麦对于茎基腐病的抗性要比半冬性和弱春性以及高杆品种要高。

不过新的小麦品种种植还是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比如在山东小麦产区可选用山农22、济麦22、齐麦2等。据有关单位称,当前黄淮流域大面积麦产区地区免疫茎基腐病的小麦品种不多,高抗小麦品种也很少,中抗品种只占到11.36%,其他大部分还是易感或者高感品种,因此要注意筛选,并听从当地农业技术专家的建议。

小麦茎基腐病是绝症?农民不必谈之色变,做好7种防治可避免减产

三是对小麦种子进行播种前处理,采用种子包衣或者杀菌剂拌种。

播种前对小麦种子进行杀菌处理,可以大大减轻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几率,田间防治效果可以达到50%-70%,效果还是和显著的,小麦主产区农民的耕作模式很难改变,因此这些年农民朋友对小麦种子包衣或者拌种技术很是重视,也减轻了小麦主产区小麦茎基腐病大面积连片感染的风险。

常用的小麦种子拌种药剂为多菌灵+苯醚甲环唑(1:1)1:500;多菌灵+嘧菌酯(1:1)1:500等,具体使用方法还是以药剂使用说明书或者标签为准;目前常用的小麦防治茎基腐病的包衣剂成品药剂也有不少,按照比例兑水后可以包衣上百斤小麦种子,防治效果很好,这里就不具体说明药剂的名字了,可以去当地的正规农资店咨询购买使用。

小麦茎基腐病是绝症?农民不必谈之色变,做好7种防治可避免减产

四是结合翻耕整地对大田土壤杀菌的药剂处理,合理深耕。

由于农民常用的耕作模式是一年两熟的小麦-玉米种植模式,又很少深耕作业,因此度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难度很大,那么农民朋友结合翻耕整地对大田土壤杀菌的药剂处理也是势在必行。常用的低毒广谱杀菌剂有多菌灵、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高锰酸钾等。

药剂土壤处理办法,在翻耕或者旋耕土壤时,每翻耕旋耕一遍,都对土壤垄面进行一次杀菌剂药剂喷雾,然后再旋耙均匀,建议选用两种杀菌剂效果更好。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处理过的土壤,对土传茎基腐病的致病菌杀菌效果不错,药剂价格又很经济低廉。

在前茬农作物收获以后,对土壤进行合理深耕,把田间粉碎的秸秆深埋,也可以有效地减低小麦茎基腐病致病菌的危害。合理的深耕深度为25-30厘米,可以结合喷施低毒光谱杀菌剂喷雾同时进行,做到土壤深耕、旋耙均匀、土层踏实。

小麦茎基腐病是绝症?农民不必谈之色变,做好7种防治可避免减产

五是小麦种子适时播种,科学施肥,浇水补墒,达到培育壮苗的目的。

这个是农业防治措施的运用。适期适量播种,增施磷钾肥和锌肥,及时防治地下害虫,适时浇水补墒等措施确实可以提高小麦对茎基腐病的抵抗能力,达到培育壮苗的目的。

小麦的施肥要重视化肥和有机肥的合理搭配施用,重视磷肥锌肥的增施,有机肥必须要做到充分的腐熟,不然也是土传致病菌的一个主要来源。旱茬小麦对茎基腐病的防治,浇水的水质也很重要,对于水质差的田块,可以浇灌没有污染的河水或者深井水。

六是小麦返青起身期的药剂防控,可有效预防茎基腐病的扩散蔓延。

如果在冬前就发现有茎基腐病的症状,就应该及时地防治。冬小麦在播种一个月后就可以观察得到是否有茎基腐病的症状,小麦植株出苗后叶片发黄,茎基部叶鞘变褐色,就要考虑鉴别是不是茎基腐病。小麦返青起身期,确诊后可以选用苯醚甲环唑等杀菌剂进行兑水顺垄喷雾,从而防止茎基腐病在麦田的扩散蔓延。其他可选药剂为恶霉灵、甲霜恶霉灵或戊唑醇、咯菌清、嘧菌酯等。

小麦返青后拔节前,对茎基腐病的防治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要比后期的任何防控都有效果,扬花灌浆期的防治,很明显已经晚了,当小麦的营养不能正常输送,叶片发黄、植株折断干枯,在防治意义不大,期间药剂喷施可进行1-2次。

小麦茎基腐病是绝症?农民不必谈之色变,做好7种防治可避免减产

七是减少带病秸秆还田,及时清理干净田间的带病秸秆和杂草。

小麦茎基腐病是绝症?农民不必谈之色变,做好7种防治可避免减产

我们知道小麦-玉米连作或者秸秆连年还田,确实是小麦茎基腐病爆发的主要根源,那么减少带病秸秆还田,及时清理干净田间的带病秸秆和杂草,就很有必要。现在不让焚烧农田秸秆了,可以把秸秆运出田外处理,把秸秆运出以后,再结合深耕和垄面药剂喷雾杀菌剂等措施,可有效减低小麦茎基腐病的田间侵染的危害程度。

总的来说,小麦茎基腐病也不是传闻的说是绝症、是癌症,也是可控可防的,关键的是要及早发现,早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还是要在早期,因为后期防治难度很大,后期田间农作物植株密度大,防治难度提高,所以在冬前和回暖后的小麦返青期前后,防治茎基腐病是最好的时机。现在是4月底,部分地区的农田将会出现茎基腐病病情上升,在5月份的上中旬会达到另外一个高峰期,由于该病造成的减产幅度比较大,可达70%左右,因此不能不引起农民朋友的重视。


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小麦茎基腐病防治要抓紧》

《又一小麦“绝症”在多地出现!轻则减产,重则绝收》

《充分认识小麦茎基腐病的危害性,高度重视预防小麦茎基腐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