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建设公共网络的十个理由[7]

本篇写给恰好准备投资的大户和寻找资金的创新者。

——登记合约,未启动,先保护!

一、以农业智能化为例

258:建设公共网络的十个理由[7]


如上图5步登记合约。

一个省级区域,100万人无风险的登记投资,人均登记投资2000元,总量是20亿。

其中,必然有大量的本地商户;

其中,必然有准备投资农业的投资人。登记额最高的200人登记总额必然会大于1亿人民币;

其中,必然有正在从业农业生产的技术专家;

其中,必然有本地从事物流运输的企业和个人;

这些资源在登记过程中,会自然完成对接与整合。

即,在登记完成之前,大家已经知道:资金投到哪,产量是多少,过程如何控制,谁来运输,谁来分销,去哪购买等信息。

这在传统方式下,需要农业公司付出的成本大约占总成本的50%以上。

在这个基础之上,分期投资与执行。

第一步:前200名登记投资人,先注册股份公司,聘请技术专家,投资1亿人民币,将I期落地,开始接受AIC支付。

第二步:登记人代表验收合格,公共网络系统给予出资人等值的播种机奖励,等于直接回本。

第三步:小微登记投资人开始分批履约,获得股权+AIC。AIC可以和人民币一样去商户处消费,等于小微出资人无风险。

商户可以用AIC相互支付,更可以用AIC采购绿色农产品。这意味着商户同样无风险。

第2个亿,第3个亿......按照这种滚动方式投下去,本地的智能农业会走上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的轨道。

而大家却没有任何人感觉到投资的压力,因为大家账号的购买力并未因投资而减少。

258:建设公共网络的十个理由[7]


在整个过程中,人民币根本不需要进入云钱包系统,但云钱包系统的登记合约却可以始终控制资金的流向。

通过这种方式完成投资,新生的智能农业公司将没有任何历史包袱与债务。

分红可以直接以新增资产为抵押,发行并分AIC。AIC又会变为智能农业项目的订单和利润。

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循环。也是智能农业公司可以在农业之上,向外持续拓展的基础。

31个省级区域,可以建设31家股份公司。

可以承载6200名写入营业执照的大额登记投资人。

再这个基础上扩容20倍,可以成立620家股份公司。

可以将承载数万名写入营业执照的大额登记投资人。

.............

二、公共网络的作用

1、可以同步或阶段性的把劳动成果转化为提货权。

258:建设公共网络的十个理由[7]


如上图,第一,从创新者的视角看,RMB花出去,就没有了。

但从本地市场的视角,RMB花出去,实际依然在本地,并未减少。

因此,当全省人都参与登记投资,RMB并不会因为投资而减少。

第二,劳动和RMB投入每天都会产生增量资产,这个资产数字量化是股权,股权可以抵押发行与投资额等值的AIC。

如果整个市场承认AIC,那么,第2天的投资将可以用第1天产生的AIC来完成,第3天的投资,可以用第2天劳动产生的AIC完成。

以此类推......

即公共网络会让大家投资的创新项目永续不缺少资金。

请注意,关键是大家投资的创新项目才能拥有这种权力,否则,市场将陷入低水平重复建设。

2、........

更多不再展开。


这个市场中,

很多人真的想投资,也有很多人真的想创新。

但大家却缺少合作与信任的方法。

没有合作和信任,大家各自为战,

几百万烧进去,影子都见不到!

因此,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与其天天盯着金股价格,不如系统学习,耐心守候,等待一个个机会。

在帮助大家孵化与建设新项目的同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财务自由。

258:建设公共网络的十个理由[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