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男孩特別叛逆,讓他幹什麼他偏不聽,這是為什麼,我該怎麼教育?

愛溜溜的娜娜


嗨,大家好,我是梅媽媽育兒有方。長期關注嬰幼兒早期教育。

兩歲男孩特別叛逆,讓他幹什麼都不聽。這是為什麼?該怎麼教育?從這句話就可以看出來一個母親的無奈,同時也可以體會到一種煩躁。

大概在孩子2歲、2.5歲以後,就會出現第1個叛逆期。這是一個好事情因為孩子成長了。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開始在嘴裡說“我的” “我不”。

在孩子前3年的生活中,是親情撫育的最重要階段,也是孩子和母親建立母嬰依戀關係最重要的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們應該重視孩子心理和生理的健康發育。給孩子足夠的愛,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充分的尊重孩子的自我發展需要。

在這個重要的時期,面對孩子的“叛逆”,這個叛逆其實是我們給孩子貼的標籤。我們不應該給孩子貼標籤,我們應該跟孩子進行充分的交流,詢問孩子的需求,儘可能的情況下滿足孩子的要求。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不同的是,面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問題,很多父母表現出來的是煩躁、焦慮、生氣、無奈,埋怨自己的孩子為什麼這麼不讓人省心,甚至通過忽視、強制、批評、打罵等簡單粗暴的方式,意圖打造一個如自己心目中的聽話的孩子。那是不可能實現的!

我們應該充分的尊重孩子,可以按照孩子的意願滿足他,因為那是他自我成長的需要。孩子並不是非要跟父母對著幹,而是父母沒有理解他的需求。

讓他幹什麼他偏不聽!我們為什麼不能看看孩子到底要幹什麼呢?非要勉強孩子去做他不願意做的事情呢。

有的家長說一個勁的順著孩子就把他慣壞了。孩子有自己的發展規律,有自己對生命的發展需求。不是孩子非要給你對著幹,是孩子內在的生命動力,要求孩子按自己的意願去做事情。一定要尊重孩子的需求!

如果我們理解了孩子,並且願意跟孩子一起做孩子喜歡做的事情,那麼麻煩就少多了,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加以充分的交流和引導,帶孩子就變得輕鬆多了。

我是梅媽媽育兒有方。不知道我的回答能否幫助到你,核心只有一條尊重孩子,看孩子到底想做什麼,並儘可能的滿足他。我這裡說的不是溺愛寵愛,是有原則的,給他愛給他尊重。

希望和大家一起交流,科學育兒。歡迎朋友們關注我,給我支持。


梅媽媽


我是豔子,關於叛逆,這個詞,其實就是站在大人的角度去要求孩子乖,而出現的叛逆,對於孩子來說他不是為了反抗誰,他只是想堅持去做他想做的事情,大人肯定會有很多社會化的標準去要求孩子,才會有孩子叛逆這一說。那麼家長可以通過孩子叛逆這個問題看到讓孩子也能讓家長成長進步的契機。

1、我姑娘兩歲時候,吃西瓜不會吐西瓜子,所以切好的三角形西瓜只吃尖,沒有籽的部分。我看到了覺得很生氣,這不就是浪費麼,以後養成這樣的習慣可怎麼得了,不能這麼慣孩子。阻止她的時候,婆婆說這麼吃就這麼吃吧,西瓜不甜不好吃。然後我開始把注意力放我自己身上,內觀我自己的情緒,我問我自己:是不是她這樣吃一次以後就一定會養成浪費的壞習慣?答案是好像不一定,我又問自己:這幾塊西瓜是不是很昂貴,我們承擔不了這個損失?答案也不是,大夏天的西瓜便宜的很。那麼她吃剩下的帶籽的西瓜是不是隻能扔掉?答案也不是,我跟奶奶都能吃,後來我發現,我的情緒特別大就在於我從小被要求不能浪費長大的,所以我也要用這個去時刻要求我的孩子,當我意識到這點的時候,我就放棄了阻止她的想法。因為覺得我從小沒人慣著我,而我姑娘我可以偶爾慣她一下,那麼她得到的幸福就比我多,作為媽媽也是很驕傲的一件事,所以如果無關安全,那麼別對孩子有太多的限制。

2.對於孩子來說,他的自我在時時刻刻發展,那麼2歲多到3歲左右是自我發展比較快速的階段,這個時候做為父母要更多的學會尊重孩子,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多去嘗試新鮮事物,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即便有些事情不能做,告訴他原因,他可能不一定理解這個原因,但他能接受到媽媽不讓我做這個是為我好,不是為我做主的感覺,他被尊重,自然會聽話,如果涉及危險,那麼就讓他先體驗。我姑娘不到一歲,我就抱著她炒菜,她對火和鍋都感興趣,我就把她的手放火旁邊,放鍋上邊,感受熱氣,知道什麼叫燙,讓她摸裝開水的杯子,她就知道以後不碰開水壺,拿針和剪子扎她一下,他就知道這些東西可能會傷了她,她不碰,所以其實想讓孩子聽話,早帶他多去體驗各種感受,而不是一味地發號施令。

所以其實不存在孩子叛逆,只是他更有能力想做更多的事,想有更多的嘗試了,只有接納孩子在發展,只有尊重生命的發展規律,才能更好的與孩子相處,同時孩子讓自己不舒服的時候也是可以促進自我成長的很好的機會,聰明的媽媽要好好把握啊,別太以自我為中心,別太以自己的對錯是非觀過多的要求孩子,不要用自己有限的人生經驗去定義孩子人生的無限可能



豔子的育兒觀


人們常說:“天下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自然生活中也不會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即使他們是同卵雙胞胎。孩子的成長就是從模仿跟隨逐步過渡到有自己的想法、想要自己為自己的行動做主的過程,其根本就是孩子期待從完全被輔助成長到“我的事情我做主”,完成從身體獨立成長到身體、思想、行為全自理自立。內容詳見:2020年4月12日頭條文章《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家庭教育別急著給孩子貼“叛逆”的標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