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嗚狗盜之成語背後的故事-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

我國比較有權威的史書《史記》,相信大多數人都聽說過,算是一部很偉大的書,寫書的是司馬遷,為了成書,他忍了常人不能忍的羞辱完成了此書,據說是司馬遷為了史料真實,他實地求證還跑遍了全國各個地,他的精神值得現在寫書的人學習。

雞嗚狗盜之成語背後的故事-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

《史記》

雖然中國封建社會,官方的史書一般都是給帝王將相、王公貴族寫的,但是,司馬遷的《史記》也給不少平民百姓立傳,記載了不少關於一些平凡人的事情。

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個成語就是出自史記裡《孟嘗君列傳》中的,這一篇中記載了不少關於一些孟嘗君和他門客的故事,其中就有今天我們要說的“雞鳴狗盜”的故事。

雞嗚狗盜之成語背後的故事-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

雞鳴狗盜

在說雞鳴狗盜這個成語之前,我們要解釋一下門客是怎麼一回事。

門客也叫幕僚,最早開始在春秋時期的王公貴族之間就流行,這些貴族養門客主要的目的就是互相攀比,培養自己家的勢力。那個時候,誰家裡養的門客多那就表示誰的地位高,誰家裡有錢,因為這些門客是要拿工資的,有時候不幹事情但是照樣也要拿工資。

非常出名的有楚國的春申君,趙國的平原君,魏國的信陵君,齊國的孟嘗君,這4位公子的門客,少則幾百人多則幾千人。

而這裡的門客其實與家奴還不相同,門客屬於一種自由人的身份,他類似於僱傭關係,也就是說主人給門客工資,門客才替主人辦事,當然也有那種只拿工資不幹事情的,這麼一講有點像類似於今天的公司形式。

而我們今天要講的雞鳴狗盜的主人公,就是四大公子之一孟嘗君的兩位門客。

孟嘗君是齊國公子,他的父親叫田嬰,是齊威王的兒子,這個田嬰前前後後生了40多個兒子,由於兒子太多了,因此當孟嘗君的母親生下他的時候,田嬰​說這個孩子不要養了,對孟嘗君是一臉的嫌棄。

但是孟嘗君的母親雖然是田嬰的小妾,但他敢於違抗了田嬰的話,也畢竟是自己的親骨肉,於是她偷偷的把孟嘗君養大。

由於是偷著養大的,因此孟嘗君長大後可能還沒有見過父親,但畢竟是親骨肉父子還得相見吧,於是他的母親通過其他兄弟把他引薦給田嬰,父子終於相認。

雞嗚狗盜之成語背後的故事-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

孟嘗君

這裡很多人就好奇為什麼他的父親不要孟嘗君呢?是養不起了嗎?當然不是。原來孟嘗君是5月生的,

田嬰覺得5月生的孩子將來長大之後長得會像門戶一樣高,會禍害自己的父母,雖然這個理由太過於迷信,但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呢!

孟嘗君原本就被父親看不起,可他為什麼還能有實力養這麼多的門客呢?到這裡,很多人就會有這個疑問,我們來看看孟嘗君的出身。

原來,孟嘗君是齊國人,原名田文,他的爺爺就是齊威王,因此他可是齊國的宗室貴族,所以有錢是不在話下,自然就養得起3000多人的門客。

孟嘗君長大後,一直不被父親田嬰看好,覺得他就是一個禍害,為此沒有把他當回事,但是有一次,孟嘗君因父親在相位而不謀​相事就給父親了一點建議,為此,父親才對他刮目相看。

他這樣對父親說,作為齊國的丞相,理應為齊國做點事情,而不是在任期間,自己家富裕了,國家還沒有一點點變化,田嬰聽到了這番話,頓時如雷貫耳,沒想到這小子還有這般見識,隨後便把家中接待賓客的事情交給孟嘗君打理,這也就是他後來能三千多門客的來源。

這就是孟嘗君與眾不同的地方。

孟嘗君與其他三大公子不同的是,他對門客來者不拒,只要你有一丁點本事,都可以來,兼容並收。於是天下人都聽說孟嘗君此舉,都跑來當他的門客。

這些人當中有兩個人,因為沒有過人的本事而被眾多賓客笑話,想想也是,一個只會學狗叫,一個只會學公雞叫,能不被被別人嘲笑嗎!

