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美勞教育將從“軟任務”變為“硬指標”,家長們準備好了嗎?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一直是我國的教育目標,然而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體育、美育、勞動教育一直被視為短板。日前,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表示,2020年要對準這些短板弱項精準發力,推動教體相融合、劃出美育硬槓槓、構建勞動教育責任鏈條。


體美勞教育將從“軟任務”變為“硬指標”,家長們準備好了嗎?

加強體育方面,將通過深化學校體育中考等評價改革,引導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

加強美育方面,要持續推進學生藝術素質測評,把學校美育工作納入督導評估和考核體系。

加強勞動教育方面,正在制定《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細化大中小學各學段勞動教育目標、內容、項目、方式、評價等,建立教師、經費、基地等支撐體系,把社會各方面的資源和場所利用起來。


體美勞教育將從“軟任務”變為“硬指標”,家長們準備好了嗎?

全面加強“體美勞”的重視程度,變“軟任務”為“硬指標”已是必然趨勢。廣大家長朋友面對這一變化,應當做好哪些方面的準備呢?小編結合自身工作羅列了如下幾點:

一是及時轉變育人觀念,變單一的關注孩子的學科成績為關注孩子的全面成長。孩子的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能把孩子當作標準化生產的工業品,每一個孩子都有自身的個性、各自的成長環境,要摒棄“只看重孩子的考試成績”“把孩子丟給爺爺奶奶管教”等思想,給孩子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二是更加註重以身作則。生活即教育,家長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在不斷提高孩子智力的同時,情商的培養、對美的鑑賞、勞動技能的掌握都是每一名孩子需要努力的方向,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這就需要每一位家長提高自身要求,樹立終身學習觀念,活到老學到老。就有家庭教育全面提升了,才能真正提升全社會的教育質量,完成好體美勞“硬指標”。

三是積極參加社會實踐。

“高分低能”是教育的次品。為了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家長朋友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靈活安排,有意識地鍛鍊孩子的體能和勞動能力。多帶孩子走出家門、走進大自然、走進博物館等,在行千里中增加一定的積累,做到對真善美的體驗和鑑別。


體美勞教育將從“軟任務”變為“硬指標”,家長們準備好了嗎?

當然,更加重視體美勞的教育是一個導向,涉及面廣,需要當地政府對教育的高度重視,不可能一步到位。對於廣大家長來說,看到趨勢,先人一步總比沒有行動好。

各位是怎麼看待這一問題的?歡迎留言評論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