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以升:因家外有家,正妻最終抑鬱而終,長子至死不肯與他往來

人生有時候就是一個偶然的決定,影響一個人此後的命運,是偶然也是註定。

人總要為自己所做的決定負責任,總要能都承擔得起後果。

茅以升:因家外有家,正妻最終抑鬱而終,長子至死不肯與他往來

被譽為"中國橋樑之父"的茅以升,在"知天命"的年紀,因為一個決定,不僅影響了他後半輩子的命運,還將自己心愛的兩個女人牽扯其中,深受其害。事業上建功卓著的茅以升,在愛情上卻沒能做到專一。

門當戶對的婚姻

茅以升的結髮妻子是戴傳蕙,1912年兩人經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結為夫妻,這一年茅以升17歲,戴傳蕙18歲。戴傳蕙出生於江蘇揚州一個詩書之家,父親戴祝堯是一位教師,文學水平和書法在當地都享有很高的聲譽。而茅以升的父親是光緒年間的秀才,學識大家。茅戴兩家堪稱門當戶對,茅以升與戴傳蕙的姻緣也是兩情相悅,被周圍人所看好的。

茅以升:因家外有家,正妻最終抑鬱而終,長子至死不肯與他往來

戴傳蕙知書達理,面容姣好,小家碧玉是典型的江南女子。茅以升初見時就很歡喜。結婚時,茅以升送給戴傳蕙一本《浮生六記》,大概是希冀自己的婚姻,能如同沈復與芸娘般,相知相守,攜手一生。不得不說,這位橋樑界的科學家,也有一顆浪漫的心。

婚後,茅以升繼續追求學業,先去唐山再出國赴美留學。而在此期間,妻子戴傳蕙也生下了長子茅于越,留在家中與公婆生活在一起。戴傳蕙性格溫和,從來不提什麼過分的要求,公婆顧念兒子在外留學,兒媳一人帶孩子頗為辛苦,對她也是關心備至、照顧有加,雙方相處甚好。等到茅以升回國找到工作後,兩人有了自己的小家,日子過得和和美美,丈夫在外奮力工作,妻子在家照料孩子。生活就這樣慢慢繼續,兩人也逐漸有了六個孩子。

茅以升:因家外有家,正妻最終抑鬱而終,長子至死不肯與他往來

茅以升的前半生可謂是順風順水,令人羨慕。無論是自己在外求學亦或是歸國後工作,都有賢內助戴傳蕙照料一切生活起居,相夫教子。妻子的無私奉獻得以讓茅以升無後顧之憂,專心工作,一心撲在中國的橋樑事業上,如果生活軌跡沿著這個方向繼續向前,則兩人的婚姻肯定是一段佳話,為後人嚮往讚揚。然而,生活總免不了節外生枝,半路出現岔路,從此再也無法延續之前的方向。

節外生枝,婚內背叛

茅以升:因家外有家,正妻最終抑鬱而終,長子至死不肯與他往來

1946年,茅以升奉命前往上海工作,而妻子戴傳蕙與孩子則繼續留在南京,自此夫妻二人兩地分居。在此期間,經朋友介紹,茅以升認識了正值青春年華的權桂雲,年近50多歲的茅以升,被眼前這個花季少女深深吸引住了,浪漫的心再次盪漾起漣漪。而權桂雲也深深仰慕面前這位腹有學識、面容和善的男人,彼此的傾心讓兩人很快義無反顧地在一起了。

隨後,茅以升因貪圖美色背叛了自己的正妻,與權桂雲秘密過起了甜蜜的兩人世界,並在不久後生下小女兒茅玉麟。在此期間,茅以升除了對結髮妻子戴傳蕙隱瞞了婚外另有情人的事實,對戴傳蕙一如既往,關心疼愛。然而,總有東窗事發的一天。

1950年,突如其來的"忠誠老實運動",打破了茅以升長久以來相安無事、平靜溫和的生活。運動一經開展,每個人都要將自己的隱私講出來,迫於外界的壓力,茅以升不得不對組織交代他另有外室的事實,不久,也向妻子戴傳蕙坦白了這件事情。

丈夫竟然有外遇,這無疑讓戴傳蕙震驚不已也痛心不已。在自己眼裡,丈夫為人正直,對自己也疼愛有加,婚後兩人一直和睦相處、甚是融洽。而自己也是相夫教子,全心全意照顧丈夫與孩子,從未有半點對不住丈夫之處,丈夫怎麼會有外遇?這讓戴傳蕙無法接受,也無法理解,自此直至去世她都無法釋懷。

