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在唐代文壇究竟什麼地位?沒有地位

杜甫在唐代文壇究竟什麼地位?沒有地位

成都杜甫草堂


作者蘭臺,系頭條號簽約作者

唐朝人不喜歡杜甫的詩詞。

是的,在今天大名鼎鼎的“詩聖”杜甫,在唐代,他的作品很不受人歡迎。

杜甫一生有許多朋友,但是他朋友裡在“唐詩”這個領域名氣最大的是李白、高適和岑參。

杜甫都曾寫詩盛讚過他這三位詩人朋友作品水平高。

杜甫認為李白“詩無敵”,稱讚岑參的邊塞詩“結尾渾厚,氣象闊大,把高適的作品評價為“清詩”(唐代以來,詩詞最高評價就是“清”)。

然而他這三位大詩人“兄弟”,雖然都對杜甫很好,比如高適曾經在自己都困難的情況下堅持資助杜甫糧食和錢財;但是他們對“杜詩”卻未置一詞。

甚至李白還寫詩取笑過杜甫“作詩苦”。

杜甫自己寫詩也承認在當時大唐文壇,自己 “百年歌自苦,不見有知音。”


杜甫在唐代文壇究竟什麼地位?沒有地位

西安風景

為什麼唐朝人這麼不喜歡杜甫的詩呢?

當然不是因為“杜詩”水平差。

一個詩人如果他沒有真正的才華,沒有真正站得住腳的作品,是不可能上千年一直被後世文人墨客追捧和摩拜的。

唐朝人不喜歡杜甫和他作品的真正原因是因為不喜歡“杜詩”批評現實黑暗的特點。

換言之,不喜歡杜甫作品的那些“負能量”。

唐朝人喜歡磅礴大氣,喜歡氣象恢宏,即使到了晚唐,詩人們還在作品裡普遍懷念“開元盛世”。


杜甫在唐代文壇究竟什麼地位?沒有地位

西安仿唐景點夜景


可是杜甫在天寶末年,就在《兵車行》裡批判唐玄宗為了滿足自己“開疆拓土”的虛名,讓唐朝普通老百姓生活在痛苦和貧困之中: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杜甫·《兵車行》

可以說,杜甫是唐代詩人裡第一個醒悟到唐玄宗“窮兵黷武”,帶給唐朝老百姓的並不是榮譽和財富,而是無盡的痛苦和貧困,所以他在這段時間寫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

要知道這可是後世歷史學家統計,人口超過5000萬的唐玄宗天寶末年,正是“盛世”的尾巴。可杜甫的作品卻無情的揭露了所謂“盛世”,不過是貴族們驕奢淫逸,下層民眾卻在啼飢號寒。

這樣的杜甫,怎麼能受唐代主流社會的喜歡呢?

唐人選唐詩,根據明朝胡震亨《唐音癸籤》記載,唐人選唐詩共有50多種,可惜現在保留下來的只剩十種。而經過學者努力蒐集,又增加了三種,分別是初唐許敬宗等撰的《翰林學士集》、崔融編的《珠英集》中唐李康成的《玉臺後集》。

在這十三種唐代學者、詩人自己編纂的《唐詩選集》裡,李白的詩收錄的是最多的,一共88首。

而後世與李白齊名的杜甫有多少首入選呢?只有可憐的七首。


杜甫在唐代文壇究竟什麼地位?沒有地位

晚唐詩人韋莊像


而且13部唐人選編的唐詩集裡,只有唐末韋莊編纂的《又玄集》承認了杜甫“唐朝知名詩人”地位。

即使韋莊收錄了杜甫七首詩,也只是收錄了《西郊》、《春望》等七首應酬唱和的作品,相比《兵車行》、《三吏》《三別》,這七首詩顯然不能代表杜甫最高水平。

韋莊編纂《又玄集》時,大唐榮光早已經散去,唐朝已日薄西山,只要不瞎不聾不傻的人都知道唐朝滅亡就在眼前,一百多年前杜甫詩詞裡的景象已經成為社會普遍現象,可即便如此,韋莊依然不願意收錄杜甫《兵車行》、《三吏》《三別》這樣具有深刻批判現實黑暗的作品。

