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夢丨楊利偉:為全人類的進步,星辰大海的征途怎能沒有你

文丨迪米兒

中國航天夢丨楊利偉:為全人類的進步,星辰大海的征途怎能沒有你


2020年是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50週年,也是“中國航天日”設立的第5年。

今年4月24 日,是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50週年的紀念日,也是第5箇中國航天日。

在中國航天史上,這是一個劃時代的、有重大意義的歷史性時刻,它開啟了中國人探索太空的新紀元。

在其成功的背後,正是依靠廣大航天工作者幾十年如一日的淡泊名利、默默奉獻,才鑄就了中華民族征服太空的一座座里程碑。

在這個紀念日裡,讓我們再次重溫中國航天,初創期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中國航天夢丨楊利偉:為全人類的進步,星辰大海的征途怎能沒有你


01 致敬先輩


1958年5月17日,毛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上發出了“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的號召,併為此項目撥款兩億元人民幣。

負責任務的中國科學院,將人造衛星項目列為1958年第一項重點任務,代號“581”。

並組建以錢學森和地球物理學家趙九章為首的工作組。成立了第一至第三研究院,分別負責運載火箭、控制系統、探測儀器及空間物理的研究與設計工作。

我們的中國航天人,就這樣在沒有經驗、沒有資料參考的情況下,懷揣著對發展科技的熱忱與航天夢的追求,開始了艱難的探索之旅。

那時的中國一窮二白,GDP總額不足美國一成,科技落後,工業基礎薄弱,別說衛星和飛機了,連造汽車都不敢想。連蘇聯科學家,都認為中國研造衛星是天方夜譚。

中國航天夢丨楊利偉:為全人類的進步,星辰大海的征途怎能沒有你


中國導彈技術還處於仿製的階段,科研人員想要解決搭載衛星升空的運載火箭問題,卻發現運載火箭遠比導彈更復雜。

中央經過全面的利弊權衡之後,就暫停了衛星的設計與研製,決定集中力量先攻克導彈和探空火箭的核心技術,作為後期研製運載火箭去積累經驗。

探空火箭,是一種比較特殊的運載工具,體積比運載火箭小,成本更低。它比探空氣球飛得高、比低軌道運行的人造地球衛星飛得低,是30~200公里高空的有效探測工具。

探空火箭主要作用是,獲取的資料可用於天氣預報、地球和天文物理研究,為彈道導彈、運載火箭、人造衛星、載人飛船等飛行器的研製提供必要的環境參數,還可用於某些特殊問題的試驗研究。

為了正常的開展工作,王希季院士和他的團隊,嘗試了一切辦法。

他們把小鬧鐘、自行車的打氣筒都改造成了探空火箭的零件和工具。繪製了上千張圖紙,進行了數百次的地面試驗。

終於在1960年2月19日將中國第一顆液體燃料探空火箭發射升空。此行為運載火箭的研製,積累了重要的數據和經驗。

中國航天夢丨楊利偉:為全人類的進步,星辰大海的征途怎能沒有你


另一邊,錢學森院士帶領的團隊,也解決了導彈在技術上的難題。接下來,東風一號、東風二號相繼試驗成功。這意味著中國的導彈技術,從最初的仿製已轉為自主研製。

1964年6月29日,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枚導彈,發射成功。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中國航天夢丨楊利偉:為全人類的進步,星辰大海的征途怎能沒有你


1967年,中國將第一顆衛星命名為“東方紅一號”,將第一枚運載火箭命名為“長征一號”。

東方紅一號屬於科學探測性質的試驗衛星,外型為近似球體的72面體,直徑1米,重150公斤,計劃在1970年左右發射。

這顆衛星的任務,是要為中國今後發展對地觀測、通信廣播、氣象預報等各類應用衛星奠定技術和實踐的基礎。

隨著中國在導彈和探空火箭領域不斷取得的技術突破,運載火箭的條件也已成熟。

中國航天夢丨楊利偉:為全人類的進步,星辰大海的征途怎能沒有你


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酒泉衛星發射場內,隨著劃破夜空的一聲巨響,長征一號火箭直衝雲霄,它搭載著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

繼原子彈和導彈發射成功後,中國人終於實現了兩彈一星的夢想,標誌著中國正式開啟了航天征程。

中國航天夢丨楊利偉:為全人類的進步,星辰大海的征途怎能沒有你


在當年的五一國際勞動節,天安門廣場上人頭攢動,人們都在翹首企盼著,目睹播放《東方紅》樂曲的衛星遨遊太空。

事實上,只有少部分的專業人士憑肉眼觀察到了衛星,老百姓更多的是為這來之不易的科技果實而感到自豪。

老一輩科學家在相當於窒息的壓力下,用愛國和信仰的動力,完成中國人民的壯舉,可歌可泣。

中國航天夢丨楊利偉:為全人類的進步,星辰大海的征途怎能沒有你


02 航天曆史時刻


1970年4月24日,我國用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發射了東方紅一號衛星,標誌著我國成為第五個掌握自主發射衛星的國家。

