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特写|从浩瀚空天到神秘海渊 五四之际,“青年说”让这群年轻人碰撞思想

“大家可能会问,我们的北斗用在什么地方了?是不是仍在建设却没投入应用?”来自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的陆新颖在题为《我们的星辰,是北斗》的演讲中说道,“其实并不是。根据我们去年的统计,导航型的芯片销售量已经突破1亿。我们现在用的国产手机,同时接收各大导航系统的信号,北斗也在其中。”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共青团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委员会与中科院微小卫星重点实验室联合上海科技大学、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共青团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委员会以及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碳数据与碳评估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以“从浩瀚空天到神秘海渊,科技与应用的思想碰撞”为主题的“青年说·科技沙龙”系列活动。

新民特写|从浩瀚空天到神秘海渊 五四之际,“青年说”让这群年轻人碰撞思想

图说:张永合研究院致辞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这场空天海地智的跨域交流,有深空科学的遐想、翱翔蓝天的逐梦、也有海洋深潜的奇旅、科技应用的漫谈。“举办这样的活动,就是为了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发挥敢想敢为的创新精神,登上主讲的平台,解读前沿科技,探讨创新文化。”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院长专项助理张永合研究员是“青年说·科技沙龙”的创始人,他说希望发挥上海科创中心平台优势,联合各单位创新力量,打造青年活力互动的平台。

“去年甘肃省永靖县发生了一起黄土滑坡,通过高精度北斗监测系统,提前两天发出了黄色预警,并且在事故发生前40分钟发出了红色预警,并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村民及时疏散。”每次说起北斗,陆新颖的语气里都流露着自豪,“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北斗还应用于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的建设中,基于北斗系统的高精度定位,工地大部分的测量得以一次完成。”

这场“青年说·科技沙龙”在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位于张江的研发大楼里举办。一走进门,一面蔚蓝的“卫星墙”吸引着来访者的目光。“在这里,我的工作体悟就是‘无远弗届,巨细靡遗’。”同样来自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的蔡志鸣在演讲结尾如是说。他是我国首颗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实验卫星“太极一号”的卫星系统副总设计师。在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像他这样的勇挑大梁的年轻人有很多,“承国家之志,铸时代新星。”大厅墙上的十个大字,鞭策着这支平均年龄34岁的年轻队伍不断前行。

“盖奇是一名美国工人,因为意外,一根钢管从他穿过了他的大脑。他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可大家慢慢发现,盖奇好像变了个人,他变得喜怒无常、放纵粗俗。”来自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王天威从1845年的故事讲起。后来的研究发现,盖奇损伤的是大脑前额叶区,这里被证明是负责人的社交活动的抉择以及行为结果的预期等。“盖奇的例子很好描述了神经科学研究历程的缩影。我们的研究通常始于一个特例,这样一个特例引发的现象,引起人们对于特定脑区功能的兴趣。科学家通过不断对这个现象的思考以及设计和改良实验,一步步去逼近现象背后的本质。”

来自上海科技大学的石志儒感慨,对于科研人员来说,这是一个好时代。各类平台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非常多的机会来实现梦想。“我们的数字孪生技术已经在学校等多个场景运用,未来我们希望通过这套技术,让大家实现一网逛全球的目标。”

新民晚报记者 郜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