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的种植技术,做好这些,想不高产都难

一、甘薯的生长发育

(一)甘薯的一生

从栽插到收获的生长发育过程,即甘薯的一生,也称甘薯的生育期。

甘薯从种植收获的日期称为当地的甘薯生长时期或自然生育期。在我国华北地区,春薯生育期一般为150~190天,夏薯为110~120天。

(1)苗床期。从下种至剪苗栽插为甘薯的苗床期。从下种至出苗为发芽出苗期,从出苗至第一次剪苗栽插为幼苗生长期。甘薯是陆续出苗和剪苗栽插的。

(2)发根缓苗期。从栽插秧苗到主茎开始发生分枝为发根缓苗期。这一时期是以生长纤维根为主的时期,也是甘薯一生中最耐旱的时期。此期春薯需30~35天,夏薯需20天左右。

(3)分枝结薯期。从主茎发生分枝到地上茎叶封垄、地下块根雏形形成,叫分枝结薯期。此期茎叶生长逐渐加快,腋芽迅速发展为分枝,春薯分枝数达最高值的80%,夏薯达90%。

甘薯的根可分为3种:须根、梗根和块根(见表1-1)。

表1-1 甘薯根的类型比较

甘薯的种植技术,做好这些,想不高产都难

(4)薯蔓同长期。从茎叶封垄到茎叶生长高峰期称薯蔓同长期。此期以茎叶生长为中心,同时薯块膨大也较快。茎叶迅速生长至高峰,叶面积指数达最高值(4左右),茎叶鲜重占全生育期总鲜重的 60%以上,薯块膨大增重占总重的 30%~50%。在黄淮春夏甘薯区,一般春薯从7月上、中旬至8月下旬,夏薯从8月上旬至9月上旬。

(5)回秧收获期。甘薯从茎叶开始衰退到收获称回秧收获期。春甘薯一般在 8 月下旬以后,约2个月;夏甘薯在9月上旬以后,约1个月。此期的生育特点是生长中心由茎叶转向块根。春甘薯出现块根膨大的主高峰(第二次高峰),所增加的薯重一般占总薯重的 40%~50%,高的甚至达70%,是甘薯产量形成的主要时期。叶面积指数由4下降到3,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2以上。

甘薯的种植技术,做好这些,想不高产都难

(二)甘薯的产量及形成

甘薯的主要收获物是块根,其产量由每 667m2的株数、每株块根数和块根重量构成。单位面积株数是保证高产的关键,单株块根数量对产量的影响大于块根重量。

1.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是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

2.块根数量

块根是储藏同化物的器官,多分布在5~25cm的土层中。栽插后10~25天,是决定块根形成的主要时期。

3.块根重量

(1)春薯栽插后40天块根开始膨大,膨大有两个盛期和一个低谷。第一盛期出现在栽后60~75天,即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第二盛期出现在栽后126~140天,即9月上、中旬。膨大过程中的低谷出现在栽后75~125天,即7月中旬到9月上旬。

(2)夏薯栽插后25~30天开始结薯。栽插后45~100天,即7月下旬至9月下旬是块根膨大的盛期。

甘薯的种植技术,做好这些,想不高产都难

二、甘薯育苗技术

(一)甘薯良种的选择

不同甘薯品种的特征特性不同,各地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栽培条件及生产目的,选择适宜的品种。

(1)徐薯18;

(2)豫薯13号;

(3)烟薯18;

(4)遗306;

(5)济薯15号;

(6)冀薯6—8。

(二)中暑处理

1.精选种薯

剔除受伤、受冻、有病害的薯块,保证上床种薯具有原品种的特征,薯形端正,薯皮鲜亮光滑,薯块大小适中,单薯重100~200g,白浆多,生活力强。

2.种薯消毒

种薯消毒有温汤浸种、药液浸种两种方法。

(1)温汤浸种:将经过精选的种薯装入箩筐,置于58~60℃温水中,上下轻缓运动几次,使薯块受热均匀;2~3min后,水温降至51~54℃,保持10min后,将箩筐提出降温。

(2)药液浸种:50%的托布津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25%的多菌灵200倍液,浸种薯10min。

(三)育苗方式与种薯上床

育苗是甘薯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国北方多用种薯育苗移栽,甘薯壮苗的标准是:苗龄适中,30~35天;春薯百苗重不少于500g,夏薯应更重些;根原基粗大,数目多,无气生根;顶叶平齐,叶肥色绿;苗高20~25cm,不少于8节,节间短粗;剪口白浆多而浓;无病、虫害。

1.育苗方式

甘薯育苗分为温床和冷床两大类。我国北方常用的育苗方式有以下几种。

(1)改良回龙火炕育苗。这种苗床利用煤、秸秆、木柴等热源加热苗床。苗床温度分布均匀,保温性能良好,管理方便,出苗快而多,防病效果好。如果结合覆盖塑料薄膜,还可以节省煤或柴草的用量。但费工、费料。

(2)酿热物温床覆盖塑料薄膜育苗。这种苗床利用微生物分解骡、马粪或秸秆、杂草的纤维素发酵生热,并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温、增温进行育苗。骡马粪的碳、氮比(C/N)为25∶1,适宜微生物分解。