中國航天夢丨楊利偉:為全人類的進步,星辰大海的征途怎能沒有你


1975年11月26日,我國發射了第一顆返回式衛星,我國是繼美蘇後第三個掌握返回時衛星的國家。

1992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啟動。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被確定為載人航天發射場。

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神舟一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順利升空。

2001年1月10日凌晨,神舟二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發射成功,飛船在軌飛行近7天后返回地面。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發射升空,於4月1日返回地面。

2002年12月,神舟四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發射升空。

中國航天夢丨楊利偉:為全人類的進步,星辰大海的征途怎能沒有你


2003年10月15日9時整,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成功發射。

38歲的中校航天員楊利偉,乘坐中國第一艘自行設計製造的載人飛船飛向太空。中華民族幾千年的飛天夢終於成真,中國成為繼俄美之後第三個將航天員送上太空的航天大國。

中國航天夢丨楊利偉:為全人類的進步,星辰大海的征途怎能沒有你


2005年10月12日,我國第二艘載人飛船神舟六號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成功發射。(費俊龍、聶海勝)

中國航天夢丨楊利偉:為全人類的進步,星辰大海的征途怎能沒有你


2008年9月27日,我國第三艘載人飛船神舟七號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成功發射。(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

中國航天夢丨楊利偉:為全人類的進步,星辰大海的征途怎能沒有你


2012年6月29日上午10時許,在圓滿完成所有在軌任務後,搭乘3名航天員的神舟九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平安返回,為本次航天任務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王兆耀用12個字來評價這次任務:結果圓滿、過程完美、成果豐碩。

中國航天夢丨楊利偉:為全人類的進步,星辰大海的征途怎能沒有你


神舟九號和天宮一號的交會對接圓滿完成,它創造了多個第一:這是中國火箭和飛船首次重大改進以後的第一次載人飛行,也是中國航天員首次操控對接,同時還是,女航天員第一次上天,並且整個飛行時間也是中國載人航天有史以來最長的一次。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已經實施了20年,通過10次飛行試驗,中國已經成功突破和掌握了載人航天的三大基本技術:載人天地往返,航天員空間出艙和空間交會對接技術。

現在,可以說,中國和美國、俄羅斯在自主載人航天俱樂部裡已經成為“三足鼎立”的態勢,從此,中國人真正開啟了“天上人間”的生活。

我們中國航天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在於我們有一個不怕吃苦,不怕困難的團隊,他們是中國的脊樑,相信在這精神的帶領下,我們的祖國將越來越強大。

中國航天夢丨楊利偉:為全人類的進步,星辰大海的征途怎能沒有你


03 思考


一、我們在經濟還比較落後的情況下,為什麼還要花那麼多錢去搞人造衛星這種高新科技呢?

歷史上的三次技術革命證明: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哪個國家在科技革命中佔了優勢,哪個國家就會在此後立於不敗之地。

因此,新時期的中國即使在經濟還相對落後的情況下,仍要拿出大筆資金去瞄準世界的科技前沿,跟蹤新科技發展的進程,為21世紀的中國經濟更加繁榮,戰略更加主動創造條件。

中國航天夢丨楊利偉:為全人類的進步,星辰大海的征途怎能沒有你


二、神舟5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意味著什麼?

飛天英雄楊利偉代表中華民族實現了時代遨翔太空的夢想;是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是“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成果 。

證明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中國科學界共同努力的結果;是中國人民 團結合力的象徵;是新中國參加新科技革命競爭的表現;是中國共產黨正確領導的 碩果;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集中體現。

中國航天夢丨楊利偉:為全人類的進步,星辰大海的征途怎能沒有你


從東方紅一號衛星高歌雲霄,到神舟載人飛船遨遊星河,再到“嫦娥奔月”,“天宮神八”交會對接,一院用了40年的時間,解決了若干項火箭技術難題,實現了運載火箭技術的跨越式發展。

2010年,一院歷史性地完成了自主研製的運載火箭的百次發射,這一年中國航天發射次數與美國並列位居世界第二,中國航天發射技術進入世界先進水平。

中國航天正是著力於自主創新,以界他國而自立於世界,以界他時而自立於當代,從這一點來看,載人航天精神又具有普遍性和借鑑意義。

加加林說:宇宙航行不是一個人或某群人的事,這是人類在其發展中合乎規律的歷史進程。

中國航天夢丨楊利偉:為全人類的進步,星辰大海的征途怎能沒有你


結語


楊利偉說:為了全人類的和平與進步,中國人來到了太空。

中國航天人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

航天人艱苦奮鬥、自主創新、自強不息激勵參與科技創新事業,是每個青少年學習的榜樣。

星辰大海的征途上怎能沒有你?我們再次邀你一同前行。

中國航天日,不忘航天英雄,以航天英雄為榜樣,向他們致敬。

中國航天夢丨楊利偉:為全人類的進步,星辰大海的征途怎能沒有你


-End-

▶︎作者:迪米兒 #中國航天日#

愛閱讀,有一分熱發一分光,不斷為大家分享成長乾貨,願我們攜手前行。

備註:文中所有圖片均來源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