儘管這兩個人的才能有點拿不出手上不了檯面,但是孟嘗君也沒有因此而瞧不起他們,反而讓他兩個也做了門客。

當然孟嘗君並不是特殊照顧他們兩個,孟嘗君對於來投奔的門客,有才能的讓他們發揮自己的才能,沒有才能的也分給財物,並提供食宿,可見孟嘗君對門客的包容態度。

雖然這兩位技能不咋地,到那時關鍵時刻還是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有一次,孟嘗君作為使者出使秦國,由於孟嘗君太出名了,以至於秦昭王想讓他在秦國當國相,但秦國的大臣們卻不同意。

雞嗚狗盜之成語背後的故事-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

戰國地圖

一來是這些人靠考慮到自己的烏紗帽,一方面是害孟嘗君對秦國不利,反正就是不同意,可是人家孟嘗君也不想留在秦國,但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他想走也走不成,因為這時候的他已經被軟禁起來,恐有殺身之禍。其實秦昭王是想殺了他,秦國的大臣們也建議秦昭王這麼這樣做,完全就是不為我所用,休教他人用的樣子。

於是孟嘗君和他的門客都想著怎樣逃出秦國,於是有人想出了一個辦法。秦昭王雖然是個國君,但是害怕他的一個妃子,十分聽那位妃子的話,同時這位妃子十分喜歡狐白裘,而剛好齊國就有,但是恰巧這件衣服被孟嘗君已經送給了秦昭王。

孟嘗君的策略是,通過用狐白裘賄賂那位妃子,然後讓那位妃子說服秦昭王放了他們。聽起來是一個不錯的計劃,但是現在面臨著一個困難。

他需要有人找到這件狐白裘,並設法偷出來,這方法雖然很簡單,但是要知道,在人家秦王宮裡面偷東西,這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就在這時候,他的那位門客說話了。

說話的就是善於偷盜的門客,他說:“我可以把那件狐白裘偷出來”,還沒等孟嘗君反應過來,這人已經出去了。果不其然,這件衣服被他偷了出來,獻給了秦昭王的寵妃,於是這位妃子說服了秦昭王放棄了殺孟嘗君的念頭,並答應兩天後送給他回齊國。

但是,孟嘗君等不了兩天了,他立即連夜出逃,快馬加鞭地到了函谷關天還沒亮,天不亮雞不叫,按秦國法令,函谷關每天雞叫才開城門,於是他們又被擋在了函谷關。

雞嗚狗盜之成語背後的故事-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

函谷關

就在大家都束手無策的情況下,忽然聽見幾聲"喔、喔"的公雞聲,接著,附近的​公雞都開始叫起來了。大半夜的雞怎麼會叫呢?

原來叫的是孟嘗君的另一個門客,不是公雞,他擅長模仿公雞叫,這才能在半夜聽到雞叫,而公雞是隻要聽到一聲叫就立刻會跟著叫起來。秦國的守城士兵一聽有雞叫,還以為天亮了,就開了城門,孟嘗君一行人匆忙的離開了秦國,一路向東,回到了齊國。

兩次有驚無險,孟嘗君靠著雞鳴狗盜的兩位門客成功的逃回了齊國,而那些自稱為讀書人的門客卻沒有辦法應對這兩次危機。

雖雞鳴狗盜比喻一些卑微的技能,或者一些不務正業的人,但這一次孟嘗君確實是沒有白養他們兩位。我想孟嘗君正是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並加以引導,這才讓這兩個人發揮出了此自己的長處,與其說是這兩位救了孟嘗君,倒不如說是他自己救了自己。

雞嗚狗盜之成語背後的故事-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

孟嘗君劇照

我想這個道理放到今天的社會,也是適用的,你覺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