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追趕“新基建”浪潮 實現大數據為業務賦能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實體經濟加速數字化轉型升級勢在必行。不久前,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新基建”範圍,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乳業作為國民經濟中涉及到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的重要行業,在“新基建”中也將實現高質量發展再上臺階。

蒙牛作為中國乳業代表,被認為是傳統行業向數字化蛻變的典型。面對疫情,蒙牛把數字化作為重要的“戰疫武器”,不僅自身實現全產業鏈的升級,而且用責任心和行動力守護了行業的穩健前行。

工業互聯網是“新基建”的重點範圍之一,而牧場和工廠的數字化就是乳業主要的實踐領域。蒙牛很早就注意到基礎研發工作的重要性,在早期階段,蒙牛建成了世界領先水平的“高科技研究院暨高智能化生產基地”,匯聚國內外乳品業技術大咖,結合蒙牛自身原有的一流研發部門,形成了一條“1+1>2”完整研發產業鏈。

在“新基建”的大潮下,大數據的價值和作用進一步凸顯。蒙牛對大數據的運用同樣體現在從源頭到消費終端的每一個環節上,實現了數據對業務的真正賦能。

在奶源環節,每一頭牛都有完整的健康信息數據庫,通過對數據的採集、共享、分析,形成專門的科學飼養解決方案;在生產環節,先進的質量管理系統包括26個模塊、82個管理要素,通過全封閉監控生產、全流程動態檢驗技術,實現對每一個生產細節和流程的嚴格監管,在蒙牛的每一杯奶背後,都有170M大數據和40萬條質量監測數據,蒙牛也因此擁有了全球最先進的質量檢測系統。

而在消費端,蒙牛數字化營銷和CRM會員營銷等項目,通過大數據分析與挖掘、人群管理與洞察能力,建立完善基礎標籤管理、人群分組與畫像等功能模塊,由此激活了數據、增強了數據應用,讓全球8000萬消費者都能與蒙牛產品進行多層次的互動。

在蒙牛的智慧牧場,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傳統奶牛場精準飼餵、疾病監測、育種管理等各項環節。智能實時監測網絡根據每頭奶牛的不同生長週期進行精細化分群,攝像頭結合AI算法無接觸式對牛進行體況評分,智能項圈分析奶牛運動步數。這使得800多個牧場的100萬頭奶牛都有了“雲管家”,為奶源的安全提供了更加科學健康的保障。

蒙牛的智慧工廠則引入全球領先的乳品加工設備和加工工藝,建立全生產流程數字化質量管理體系,從而形成供應鏈管理數據生態圈。進一步做到了透明化生產、數據化管理、一鍵式追溯,從奶源、生產、物流、銷售到消費者溝通,建立全產業鏈的4Q質量管理體系,提升對完美產品的全過程質量管控及安全保障。

這就讓蒙牛在推動中國乳業振興的過程中,從傳統的業務增長模式逐漸升級成數字驅動的模式,為企業在面對包括疫情在內的各類不確定因素時具有保持持續穩定增長的“免疫力”。

同時蒙牛還組建了專業的牛乳研究、微生物研究、加工工藝研究、產品開發、包裝研究、消費者感官研究團隊,研發資源網絡覆蓋全球60餘家科研機構。截至目前,蒙牛已申請創新研發專利超2500項。

在營養研究領域,蒙牛成立了專門的營養研究院,不僅發佈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活性益生菌M8,多項科研成果還在中國乳業協會年會上獲得了“技術發明特等獎”等九項大獎。蒙牛總裁盧敏放則表示,營養研究院每年還將持續增加經費投入,吸引全球頂級人才進行基礎研發的創新。

“新基建”時代,各行各業都在加強加快自主研發力度,以“硬核”科技的力量推動經濟發展。中國乳業邁向數字化,同樣需要不斷加強基礎型創新研發,建立屬於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蒙牛作為世界乳業十強,正不斷加強自身的“硬核”科技競爭力,為乳業發展注入“數字動力”,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保持自身實力的同時也會不斷探索更好的發展路線,用實際行動提升自身“硬核”科技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