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就明白的美國獨立戰爭(一)

對一個國家而言,沒有什麼比立國之戰更能熔鑄她的性格;理解一個國家,沒有什麼比獨立之戰更能反映她的本色。

美國獨立戰爭是美利堅合眾國的起點,也是美國的性格底色和行為基調。戰爭可能是世界上最複雜的運動,看明白了美國獨立戰爭,差不多就看明白了美國的一半。

在長達八年的時間裡,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通過戰爭手段與宗主國英國徹底決裂分離,了結了彼此一百多年的恩恩怨怨,從此走上了在北美大陸上200多年的獨立存在。

長久以來,美國獨立戰爭一直就被塑造成神話和傳奇,一個以弱勝強、以劣勝優的戰爭神話,一個反抗殘暴壓迫、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傳奇,成為美國民族記憶的一部分。

一看就明白的美國獨立戰爭(一)

然而,正處於上升期“日不落帝國”怎麼就那麼不堪一擊?美國究竟是如何贏得了這場戰爭呢?

一個國家的歷史,終究是人的歷史;一場戰爭的勝負,結局畢竟是人的不同命運,或輸或贏,或因擁有而歡快,或因失去而悲傷,甚至有的人,連表達歡樂與悲傷的資格都不存在了。

我們先從這場戰爭的美方統帥——北美大陸軍的總司令喬治·華盛頓說起。

大陸軍總司令

18世紀70年代,北美13個殖民地還不是一個國家,全部人口加起來大約有250萬人。

後來有一種說法,當時的北美居民中大約有三分之一是反英派,美國成立後把這些人稱為“愛國者”;有三分之一是忠誠於英國王室的托利黨人,他們叫做“效忠派”;還有三分之一保持中立,既不支持英國,也不支持獨立,是逍遙派,但有時他們也會像牆頭草一樣,前兩派哪一派佔了上風,他們就選邊站隊。

反英派還是效忠派,這種涇渭分明的劃分是在七年戰爭之後,北美殖民地和英國之間矛盾加劇後才出現的。七年戰爭發生在1756年到1763年,是分別以英國和法國為盟主的歐洲兩大軍事集團之間為爭奪海外殖民地而進行的一場大規模戰爭,戰場遍及歐洲大陸、地中海、北美、古巴、印度和菲律賓等地。由於參戰國家眾多、加上戰爭範圍涉及歐、亞、北美大陸,規模空前,溫斯頓·丘吉爾認為這才是真正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一看就明白的美國獨立戰爭(一)

英國和法國在北美的爭奪中,印第安人和法國人結成同盟,英屬殖民地民兵幫助英國正規軍作戰。戰爭結束後,法國將加拿大、印度割讓給英國,西班牙將佛羅里達割讓給英國,英國成了最大贏家,控制了北美東部地區。在北美英屬殖民地,這場戰爭被稱為法印戰爭。

在七年戰爭之前,喬治·華盛頓應該算是在殖民地體制內成長起來的人物,是英國殖民地體制的受益者。

英雄不問出處

華盛頓1732年2月22日出生在弗吉尼亞州波托馬克河畔的威斯特摩蘭郡。他的祖先約翰·華盛頓是1657年從英國到弗吉尼亞殖民地的拓荒者,到華盛頓是第四代。經過幾代人的奮鬥,華盛頓11歲父親去世的時候,給他留下了大約10000英畝土地,這在當時的弗吉尼亞也只能算是一箇中產階級的資產。

華盛頓一沒有出生在貴族家庭,二不沾顯赫官宦,他在22歲就當上了弗吉尼亞民兵上校團長,在體制內有了軍銜,靠的是三個貴人相助。

一看就明白的美國獨立戰爭(一)

