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出家人不問世事?看看雲岡石窟雕的是啥?居然還有憨豆先生?

其實,北朝佛教藝術的最高水平的代表還不在敦煌。

在哪裡?

在北朝第一個王朝北魏的都城。

歷史上,北魏有過三個都城:

386年道武帝拓跋珪建代國,定都盛樂(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

398年拓跋珪改國號為“魏”,遷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

493年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

盛樂就不用提了,當時拓跋珪剛剛立國,還顧不上宗教這塊。

過了十幾年,政治平穩,經濟發展了,就挪個更好的地方——遷都了。

遷都後的平城,是中國北方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西域與中原交易、交流的樞紐,妥妥的國際化大都市。

日本的平城、朝鮮的平城都是學咱們陝西大同平城的。


誰說出家人不問世事?看看雲岡石窟雕的是啥?居然還有憨豆先生?


誰說出家人不問世事?看看雲岡石窟雕的是啥?居然還有憨豆先生?

中國山西平城遺址


誰說出家人不問世事?看看雲岡石窟雕的是啥?居然還有憨豆先生?

日本奈良平城宮跡


誰說出家人不問世事?看看雲岡石窟雕的是啥?居然還有憨豆先生?

朝鮮平安南道平城


作為統治者來說,遷都後,摟草打兔子,把宗教思想這塊也弄下也是個順手的事兒。

據記載,當時平城有寺廟上百所,僧尼三千餘。

其中最出名的,除了“天下第一”的永寧寺,“京華壯觀”的天宮寺以外,就是“四大名窟”之一的雲岡石窟了。


誰說出家人不問世事?看看雲岡石窟雕的是啥?居然還有憨豆先生?

雲岡石窟位於現在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約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

它依山開鑿,東西綿延約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餘軀,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最先開鑿的叫做“曇曜五窟”,也就是現在編號為第16-20號的石窟。


誰說出家人不問世事?看看雲岡石窟雕的是啥?居然還有憨豆先生?


誰說出家人不問世事?看看雲岡石窟雕的是啥?居然還有憨豆先生?

主持修建的是一位法名曇曜的和尚。

曇曜是北魏文成帝拓跋浚[jùn]的帝師。

拓跋浚就是唐嫣主演的古裝電視劇《錦繡未央》的男主角。羅晉演的那位——這麼一說就明白了吧?


誰說出家人不問世事?看看雲岡石窟雕的是啥?居然還有憨豆先生?


誰說出家人不問世事?看看雲岡石窟雕的是啥?居然還有憨豆先生?

曇曜雖然是出家人,但對於人情世故還是很精通的(不然怎麼能成為帝師?)。

他很清楚甲方粑粑的潛在需求,所以他在前期設計時就將五個石窟內的主要造像定位為北魏的五世帝王,說造窟主要是為五帝祈福,宣揚了皇帝“即是當今如來”的思想。

曇曜五窟規制宏大,呈橢圓形平面。

窟內雖然寬敞,但主要造像異常高大,佔去大部分空間,讓人感覺無比威嚴和隱隱的壓抑。

造像均粗壯雄偉,面型方圓,鼻樑直挺,衣紋處理簡潔,既有漢代雕像的質樸,又有古印度犍陀羅藝術的流暢寫實。

其中,16窟的造像身穿鮮卑服裝,胸前飾領結,兩眼有神,顴骨高突,體格健壯,被西方遊客譽為"美男子"。

嗯,這位“美男子”就是照著文成帝的樣子雕的。

——這曇曜很能領會領導意圖嘛,朕心甚悅!


誰說出家人不問世事?看看雲岡石窟雕的是啥?居然還有憨豆先生?

雲岡石窟第16窟主佛立像

可曇曜五窟,也是整個雲岡石窟中最為人所知、最具代表性的,還不是16窟的這個造像,而是20窟的釋迦坐像。

該造像高13.7米,面形豐圓,薄唇高鼻,神情肅穆。

佛像安然端坐,雙肩寬厚,袈裟右袒。


誰說出家人不問世事?看看雲岡石窟雕的是啥?居然還有憨豆先生?

雲岡石窟第20窟大佛

普及一下知識:

這種“右袒式”造型來自於印度馬吐臘地區造像

——衣服從左肩斜披而下,衣服的邊緣搭在右肩頭,右胸及右臂都裸露在外,這樣方便勞作行動。

現在印度的佛教徒日常還是如此穿著。


誰說出家人不問世事?看看雲岡石窟雕的是啥?居然還有憨豆先生?

佛像背後的大焰紋和坐佛、飛天等浮雕都十分華美,把主佛襯托得更加剛健雄渾。

這尊佛像據考證就是北魏開國皇帝道武帝拓跋珪的形象。

古人稱讚它“雕飾奇偉,冠絕一世",充分反映了北魏佛教造像的宏偉氣勢,代表了北朝早期佛教造像藝術的最高成就。

直到現在,它也是雲岡石刻的象徵,雲岡石窟的門票、明信片、郵票上全是它。


誰說出家人不問世事?看看雲岡石窟雕的是啥?居然還有憨豆先生?


誰說出家人不問世事?看看雲岡石窟雕的是啥?居然還有憨豆先生?

還有一處容易被人忽視,也頗有意思的雕像在第18窟。

這是一個佛弟子像,看看他深目高鼻,是不是很像憨豆先生?

這就是印度乃至希臘化風格在雲岡石窟的典型代表。


誰說出家人不問世事?看看雲岡石窟雕的是啥?居然還有憨豆先生?

18窟佛弟子像


曇曜五窟的開鑿,起到了模範帶頭作用。

不但北魏皇家持續投資,還吸引了王公大臣、官吏商賈、善男信女的廣泛民間資金。

哪怕自己個人錢不夠,還可以家族、社團集資嘛。

於是從公元460年到524年,前後60多年,北魏舉全國之力,修成了雲岡連同周邊的鹿野苑、青磁窯、魯班窯、吳官屯、焦山寺等在內的武州山石窟寺集群。

這種修建石窟的熱情,一直延續到孝文帝遷都洛陽,又在洛陽修建了龍門石窟——這個咱們下回再說。

總之,雲岡石窟彙集了中外巧匠的智慧汗水和北魏全民的精神寄託,造就了一座印度及中亞佛教藝術向中國佛教藝術發展的歷史博物館。

在雲岡石窟的修建中,佛教美術的普及和北魏的漢化進程同步,工匠和藝術家們一方面吸收外來技巧,一方面融匯漢族本土風格,互相促進,讓石窟藝術漸漸走上了“中國化”的道路。

雲岡石窟被譽為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寶庫,堪稱公元5世紀中國石刻藝術之冠。

本文是《趣談中國漢字/書法史》姊妹篇,《笑畫中國美術史》(暫名)系列文章。每篇一分鐘,收穫受用一生的知識,你值得擁有!加關注看之前文章,及時提示更新。轉載請標明出處,歡迎出版社與我聯繫。

誰說出家人不問世事?看看雲岡石窟雕的是啥?居然還有憨豆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