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語專業最後只能當翻譯嗎?上海外國語畢業生迴應填專業盲點

外語專業最後只能當翻譯嗎?上海外國語畢業生回應填專業盲點

2015年,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經國務院授權發佈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明確提出要實現沿線各國“五通”(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而“五通”的前提是語言相通。2016年,《親愛的翻譯官》電視劇播出,翻譯、法語、外語給許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這幾年隨著相關政策的出臺,國家對語言人才的需求激增,相關影視作品的間接宣傳,使得上外、北外這些外語類院校的語言專業成為了眾多高考生的志願優選。

但或許,就如同做生意一樣,當一個行業有大量的人員湧入的時候,往往對這個行業發展的作用是兩面的。這句話,同樣適用在現在的小語種專業上。

通用語種、非通用語種與小語種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所用的最多的外語,便是英語。許多人在界定小語種的時候,總是默認界定除英語外的所有外語為小語種。實際上,在語言類專業中,我們很少會提及到小語種,我們更多地說的是

通用語種與非通用語種

2000年,教育部發布《關於申報外語非通用語種本科人才培養基地的通知》,也將“非通用語”界定為除英語、法語、德語、俄語、日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7種語言以外的語種。因此,或許你對法語、日語甚至是德語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其實在世界範圍內的語言使用情況來看,你所喜歡的已經可以稱得上是“主流”了。

外語專業最後只能當翻譯嗎?上海外國語畢業生回應填專業盲點

外語≠翻譯


這恐怕是我每年都要和填志願的朋友反覆強調的一個概念:外語≠翻譯。可能是受到影視劇的影響,許多人認為學了外語,畢業了就做翻譯是外語類專業學生的常規之路。這樣的想法,其實是對翻譯和對外語的誤解。

首先,在大部分的外語類院校中,翻譯專業大多都是單獨設立的。以上海外國語大學為例,翻譯專業隸屬於英語學院,這一專業的學生從大一開始系統地接受翻譯技能與實踐培訓,並要求學生掌握至少一門第二外語。在法語系、德語系、西語系等院系中,雖然在課程設置中包含了相關翻譯課程,但是對比於系統培訓的翻譯專業來說,二者截然不同。高級翻譯與翻譯更是不能混為一談,除北京語言大學外,極少數院校的高級翻譯學院會在本科生階段招收學生。

其次,翻譯更多地是一個就業方向。對於外語類專業的學生來說,畢業後的去向選擇十分多樣,完全取決於個人的能力與水平。翻譯作為其中之一,並不可謂不好。但是,翻譯行業的要求,並不像影視作品中那般的簡單:幾本本科生一年級階段的教材,還可以作為翻譯標準。恰恰相反,翻譯工作所需要的時間、精力、實踐經歷的沉澱,是常人所難想象的。

最後,當下外語類專業課程設置,並不適合每個人都走翻譯之路。以上外的法語為例,專業核心課程是圍繞著“聽說讀寫”所設置的,包含了精讀、視聽說、寫作等課程。翻譯並不屬於專業核心課程,更多地是作為一個專業補充課程存在。對於從未接觸過專業翻譯的學生來說,想要成為非通用語種譯/口譯的佼佼者,僅依靠院系開設的課程進行學習,所需要投入的時間是難以想象的。

外語專業最後只能當翻譯嗎?上海外國語畢業生回應填專業盲點

外語的就業方向


在傳統概念中,熟練掌握一門外語,是進入外企的一塊敲門磚。但對於外語類專業學生而言,外企已經不再是最優選了。目前的趨勢,外語類專業畢業生每年進入外企的人數是呈下降趨勢,甚至個別院系的個別屆畢業生出現了無人外企就業。外語類專業學生的畢業去向多元:公務員、事業編、國家部委、外企、國企、私企等等。當下,外語類專業學生面臨的就業環境,真可謂是“機遇與挑戰共存”。

機遇是對外語類人才的需求量並沒有下降,挑戰是對外語類人才的要求正不斷上升。

外語作為一門技能性學科的存在,使得這一專業的學生大多都不會有太大的就業壓力。但是,當下的社會所需要的,更多地是一種複合型人才。在人人都可以學外語的時代,你除了外語,有什麼是可以吸引HR的呢?如果你的回答是沒有,那很可能你將面臨“畢業即失業”。

所謂複合型人才,是當下國家和社會的共同需求。它要求學生除掌握自身專業的相關學科知識外,還能夠額外掌握一門學科。比方說,一位國際關係專業的學生,不僅精通掌握國際關係專業知識,還能遊刃有餘地使用一門非通用語種。亦或者,一位法語專業的學生,不僅能夠熟練使用法語,還掌握了相當量的金融知識。這樣的學生,在千篇一律的就業競爭中就能夠脫穎而出。


但,環境的需求,不完全等於培養的方向。


複合型人才已經不算是一個新詞了,從出現到現在已經有五六年時間了。對於外語類專業學生來說,成為複合型人才所需要的改變還太多。比如課程設置,繁重的文學類課程佔據主要地位,哪怕到了大三,考試所要求的還停留於課本文章的翻譯理解;比如專業方向的分類,北外的外語類專業:除文學外,還存在經濟、外交等方向。外交學院的外語類專業,緊密貼合著學校性質。上外的外語類專業,大多隻分了文學與經濟方向,經濟方向的同學仍然要學習文學方向的課程。同一類型的課程時間過多,就會壓縮限制學習其他學科的時間。

因此,當下的外語類專業學生要想成為複合型人才,更多地是要把自己當作一塊海綿。在有限的時間內,去吸收額外的非課程知識。這是與複合型人才的培養方法所違背的。不過,也不要過於悲觀,社會需要的是會學習的人才,勤奮肯學在任何一個時期都不會是錯的。如果看完這篇文章,你依然對外語抱有極大興趣,在成績允許的情況下,歡迎你報考上海外國語大學。


外語專業最後只能當翻譯嗎?上海外國語畢業生回應填專業盲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