茅以升:因家外有家,正妻最終抑鬱而終,長子至死不肯與他往來

茅以升的所作所為就像一把匕首插入了戴傳蕙的心,心碎了就再也無法癒合了。戴傳蕙的抑鬱症再次復發,並且日益嚴重,終日鬱鬱寡歡。其實,早在1934年,茅以升接受任命修建錢塘江大橋時,戴傳蕙的精神就已經開始顯現出異常。

由於婚後戰亂不斷、一家老小輾轉漂泊,5個孩子全由戴傳蕙一人操勞,身心已經疲憊不已。而茅以升在任鎮江水利局長期間,發生堤壩倒塌事件,丈夫對此事要負責任,此事使戴傳蕙受到了驚嚇,但當時並未發病。

直到丈夫接任建錢塘江大橋這一項目,困難重重,戴傳蕙擔心丈夫再遇麻煩,為此焦慮不已,抑鬱便開始顯現出來,並且出現自殺傾向。在此期間,戴傳蕙幾次自殺未遂,幾次輕生就是不願見到丈夫身敗名裂。最後,大橋修好,戴傳蕙的病也不治而愈。戴傳蕙此次抑鬱完全是由於擔心丈夫,太過憂慮導致的。病好後直至1950年,她再也沒有復發過,一家幾口和和美美,生活過得簡單而又快樂。

然而,丈夫的外遇對戴傳蕙而言,無疑是突如其來的打擊,猶如一聲巨雷徹底擊垮了戴傳蕙。

憂鬱症再次復發,此後戴傳蕙臉上再也沒有出現過笑容。1967年,她在痛苦與心力憔悴中鬱鬱而終。

子絕父情,至死都未取得孩子原諒

茅以升與戴傳蕙育有六個子女,茅以升的外遇不僅讓妻子在抑鬱中傷心離去,也給這幾個孩子留下了痛苦的陰影。令孩子們更為傷心的是,在母親離世不久,茅以升就不顧眾人反對,堅持把外室妻女權桂雲與茅玉麟接到家中一起生活。父親的這一舉動招致孩子們更加深重的怨恨,尤其是長子茅于越。由於茅以升工作繁忙,茅于越出生時便只有母親一人撫養,可以說他是由母親一手養大。

茅以升:因家外有家,正妻最終抑鬱而終,長子至死不肯與他往來

母親去世時,茅于越未能見她最後一面,這成為茅于越一生的遺憾,母親的離世,讓茅于越更加無法原諒父親的所作所為,對父親愈發怨恨。所以後來他得以回國,寧願住賓館也不願回家住。即使後來權桂雲帶女兒茅玉麟回蘇州老家暫住,茅于越態度堅決,直言自己寧死也不會回父親家中住,想見他來賓館,父親也不例外。

子女們的反對和怨恨,也讓權桂雲深感痛苦,認為一切皆是衝自己而來,痛苦不已,後來也在憂鬱中逝去。而茅以升呢?晚年生病臥床不起,唯有小女兒茅玉麟陪在身邊,其餘六個孩子怨恨父親,不願來看他。直到茅以升臨終前,六個子女也沒有來給他送終。

茅以升:因家外有家,正妻最終抑鬱而終,長子至死不肯與他往來

子女與自己的怨結成了茅以升的心結,茅以升在臨死前,最大的心願就是取得孩子們的諒解,尤其是長子茅于越的原諒。然而這只是幻想罷了。小女兒為了了結父親的心願,假借茅于越的手筆給茅以升寫了封諒解信。茅以升看完了這封信,誤以為長子原諒了自己,才在老淚縱橫中安然逝去。

茅以升自己所做的一個錯誤的決定,傷了兩個女人的心,他愛戴傳蕙,也不捨權桂雲,結果導致這兩個女人都因他鬱鬱而終;他的孩子們也深受其害,母親的逝去,讓他們一輩子都無法原諒父親的所做作為,父親臨死前都沒有去送終;而茅以升自己呢?本可以與結髮妻子戴傳蕙結一人心,相濡以沫一輩子,卻節外生枝,傷人傷己。

尾聲

一輩子能遇到一個知心人,實屬莫大的幸運。得此一人,應倍加珍惜,攜手共度餘生。在這個喧鬧繁雜的時代中,願我們都能珍惜眼前人,兩情相悅,自此天涯海角共相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