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教皇向蒙古大汗求饒 卻因態度太差被這樣霸氣回懟

文/樂布斯

先進者的底氣來自實力,落後者的底氣來自無知。

13世紀初蒙古橫掃歐亞大陸,兵峰直逼多瑙河。

羅馬教皇向蒙古大汗求饒 卻因態度太差被這樣霸氣回懟

蒙古西征

彼時的西歐各國都處於天主教的控制之下,蒙古的入侵對羅馬教廷的統治造成了巨大的威脅。

1245年羅馬天主教會在里昂召開會議,教皇英諾森四世決定派遣教廷專使與蒙古人修好,並希望用宗教感化蒙古,使之成為基督教國家。

羅馬教皇向蒙古大汗求饒 卻因態度太差被這樣霸氣回懟

蒙古人吊打歐洲國家

但對於蒙古大汗來說,基督教其實並不是一個新鮮的東西

唐時,基督教聶斯托利教派就已經傳入中國,形成景教。

聶斯托利是當年的君士坦丁堡大主教,他主張二性二位說,認為基督具有兩個位格,否認他的神性和人性的統一。

在431年的舉行的以弗所公會議上,君士坦丁堡主教聶斯托利在與羅馬主教的政治鬥爭中失敗,被革除教籍,他的主張也被判為異端。

基督公教的迫害迫使聶斯托利派基督徒被迫向東逃離,紮根波斯。

羅馬教皇向蒙古大汗求饒 卻因態度太差被這樣霸氣回懟

以弗所公會議審判聶斯托利

後來,唐太宗時期波斯人阿羅本將聶斯托利派基督教傳入中國。

聶斯托利教派的基督徒自稱為景教徒,意思是光明正大之教。

唐太宗寬容的宗教政策,讓景教在中國生根發芽;

而景教順應了中國的國情和文化,將上帝觀念與儒家的忠孝思想結合,於是信者日眾,逐漸開枝散葉。

羅馬教皇向蒙古大汗求饒 卻因態度太差被這樣霸氣回懟

唐朝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雖然後來唐武宗下令禁佛殺僧,殃及外來宗教,中原地區的景教傳播也遭禁止。

但這並不影響景教在北方的遊牧民族中繼續流傳,包括蒙古人在內許多遊牧部落都信奉景教。

等到蒙古帝國崛起時,景教依然在蒙古人內部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幫助拖雷一脈奪得皇位的女人,蒙哥、忽必烈和旭烈兀的生母——別吉太后,就是一個虔誠的景教徒。

元史中也記載了她去世後,後人為她祈禱做禮拜的事。

羅馬教皇向蒙古大汗求饒 卻因態度太差被這樣霸氣回懟

北京元代十字寺(景教教堂)遺址

而元定宗貴由的母親,窩闊臺的遺孀乃馬真後,也信奉景教。

足以證明,當時蒙古統治者不僅對基督教相當瞭解,而且與基督教異端聶斯脫利教派走得很近。

羅馬教皇向蒙古大汗求饒 卻因態度太差被這樣霸氣回懟

元代墓葬中的十字圖案

而羅馬教皇天真地以為可以讓蒙古人改信羅馬公教,完全是痴人說夢。

1246年,教廷專使、方濟各會會士柏朗嘉賓,歷經一年多的跋山涉水,終於來到了蒙古大都和林。

柏朗嘉賓到達時,恰逢太后乃馬真後去世,窩闊臺的兒子貴由繼位,是為元定宗。

羅馬教皇向蒙古大汗求饒 卻因態度太差被這樣霸氣回懟

元定宗貴由

在和林,柏朗嘉賓向貴由遞上了羅馬教廷的信。

而這封信寫得相當可笑。

信中說,蒙古人入侵基督教國家並濫殺無辜,罪孽深重,最終一定會被天主譴責;

而想要免遭懲罰,唯一的辦法就是立刻懺悔,皈依天主,爭取寬恕……

嗯?

您咋硬是把求和信寫出了勸降信的氣概?還真是嫌自己死的不夠快啊……

請允許我先笑為敬

羅馬教皇向蒙古大汗求饒 卻因態度太差被這樣霸氣回懟

而貴由的回覆如下:

……

然既欲講和,爾教皇、皇帝、國王及各城市之有權勢者,皆須火速來此議和,聽候朕之回答及朕之意旨。爾之來書,謂朕及臣民皆須受洗,改奉基督教。朕可簡略告爾,朕實不解,為何必須如此也。

……

彼等不守上帝及成吉思汗的教訓,相聚為不善,殺戮我國使,故上帝震怒,命滅彼國,而將彼人交入朕手也。若非上帝所使,人對於人,何能如是乎?爾等居住西方之人,自信以為獨奉基督教而輕視他人。然爾知上帝究將加恩於誰人乎?朕等亦敬事上帝。賴上帝之力,將自東徂(音cú)西,征服全世界也。朕等亦人,若非有上帝之力相助,何能成功耶?

意思就是,因為你們惹惱了上帝他老人家,所以由我來懲罰你們;

而我們蒙古人正是得到了上帝的旨意和相助,所以才戰無不克,征服全世界;

所以上帝究竟愛誰,你們還沒看明白嗎?

至於你要講和,就麻溜地滾過來跪下,說什麼讓我信你們的教,做夢!

總而言之就一句話:

羅馬教皇向蒙古大汗求饒 卻因態度太差被這樣霸氣回懟

簡直不能更霸氣

其實,這樣的衝突本質上是文明之間的不理解。

當時的基督教文明無法理解東方文明中凌駕於一切之上的君權,套用自己的價值觀去理解對方的思維,最終貽笑大方。

而此後清朝發生的馬噶爾尼訪華乃至鴉片戰爭,本質上也是文明衝突。

羅馬教皇向蒙古大汗求饒 卻因態度太差被這樣霸氣回懟

既然不理解,不如直接下場掰掰手腕,誰力氣大誰說了算。

所謂落後就要捱打,而失敗的那方就要承擔一切後果了。

對此你怎麼看呢?

歡迎評論區留言與我討論哦~

我是樂布斯

關注我,每天看一點歷史冷知識!

別忘了點贊、轉發、評論三連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