上校軍銜是很高的榮譽,因為在老歐洲的傳統中,只有貴族才有資格當軍官。

第一個貴人,是比他大14歲同父異母的哥哥勞倫斯。父親去世時勞倫斯已經25歲,他對兒童時期的華盛頓影響很大。就是勞倫斯把華盛頓帶入了弗吉尼亞上流社會的圈層,1752年6月勞倫斯的去世,空出了弗吉尼亞民兵團副官的職位,給華盛頓提供了一個難得的良機。

第二個貴人,是費爾法克斯家族的實際管理人威廉·費爾法克斯,這是一個在弗吉尼亞的英國貴族家族。勞倫斯娶了這個家族的一個女孩子,華盛頓也因此與費爾法克斯家族成了親戚。1748年,華盛頓的測量員工作就是與威廉·費爾法克斯的兒子一起勘察家族土地,費家擁有多達20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比海南島一半的面積還多)。華盛頓在3年內進行了190多次勘察,深得威廉·費爾法克斯的賞識,還用收入買了6平方公里土地。

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貴人,就是弗吉尼亞總督丁迪威。華盛頓在勞倫斯即將離世之際向他丁迪威毛遂自薦,威廉·費爾法克斯也向丁迪威推薦華盛頓擔任民兵副官,促使丁迪威給了華盛頓少校副官這個位置。華盛頓用了兩年時間從少校晉升到上校,接替因墜馬而亡的弗吉尼亞團團長位置,沒有丁迪威的提攜和護佑是不可能實現。丁迪威成為這一階段華盛頓的恩師和保護人,但兩人在後來反目成仇,公開相互指責。

在這個過程中,他人的去世給了華盛頓兩次晉升的機遇,這也許只是華盛頓早期少年得志的一個奇緣巧合。但有一點不可或缺,那就是沒有貴人相助是萬萬不行的。

指揮經歷

中國有句古話“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武”。這句話應該同樣適用於北美殖民地挑選任命大陸軍總司令時的考慮。

北美第二次大陸會議商議決定大陸軍總司令的人選時,美國還沒有成立,甚至大陸軍還沒有成立。雖然參加大陸會議的代表都是各殖民地的頭面人物,但懂軍事的基本是空白,選拔任命大陸軍總司令不像後來美軍正規化之後的流程那麼嚴謹,而且可供挑選的人才也寥寥可數。

立場和態度是第一位的考慮,堅決反英就意味著總司令對大陸會議的可靠忠誠。華盛頓在這方面沒得說,下面要具體說到。

身為總司令,還要能夠帶兵打仗,這就要看看總司令人選的作戰指揮經歷了。

一看就明白的美國獨立戰爭(一)

華盛頓指揮的第一仗是在1754年4月,民兵中校華盛頓率領160人前往俄亥俄領地保護一處戰略要塞安全。路上得到印地安盟友的情報,這一要塞已被法國軍隊佔領。華盛頓決定建立臨時防禦工事並與印第安盟友匯合。5月28日,華盛頓發現一支32人的法軍巡邏隊。他派遣了40人的小分隊,在印第安人的支援下將法國人的營地團團圍住。經過15分鐘的突襲,法國人決定投降。但最後的結果卻是法國人10死1傷,餘者被俘。儘管法軍隊長朱蒙維爾爵士明確告知是法王路易十四的特使,但被印第安人用短柄斧劈開腦袋,剝下頭皮,其他傷者也被砍死取下頭皮。戰鬥之地後來被稱為“朱蒙維爾幽谷”。華盛頓親眼目睹了這一切的發生,也因殺害外交特使而飽受後世研究者的爭議。這場戰鬥被弗吉尼亞報紙添油加醋地描繪出來,讓華盛頓一下子成為北美的第一位戰鬥英雄。他的名聲甚至傳到了倫敦,連英王喬治二世也知道了華盛頓這個年輕人。

朱蒙維爾幽谷之戰後,華盛頓在此地修建起一個用樹籬圍起來的小要塞,並命名為“尼塞西蒂堡”,並向殖民地當局建議堅守該堡。6月初,丁迪威總督批准了這一方案,同時任命華盛頓為弗吉尼亞民兵團團長,並派出200名民兵增援。

