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三長兩短”的出處,哪三長,哪兩短,皆源自古代民間

“三長兩短”成語,原意是死亡的代稱,現指發生意外或者遇到災禍,多是用於假設警告場景。

一種說法是由古代中原棺材延伸而來。《禮記·檀弓上》記載:“棺束,縮二,衡三;衽,每束一。”最初古代民間棺材沒有鉚釘,只用麻繩綁,縱向捆兩條短繩,橫向捆三通長繩,所以稱為三長兩短。

簡單點理解棺由六塊板材組成,棺蓋、棺底、左右兩側,四塊長板,外加前後兩塊短板,共四長兩短。蓋棺即死亡,去掉棺蓋後,為三長兩短,恰好用於提示警告人意外災禍,避免死亡。

成語“三長兩短”的出處,哪三長,哪兩短,皆源自古代民間

三國東吳朱然將軍墓

還有一種說法是古代民間靈堂上,三支高香擺中間,兩根蠟燭立兩旁。也是意指死亡。

成語“三長兩短”的出處,哪三長,哪兩短,皆源自古代民間

其它還有《越絕書.外傳記寶劍》說,“歐冶子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盧,二曰純鈞,三曰勝邪(磐郢),四曰魚腸,五曰巨闕。”勝邪、魚腸為短劍,共三長兩短劍,容易傷及人性命,估也寓意死亡。

成語“三長兩短”的出處,哪三長,哪兩短,皆源自古代民間

越五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