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提高農村小學德育教育有效性的途徑,提高德育教育的質量

目前,各學校在積極響應國家新政策,為小學生制定新穎的德育教育內容,以激發學生的道德意識,其也相繼將德育工作放在學生教育的首位。

但是,據調查顯示,我國農村地區兒童的德育意識不高,無法自主學習德育內容,進而增加了德育教育工作的難度,並導致農村小學德育教育工作呈現整體不高的情況。因此,下文針對農村小學德育工作展開敘述,以提高農村小學德育教育質量。

關於提高農村小學德育教育有效性的途徑,提高德育教育的質量

一、提高農村小學德育教育的意義

小學時期是小學生形成性格的關鍵時期,因此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並幫助學生塑造健全的性格。小學生由於思想單純,在生活中沒有足夠的經驗,缺乏對生活的認知,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可塑性特點,引導學生自主觀察生活,以學習德育內容,從而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加強日常積累,潛移默化的促進學生的進步與成長,同時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態監督學生學習,針對學生有問題的地方加以引導,關注學生的心理發展。

關於提高農村小學德育教育有效性的途徑,提高德育教育的質量

在農村地區,教師的責任重大。由於很多學生家長外出打工掙錢,學生大部分選擇住校或者跟祖父母住在一起,祖父母對學生缺乏關心與呵護,導致學生失去關愛,影響到學生德育的發展。因此,教師應關注每一名學生的德育情況,及時對學生進行輔導,關愛學生,並改善小學生的精神面貌,貫徹落實新型的德育工作內容,促進學生長遠發展。

關於提高農村小學德育教育有效性的途徑,提高德育教育的質量

二、淺談提高農村小學德育教育有效性的途徑

目前,在農村小學德育教育工作中,其依然存在著諸多問題,影響到德育教育工作的發展。因此,教師應採取有效的德育教育措施,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確保學生德育水平的提高,同時也實現農村小學德育工作的快速發展,下面從明確實施目標、改變德育方法、結合校外活動等方面細緻的分析提高農村小學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措施,進一步推動教學工作的發展。

關於提高農村小學德育教育有效性的途徑,提高德育教育的質量

1. 明確實施目標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目標對小學生的進步與發展有推進作用。教師應在德育教育中為學生樹立明確的目標,引導學生學習德育內容,並全面瞭解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教師作為修剪祖國花朵的園丁,不僅應將本職工作做好,還應提升學生的學習品質,注重學生德育的發展。教師應掌握具體的教學工作要求,結合實際教學內容展開活動,激發學生參與到德育學習中。

關於提高農村小學德育教育有效性的途徑,提高德育教育的質量

在農村地區,電子設備的發展不夠完善,教師應克服現代技術的缺失,進而提升自身的德育教育質量。如,在班級中通過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兩名學生,一名學生將垃圾隨地丟在地上;另一名學生則是將垃圾放在垃圾箱中。通過為學生設計如此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哪位學生做的對。教師可以隨機抽選幾名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並講解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應怎麼做,有效的指導學生德育學習,提高德育教育的質量。

關於提高農村小學德育教育有效性的途徑,提高德育教育的質量

2. 改變德育方法

德育教學工作順利展開需要教師應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因此,教師應改善傳統德育教學方法的弊端,結合新穎的教學方法提高德育教育質量,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增強小學生的德育水平。在教育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講述生活中的德育事件,如,小學生將撿到的錢包還給失主;攙扶老奶奶過馬路等,並對此進行評價。通過此種方式,能夠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另外,教師應將教學課堂交到學生手中,為學生改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班級中暢所欲言,以打開學生的學習視野,擴展學生的學習思路,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

關於提高農村小學德育教育有效性的途徑,提高德育教育的質量

3. 結合校外活動

實踐是理論的來源與基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如,教師為學生準備工具,帶領學生走出課堂來到操場撿垃圾,使學生形成保護家園的意識。教師將校外活動作為增強學生德育水平的方法之一,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走出課堂,發現生活中德育的內容,開闊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促進學生髮展。

關於提高農村小學德育教育有效性的途徑,提高德育教育的質量

三、結語

綜上所述,農村小學德育工作十分重要,任重道遠。因此,教師應應大力貫徹落實德育教育工作,健全學校、家長、學生三者之間的關係,並通過運用多種靈活的措施展開德育教學工作,進而推動農村德育工作進入新階段,以幫助學生塑造全新的性格,提高學生的道德思想意識,促進學生長遠發展,同時也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促進學生快速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