突襲法軍巡邏隊只是一個小插曲,華盛頓繼續執行要地防禦任務。

7月初,朱蒙維爾爵士的弟弟德維利耶上尉率領1100人組成的法國人和印第安人聯軍直撲過來,事先得到情報的印第安盟友消失在密林深處,留下華盛頓帶領大約360名民兵固守堡壘。這是華盛頓指揮的第二仗。

為了防禦來犯之敵,華盛頓事先搞了戰場建設,他命令清除了堡壘周圍60米以內的樹木,形成了60米寬的開闊地帶。為什麼只開闢60米的射界呢?這和當時的槍支性能有關。

當時英軍的制式武器是重約15磅(約6.8千克)單發前裝式“布朗貝絲”燧發滑膛槍,配有約14英寸(約35釐米)長環式刺刀,長3英尺8英寸(約116釐米)的滑膛槍管可以發射3/4英寸(約1.9釐米)的鉛彈丸。現在一般認為,這種槍的精確射程在50碼(約46米)以內,有效射程在50到100碼之間。因此,華盛頓可能認為這個寬度足以對來犯者進行有效殺傷。順便說一句,從17世紀初一直到19世紀中葉,滑膛燧發槍一直掌握在歐洲國家手中,成為殖民者征服世界的重要武器,鴉片戰爭中英國人使用的也是這種滑膛槍。

一看就明白的美國獨立戰爭(一)

7月3日,戰鬥正式開始,華盛頓抵擋不住人多勢眾的法軍猛烈而持續的攻擊,一場大雨又從天而降,很多槍支因彈藥受潮無法使用,雖然法軍同樣受到影響,但敗下陣來的是華盛頓。這場戰鬥一直打了9個小時,華盛頓一方已經有三分之一的士兵傷亡,而法軍只戰死了5個人。

弗吉尼亞民兵們再也堅持不住了,他們選擇了投降。法軍表現出了寬宏大量,華盛頓簽署了投降書,承認法軍的佔領以及在朱蒙維爾幽谷之戰中的過錯後,被允諾帶著武器和旗幟離開。第二天,華盛頓帶著殘部離開了堡壘。法國人對華盛頓在朱蒙維爾慘案中的表現不依不饒,在法國人的宣傳中,華盛頓成了典型的惡棍,甚至還被寫進了一首在法國出版的史詩中,以反映敵人的邪惡。

法國人心中的惡魔,就是殖民地的英雄。

在費爾法克斯和丁迪威的推動下,9月,弗吉尼亞議會通過了一份公告,讚揚華盛頓和其他幾位軍官高尚而勇敢的行動。但議會決定不再為遠征法軍繼續徵稅,弗吉尼亞民兵團也因此被分散成幾個連隊,華盛頓的軍銜相應就要降下來。華盛頓認為,軍銜是評判他在弗吉尼亞社會地位高低的首要標準。榮譽感極強的華盛頓無法接受降銜這樣的羞辱,1754年11月,他主動遞交了辭呈。

華盛頓參加的第三仗是與英國正規軍一起從法國人手中奪回位於俄亥俄領地上的迪凱納堡。1755年春天,英軍指揮官愛德華·布拉道克將軍率兩個正規軍團奪取迪凱納堡(就是華盛頓第一次指揮戰鬥去保護的那個要塞,法國人命名為迪凱納堡),華盛頓以侍從武官身份隨軍行動。戰鬥以英軍和北美民兵的慘敗結束,被稱為莫農格希拉大潰敗。華盛頓因在指揮官負傷、局勢混亂之時神勇般地收集殘部、有序撤退而贏得了“莫農格希拉英雄”的聲譽。

一看就明白的美國獨立戰爭(一)

