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守长城的士兵,竟然不知道自己的国家正在和他国交战,可悲!

纽约时报:清国东段长城观察记

1858年10月23日

在一封来自上海8月2日的信中,有一段关于游览大清国长城有趣的描述,摘录如下:

由于《天津条约》已经得到了咸丰皇帝的批准,法国公使葛罗现在非常渴望游览长城,并且希望从他亲身观察的角度来判断如下说法是否正确,即长城是从辽东湾的人口处发端的。

7月11日早上7点钟,这位公使在一群秘书和随员的簇拥下,登上了“普雷吉特”号小汽轮。黄昏时,这艘三帆快速护卫舰到达长城附近。由于天气不是特别晴朗,人们认为还是慎重一点好,于是他们并不太靠近海岸,而是让这艘汽轮在近海处抛锚,锚地距长城大约有30到40里格(英制长度单位,相当于5.4公里)的距离。

驻守长城的士兵,竟然不知道自己的国家正在和他国交战,可悲!

清末对于远洋而来的列强,长城已无用武之地,年久失修

第二天拂晓启航。过不多久,长城就呈现在人们眼前。它看起来像是一条很长的、高度相同的建筑,上面呈锯齿状, 从海边开始穿越连绵群山构成的山脉,直到山下的平原。这条山脉的走向与海岸平行,但离开海岸有约一海里的路程。

再往前行进一个小时,人们就清清楚楚地看到了长城的各种细节,它整个城墙和顶上的锯齿(指城垛)、城堡以及下面一直延伸到了大海里面的防波堤。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了人所能梦想到的最如诗如画的生动景色。眼前这片沿着海岸延伸的平原幅员辽阔,覆盖着茂盛的绿色植被,座座村落掩映在树林深处。远方是一望无际的巍峨群山。

在汉人一侧的长城脚下,可以看到两处鞑靼人露营地一顶顶白色的帐篷,他们的马匹在四周自由自在地吃着青草。从汉人这边看来,长城就像是一件矗立在大地之上的伟大工事,它戴着用青砖做成的锯齿形的王冠,但现在却因年久失修而显得有些摇摇欲坠了。

从满人一侧看来则刚好相反,长城不过是用石头作基础,用砖石砌成的构筑物。在沿着整个长城的城墙上筑有方形的塔台,彼此之间大约有两箭之遥的距离,为的是在这两个塔台中的任何一个上面都可以射杀来犯之敌。

长城在两道彼此平行的护坡堤保护下延伸到了海里,其坡度是如此之缓,以致从小船上下来的人可以轻轻松松地在堤上行走。海水相当深, 即使是最大的船只,都可以行驶到离这个地点大约两英里的距离之内,以后的观光者应该从那里登陆。但不巧的是,当时我们不知道这个情况,所以把船停泊在了一个不很容易登陆的地方。

驻守长城的士兵,竟然不知道自己的国家正在和他国交战,可悲!

外国观察家在清国时的手记

我们靠近海岸时,附近的清国村民立刻围上前来看热闹。使团翻译M.马科斯和“普雷吉特”号的船长迪奥泽伯爵率先登岸,力图与当地的管事协商使团登陆事宜,并想探明使团登陆是否会遇到阻碍。一位清国官吏骑着一匹白马,带着两名骑兵,从他们的营寨来到这里,询问这些来自未知世界的人们想干什么。当得到我们翻译心平气和的保证之后,他答复说:“没问题, 可以登陆。”

当所有人安全上岸后,我们就径直向长城走去。途中,我们不得不穿越几条流向大海的溪流。后来,我们为了在不那么潮湿的地方找到道路,行走路线被迫向内陆偏离了些。当我们接近长城时,发现鞑靼人正在爬上他们的马匹,并且可以从手势看出他们相当激动。鞑靼骑兵们兵分三路:一拨骑马列队站立在营帐前,由此切断了通往长城的道路;第二拨在我们左方的深草从中时隐时现地行进;第三拨面朝我们疾驰而来。与我们碰面时,他们再次询问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并且告诉我们说,他们不会让我们继续前进。他们说长官不在,而他们担当不起放任我们靠近长城的责任。

驻守长城的士兵,竟然不知道自己的国家正在和他国交战,可悲!

清末长城

当我们得知这些在首都门户安营扎察的清国军人们,竟不知道自己的国家一直与英国和法国处在战争状态时,惊讶程度可想而知。什么广州事件,什么大沽海战,什么停战协议在天津签订,所有这一切他们都一概不知。

经过短时间协商后,他们同意我们继续行进,我们以为已经克服了困难,然而还没等走出三四百码(一码等于0.9144米),另一队刚到的骑兵又疾驰而至,这让我们感觉到最好还是别继续往前走了。其实,我们的卫队有12人之多,装备精良,再加上我们自己佩带的左轮手枪,本可让那些鞑靼人近身不得。并且,即或他们在旁边,我们也能够登上长城。但是,公使先生希望避免任何争端,他不愿意仅为了满足纯粹的好奇心而让已方处于危险境地。

历史百科

清朝统治者禁止汉人进入内蒙古和东北,实行种族隔绝,在辽宁和内蒙古修建壕沟,沿壕植柳,称柳条边。柳条边是民族融合的倒退,是极其反动的措施,在一个国家内,汉人居然不能自由出入。尤其辽东自战国时代的燕国起就纳入中华版图,明末的时候,辽东地区仍然生活着数百万汉人,然而后来辽东汉人或被后金军队屠杀,或被强行迁出关外,禁止汉人进出东北。这一野蛮政策使得东北人口锐减,导致沙俄轻而易举殖民东北北部,割走了中国1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直到民国时期,张作霖和张学良父子用火车将大量人口运输进东北,才避免了东北再次遭帝国主义国家瓜分的厄运。清长城是满清政府的权益之计,相对粗糙且保存不多,作用单一,故而很少提及,更无法同明长城比肩。

驻守长城的士兵,竟然不知道自己的国家正在和他国交战,可悲!

清朝长城分布图

文章内容摘自《帝国的回忆晚清观察记》

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