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读诗:声眠篷底客,寒湿钓来蓑

序:古人曾云,熟读诗书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由此,我特选了些古代诗人的作品来读一读、写一写。

若有浅薄之处,望大家见谅,不过是鄙人的喃喃自语。

江上雨寄崔碣

唐 杜牧

春半平江雨,圆文破蜀罗。

声眠篷底客,寒湿钓来蓑。

暗澹遮山远,空濛著柳多。

此时怀旧恨,相望意如何。


每日读诗:声眠篷底客,寒湿钓来蓑

图源网络


注释:1)春半:谓春季已过半。 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诗:“昨夜閒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2)蜀罗:蜀中织造的轻罗。

3)篷底:谓船篷之下。指船舱。唐杜牧 《独酌》诗:“何如钓船雨?篷底睡秋江。”

4)寒湿:寒冷潮湿。《素问·长刺节论》:“病在肌肤,肌肤尽痛,名曰肌痺,伤於寒湿。”

5)暗澹:不鲜艳、不鲜明。唐元稹〈送孙胜〉诗:“桐花暗澹柳惺憁,池带轻波柳带风。”

6)空濛:迷茫貌;缥缈貌。南朝齐谢朓 《观朝雨》诗:“空濛如薄雾,散漫似轻埃。”

试译:在江上恰逢雨而寄题诗一首予崔碣。此时,春天已过去一半的光阴,这稀稀疏疏的细雨不知有多少落入这江中,那雨点如圆珠、圆文的滴落在这平静的江面上,就好似蜀中织造的轻罗被划破了。面对这雨我像似在船篷之下听雨的闲客,或在寒冷潮湿江边垂钓的披蓑人。在烟雨的笼罩中,远处的青山不鲜明,宛如蒙上了一层灰,这茫貌、缥缈貌衬得垂柳分不清丝缕,似乎与这春江连成了一大片。望着此时的江雨心中莫名有几分怨恨,不知远方的你目睹这番景象又是怎样的心情。


胡评:这是首睹景抒怀、思人之作,首联“春半平江雨,圆文破蜀罗。”通过安静、空旷之意境,点破春雨之神韵,颔联“声眠篷底客,寒湿钓来蓑。”则分别写江雨下所看到、所联想到的“篷底客、钓来蓑”,别有一番烟雨之情趣。颈联“暗澹遮山远,空濛著柳多。”亦是写江雨下这湖光山色的种种,其烟雨的“暗澹、空濛”之姿给人以视觉的感受呈现出来,“遮山远、著柳多”这就是一种距离美、朦胧美。尾联“此时怀旧恨,相望意如何。”从写景到感怀、思人,其后句更是诗人在联想:倘若友人亦相望这般景色,其心情又该如何?

闲想:春江的烟雨想必很迷人,倘若还有青山、垂柳、渔舟……更是别有一番韵味。不免感慨:他朝愿做渔翁父,日日闲来钓碧溪。

每日读诗:声眠篷底客,寒湿钓来蓑

图源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