1758年4月,華盛頓參與指揮了第四仗,任務仍然是從法國人手中奪回迪凱納堡。這時,華盛頓已經成為新組建的弗吉尼亞團團長。這支英軍和弗吉尼亞民兵組成的部隊,在華盛頓與英軍正副指揮官的爭論中來到迪凱納堡,卻發現法國軍隊已經棄堡而離。

有一種說法,說華盛頓在成為大陸軍總司令前一共指揮過9次一般性戰鬥,那麼上述這4次,就是9次中最重要的4次了,戰績一目瞭然。


選帥

1758年12月,26歲的華盛頓再一次遞交辭呈,告別了弗吉尼亞民兵團團長位置,回到自己的芒特弗農莊園,當起了心滿意足、生活悠閒的新世界種植園主。他感到:“我已經脫離了戎馬生涯,很快就會和我那溫柔的伴侶一起適應這裡的環境,然後我會按部就班地經營莊園,因為從今往後,我可以直接監管它了。”

北美種植園主最寶貴的財富就是肥沃的土地,還有在土地上勞作的奴隸,從買下了第一份6平方公里的土地後,華盛頓從未放棄過對土地的渴望,他不斷購買附近的土地,最大的一筆投資是參與成立了獲取俄亥俄領地的新土地公司,他的奴隸也從不足50人變成了100多人。

一看就明白的美國獨立戰爭(一)

這樣快樂的日子過了5年,英國為了防止北美殖民者與印第安人的衝突,1763年公告宣佈殖民者不得進入整個俄亥俄領地,這等於變相宣告了華盛頓在西部獲得的那些土地是無效非法的,特別是原本答應獎勵給1754年參戰軍官的20平方公里土地,也變成只給英國正規軍軍官,這令華盛頓非常鬱悶,甚至憤怒,他決定不理不睬,只管幹自己的。

優沃的種植園主生活帶來了另一個副產品,英國國內漸漸風靡起來的消費主義熱潮讓華盛頓一家不知不覺地陷入了奢侈品的消費中,等到他發現付不起賬單時,為時已晚,這在他的心中激起強烈的不滿。

一看就明白的美國獨立戰爭(一)

他的思想慢慢起了變化,從1769年開始,華盛頓積極投身抵制英貨活動,並逐漸成為弗吉尼亞種植園主階層抵抗運動中公認的領袖人物。弗吉尼亞選舉7名代表出席大陸會議,華盛頓的得票排名第三,在選舉出席第二次大陸會議代表時,華盛頓在108票中得了106票。

1775年5月,被第二次大陸會議列為總司令人選的還有伊斯雷爾·帕特南少將和阿蒂默斯·沃德臨時司令官,後來這兩人在美國曆史上都寂寂無聞。帕特南已經57歲了,年紀太大,明顯不適合擔任這一職務;沃德臨時司令官是有駐在坎布里奇的臨時部隊的指揮官,只是臨時負責而已,更何況他還是“一位肥胖的老紳士”。因此,這兩人根本無法與43歲的華盛頓競爭。

一看就明白的美國獨立戰爭(一)

更何況華盛頓身材高大、儀表堂堂,到達費城時威風凜凜,由500騎兵衛隊護送,是大陸會議會場上唯一穿著軍裝的人。參加第二次大陸會議的北美殖民地代表確實無疑,華盛頓就是他們要找的那個大陸軍總司令。

根據記錄,華盛頓獲得全票通過當選大陸軍總司令。1774年5月,喬治·華盛頓被第二次大陸會議任命為北美大陸軍的總司令。

被任命為大陸軍總司令前,華盛頓在他寄往英國的採購單裡增加了幾項特別內容:一把印第安戰斧、幾個彈藥匣、槍套的新皮面,還買了5本有關兵法的書。這顯示出,華盛頓或許是做好了與英國人決戰的準備,或許是正在做當好大陸軍總司令的準備。

7月3日,華盛頓到坎布里奇到任,走上了大陸軍總司令的崗位。


(本文圖片均來自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