其實韋莊這種行為並不是個例,在唐代文壇,無視“杜詩”批評現實黑暗的特點,甚至無視杜甫這個傳播“負能量”的士人,是常態。

人們不願意去正視杜甫作品裡強烈控訴的社會不公和黑暗,甚至不願意去知道大唐居然還有這些“黑暗”。

唐代宗大曆五年,也就是杜甫去世那一年,杜甫的“粉絲”樊晃當時正擔任潤州刺史,聽到杜甫去世的消息,很悲痛,為了紀念杜甫,他自掏腰包給去世的杜甫出了一部文集,這也是第一部杜甫文集。


杜甫在唐代文壇究竟什麼地位?沒有地位

成都杜甫草堂


在這部文集序言裡,樊晃提到當時的唐代文壇只知道杜甫寫的風花雪月的作品,對於杜甫批判現實的,真正有價值的作品,根本沒多少人知道。

時方用武,斯文將墜,故不為東人所知。江左詞人所傳誦者,皆公之戲題劇論耳,曾不知君有大雅之作。——唐·樊晃·《杜工部小集序》

樊晃這番話當然不是個別現象,差不多同時期的唐代文壇著名詩人和詩評家高仲武正雄心勃勃準備編纂一部詩集,這部詩集主要收錄安史之亂後唐肅宗時期到唐代宗時期這25年來唐代文壇著名詩人們的作品。

事實上,這也是杜甫“杜詩”創作的一個高峰期,從760—770年,十年時間,杜甫創作了接近1000首詩歌作品。

可以說,高仲武沒有任何理由忽略杜甫。

然而,高仲武編纂的這部收錄了130首詩詞作品的《中興間氣集》居然沒有收錄杜甫一首作品,完全“無視”了杜甫。

高仲武為什麼“無視”杜甫,高仲武自己在《中興間氣集》序言裡說的很清楚,他編的這部詩集主要是要歌頌安史之亂後唐肅宗、唐代宗父子勵精圖治,終於使得大唐“中興”的這個“事實”。

唐興一百七十載,屬方隅叛援,戎事紛紜,業文之人,述作中廢。粵若肅宗先帝以殷憂啟聖,反正中興,伏惟皇帝以出震繼明,保安區宇,《國風》《雅》《頌》,蔚然復興。所謂文明御時,上以化下者也。某不揆菲陋,輒罄謏聞,博訪詞林,採察謠俗——唐·高仲武·《中興間氣集》序

所以,高仲武不但“無視”杜甫,還把專門寫“粉飾太平,與社會現實相距較遠”的贈別酬和、流連光景作品的錢起排在了詩集的第一位。


杜甫在唐代文壇究竟什麼地位?沒有地位

華山韓愈投書處

事實上唐人對杜甫這種“無視”乃至“不屑”的證據很多,如果當時唐代文壇不是有普遍輕視、鄙視杜甫的風氣,韓愈如何為寫詩怒斥“群兒愚”?

畢竟從北宋開始,杜甫備受推崇,後世即使有人心裡對杜甫不以為然,也不會傻到公開說出來,所以也肯定不存在社會輿論意義上對杜甫的“謗傷”。自然也不會有人跳出來罵詆譭杜甫的人是“群兒愚”。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唐·韓愈·《調張籍》

事實上,杜甫作品另一個推崇者白居易在杜甫去世若干年後也痛苦的對友人表示,社會輿論只對他描寫風花雪月和男歡女愛作品感興趣,對他批判社會不公的作品沒有任何興趣。

凡聞僕賀雨詩,而眾口籍籍,已謂非宜矣;聞僕哭孔戡詩,眾面脈脈,盡不悅矣;聞《秦中吟》,則權豪貴近者相目而變色矣……今僕之詩,人所愛者,悉不過雜律詩與《長恨歌》以下耳。時之所重,僕之所輕。——唐·白居易·《與元九書》

唐人對杜甫這樣偉大現實主義詩人的偏見乃至誹謗,甚至影響到了五代對他的評價。

眾所周知,《舊唐書》編纂於後晉、後漢時期,主要材料除了唐代遺留下來的《國史》外,就是五代歷代史官收集的關於唐代各方面的故舊傳說。而《舊唐書》四年成書,這麼快的成書速度,可想而知,當時後晉史官們對材料的甄別用心程度了。

杜甫生前既不是進士,最高官職不過左拾遺,他肯定是不可能出現在唐代《國史》裡,只能出現在“故舊傳說”裡。

結果《舊唐書》裡的《杜甫傳》就出現了“甫性偏躁,無氣度,持恩放恣…蕩無拘檢”的評價。

由此可見,唐人是真的一點兒也不喜歡傳播“負能量”的杜甫。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