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时期,传统快消品经销商之路问题反思

根据我们的统计,河南省内近300家水乳饮经销商库存情况显示,90%乳制品经销商调换货压力巨大,正常的处理办法行不通。到日期该从终端调换的货物,没办法调。95%礼盒饮料经销商面临资金链断裂问题,春节前大量的压货账期还不上。同时大量的终端店面临高货值白酒、礼盒占压资金滞销,亟待解决。每一个环节都在崩溃的边缘。自救迫在眉睫。

国内快消品经销商这么多年都经历了什么?

改革开放四十年,国内的快消品经销商也经历了几个阶段:

一、千禧年前后的野蛮爆发,那个时候 只要有钱,有货,各大批发市场的经销商坐地起价,卖方市场俨然气派威风。

二、奥运年之后,经销商在品牌商的支持下开始招人招车,坐商慢慢转变为行商,团队管理好了,在当地站住了脚,深耕当地市场,成为品牌商的座上宾。

三、15年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量品牌商的业务员,城市经理,管理层走出原来的岗位,投入了轰轰烈烈的创业之中,市场精细化,多样化,潮流化成为了一时的主题。

四、2020年前后,以社群、无人售货、人工智能为标的新零售,成为了寒冬中的一个个火把,看着暖和,但是没有一个真的温暖到经销商。

路在何方,从来没有这么迷茫,笔者住所2公里远的一个批发市场曾经是整个郑州市老西城区最火的地方,如今物是人非,转行者十之八九。各种声音风声鹤唳,还在坚持着的经销商都担着卖白粉的心,挣着捡破烂的钱。

快消品20年,也正是中国经济的缩影,只是大经济有国家管,小经销商只能自救。

现在的经销商自身存在什么问题?

如今的快消品经销商年纪普遍偏大,尤以三四线城市及县城区域,多以50岁以上,做经销商超过10年为主。他们的共同特点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在前几年通过经销商挣来了还不错的收入。这批经销商在那个年代帮助品牌商拓展市场,解决消费者需求上,功高盖世。他们在那个年代积累的经验确实是太多了。当然,年纪大意味着不容易接受新东西,容易跟不上年轻人的步伐,看似小问题,实则埋下大隐患。

20年前的第一批经销商都是20多岁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凭着对年轻人的了解投入了快消行业。如今那群年轻人功成名就之后,变成了不理解年轻人的人。而如今的年轻人更有了属于自己的想法。看不懂市场,看不懂消费者成了经销商的死穴。

传统经销商该怎么去看懂市场,看懂消费者?

笔者资历尚浅,很难讲出能让所有经销商信服的道理。唯以从转型成功的经销商身上,给大家解刨下他们如何转型成功。

1、传统经销商成功因为经验,当前的困境也因为经验,信息爆炸发展时代,经销商再也不能通过压货掌控消费者。笔者认为,掌控不了的事情就去主动迎合,原来不愿意接触的新东西尝试去接触。

2、传统经销商是品牌商产品导向,如今可以尝试从消费者逆向寻找产品。花些时间寻找自己的客户群,挖掘消费者需求。选择产品不要仅仅自己看上,还要给自己培养的客户群看上再下手。

3、传统经销商粗放式的业务管理方式,向合伙人制转变,改变是痛苦的,但是不改变就会死去。

4、对市场上的各种细分销售渠道持开放心态,蚊子腿上也是肉,积累多了自然会有质变。

5、扎根市场,抛弃产品思路,深耕终端,服务客户,与客户产生更多交集。


未出土时先有节,已到凌云仍虚心。放空心态,不忘初心。以后的变化还会更多,唯有空杯才能装下万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