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一線紀行】頑強老蔡的小康夢想-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長城網訊(記者 郭慶敏王林紅)早在2016年就已經脫貧的臨西農民蔡廣柱,日子過得並不富裕。“現在還有兩三萬元的外債。”4月22日,他見到記者時說。

眼看著村裡的鄉親,陸續買了汽車,有的還翻蓋了住房,老蔡心裡也很急。

事實上,這麼多年來,他從來沒有停止過和貧窮的抗爭,但過程之艱辛,讓他一回憶起來就淚流滿面。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一線紀行】頑強老蔡的小康夢想

“林下經濟”給蔡廣柱帶來更穩定的收入。 郭慶敏 攝

老蔡是河北省臨西縣黎博寨村的一位村民,今年61歲。由於村子離大運河很近,村裡都是“沙窩地”,颳起風來,嗚嗚響,一碗飯能吃出半碗沙。

“關鍵是糧食產量低,畝收入只有幾百塊錢。”老蔡補充道。

曾經在村裡“張羅”過事的老蔡,是個明事理的人。“像咱這樣的家庭,只能靠打工掙錢。”他說。

然而,這個想法剛冒出來,臥病在床的老母親便拖住了他的腳步。

其實,讓老蔡“離不開家,出不了門”的,還有他那個精神失常、多次走失的老伴和年幼的孩子。面對此等現狀,他只能憋屈地在家裡、地裡兩頭跑,擺弄自家的幾畝薄田。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一線紀行】頑強老蔡的小康夢想

臨西縣扶貧辦工作人員和村幹部在和蔡廣柱(右二)進行交流。郭慶敏 攝

前幾年,母親去世,老蔡終於能夠外出打工掙錢了。可沒想到,剛乾了幾天,兒子就出事了——先是臉部變形,慢慢地,手腳也開始不正常了,出現畸形。帶到醫院一看,醫生說是腦子裡長了個瘤子。

向來疼子如命的老蔡,一下子慌了,開始四處借錢給兒子看病。

“鄉親們都挺好,一聽說是給孩子看病,都慷慨解囊。”自此,大半輩子一直“無債一身輕”的老蔡開始了負債的日子,前前後後借了七八萬塊錢。

即使這樣,老蔡也並沒有灰心,心想:等兒子長大了,父子倆都出去打工,日子會慢慢好起來的。

兒子一直長到二十七八歲,才娶上媳婦。“在農村,這個年齡結婚,算是比較晚的。”老蔡說,“沒辦法,誰讓咱家窮呢。”

只要肯幹,就一定能擺脫貧窮。老蔡一直堅信這個道理。兒子成家後,小兩口外出打工,一個在門市部幹活兒,另一個在紡紗廠上班,每個人的月收入都在3000元左右。在老蔡看來,好日子正在向自己招手。

孫子、孫女的降生,更是給老蔡帶來無盡的歡樂。然而,有一天孫子發燒出疹子。一家診所誤診為感冒,差點要了孫子的命。看著被推進重症監護室的孫子,老蔡欲哭無淚,滿臉茫然。

屋漏偏逢連夜雨。正在老蔡為孫子的病情焦心之際,親戚又傳來一條不好的消息——一個人待在家裡的小孫女被玻璃劃傷了,手指頭被割斷、血流不止。

火急火燎的老蔡,急衝衝往家裡趕。路上,一個趔趄,暈倒在地。

醒來的時候,老蔡已經躺在了醫院的病床上。兒子告訴他,他被查出了心臟病,不能再幹重體力活了。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一線紀行】頑強老蔡的小康夢想

因為有病在身,蔡廣柱不能幹重體力活。 郭慶敏 攝

為了給祖孫三人治病療傷,家裡又借了七八萬元的外債。

出院後,老蔡發現自己的腿也出了毛病——一遇下雨陰天,腿肚子就感到脹痛。即使如此,老蔡也不想歇著。

村幹部瞭解老蔡的情況,時不時地把村裡的一些輕活,比如站崗、保潔等,安排給了老蔡。“一年能收入千八百塊錢吧。”他說。

去年,村幹部告訴他,縣裡出臺了針對貧困戶的優惠政策——種植花生、辣椒等經濟作物,每畝地可以獲得500塊錢的補貼。

老蔡一算賬,在當地,一畝花生能收500斤,每斤能賣3塊錢,加上補貼,每畝地能收入2500元,刨去澆水、化肥、地膜等成本500元,能淨落1500元。

“還是種花生更合算!”堅定信心的老蔡打消了繼續種植小麥和玉米的念頭,把家裡的9畝地全部種上了花生。

一年忙下來,種花生的收入幾乎全部用在了還債上。“人家不催,但咱自己要惦記著,儘快把錢還給人家。”老蔡時常這樣提醒兒子。

今年初,臨西縣扶貧辦的工作人員找到老蔡,告訴他縣裡建立了“防貧防返貧”機制,正在大力推廣“林下經濟”,引導“建檔立卡戶”種植楊樹,在林間套種花生、紅薯等經濟作物,在防風固沙的同時,也能幫大家增加收入。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一線紀行】頑強老蔡的小康夢想

蔡廣柱說,過段時間,他準備把花生種上。 郭慶敏 攝

“種植一畝地的楊樹,縣林業部門補貼600元,連續補貼5年;縣扶貧辦補貼300元的樹苗費。”臨西縣扶貧辦主任孫善剛介紹說,“在林間套種花生、紅薯等,每畝地再補貼500元,在林間養殖雞鴨,超過200只的,每隻補貼4元錢。”

在老蔡看來,種樹和花生還有一個好處——省工省力,自己的身體“吃得消”,還有就是樹下種花生,能起到防風固沙作用。

“遭難的日子已經過去。現在,我是越幹越有奔頭。”老蔡說,“這幾天,我準備把地澆一遍,把花生種上。僅僅‘林下經濟’一項,我今年就能純收入2萬多塊錢以上,到年底還清外債奔小康絕對沒問題。”

來源: 長城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