(3)冷床覆盖塑料薄膜育苗。这种苗床只利用塑料薄膜覆盖,接收太阳能保温、增温。床土厚20~25cm。生产上多使用有孔薄膜,既利于多余水分排出,也可减少水分损失。塑料薄膜的颜色以浅紫色为好。这种苗床薯苗粗壮,成活率高,但不易调温,出苗相对慢而少。

(4)采苗圃。采苗圃是培育夏薯苗的主要方法之一。它既可以供应充足的无病壮苗,又可以在栽插完毕后割秧饲喂牲畜。

2.种薯上床技术

(1)适时育苗。时间一般在早春温度稳定在 7~8℃,即在栽前 40 天左右开始育苗比较适宜。河南省一般在3月下旬前后进行育苗。

(2)填好床土。床土要疏松、肥沃、无病菌,最好使用沙质壤土。改良回龙火炕、酿热物温床覆盖塑料薄膜苗床的床土厚度一般以5~8cm为宜。

(3)排薯技术。排薯的方法有斜排、平排和直排 3 种。人工和生物热源苗床多采用斜排种薯。斜排种薯时:第一要掌握排种密度,一般应掌握中等薯块排薯25kg/m2;第二要分清种甘薯的头、尾和背、腹,保证头、背朝上,尾、腹朝下,薯头压薯尾 1/3~1/4;第三要大、小薯分排,大薯排在炕中温度较高处,小薯排在四周;大薯宜密排,小薯宜稀排;第四要掌握“上齐下不齐”的原则。长薯斜排,短薯直排,做到种薯上部平齐,以利薯苗整齐一致。

排薯后,可用40℃左右的温水浇透床土;水下渗后,用木板在种薯上轻压一下,再覆盖沙土4~5cm;最后,加盖塑料薄膜,四周用土压紧,夜间加草苫,以利提温、保温。

(四)甘薯苗床管理

苗床管理的原则是:前期高温催芽、防病;中期平温长苗,催炼结合;后期低温炼苗;采苗后注意浇水追肥。

1.前期管理

从排薯到出苗,以催为主,做到提温、保温相结合。种薯上床后,床温应保持在35℃左右,保持4天,然后把床温降到31℃左右。种薯上床后8~10天,幼苗出土。由于前期是育苗过程中温度最高的阶段,因此又叫高温催芽阶段。种薯上床时要浇足底墒水,出苗前既要晒床提温和盖床保温,又要注意通风降温,以免床温升得过高。

2.中期管理

从出苗后到炼苗前,是培育壮苗的关键时期。要求催炼结合,催中有炼,使薯苗生长快而粗壮。出苗初期以催为主,温度控制在28~30℃;齐苗后床温降至22~25℃,使薯苗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生长。此期应注意:中午温度过高,超过35℃时,要揭膜通风降温,以防“灼苗”;夜间加盖草苫,以防温度下降。中期应增加灌水量,保证床土湿润。此外,此期也可施入少量氮素化肥,促进薯苗健壮生长。

3.后期管理

从采苗前5~6天到采苗,以炼苗为主,炼中有催。所谓炼苗,就是让树苗在自然光照与温度条件下经受锻炼,以提高其对自然条件的适应能力。关键措施是在采苗前5~6天浇一次透水,以后停止浇水,进行蹲苗。

4.采苗和采苗后管理。当苗高20cm时,应及时采苗,采苗提倡高剪苗,所以采苗后当天不要浇水,只加热升温(32℃左右)以利伤口愈合。第二天可浇水并追施肥料,追肥量为硫酸铵80~100g/m2。

5.甘薯烂床及其防治

(1)烂床的原因。育苗期间,种薯腐烂、死苗通称烂床。烂床按其发生原因可分为病烂、热烂、缺氧烂等几种。

① 病烂。由于种薯、肥料或苗床上带有黑斑病、软腐病等病菌,或种薯受冷害、涝害而发生病害时,都会造成烂床。

② 热烂。床温较长时间在 40℃以上,容易发生热伤烂床。受热伤的种薯发软,掰开不流白浆,挤压时流出清水,肉色发暗。如果薯层下面温度过高,则在薯块下面先烂。另外浸种时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薯皮发暗,也会导致种薯软烂。

③ 缺氧烂。缺氧烂在浇水过多、床土湿度过大、覆土太厚或床土坚实板结、通气不良、严重缺氧的情况下发生。薯块多由内向外烂,皮色发暗,有酒味。

(2)烂床的防止。针对甘薯烂床的原因,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止。一是严格清选无病、不受冷害涝害和不破皮受伤的种薯;二是进行种薯消毒;三是苗床要用无黑斑病菌、软腐病菌的净土、净粪;四是排种后应用 35~38℃的高温催芽 3~4 天。另外,还要防止苗床积水或床过高,覆盖塑料薄膜的苗床要经常打开气孔或揭开薄膜的两端,更换新鲜空气以防缺氧烂薯。

(3)发生烂床的补救技术。首先找出烂床的原因,然后根据发生烂床的时期和烂床程度,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出苗前,若发生零星或点片烂床,可连土挖出病薯,更换无病种薯和新土,并喷洒 500倍50%的托布津湿润薯皮进行消毒,继续育苗。如果烂种达到全床的30%以上,要用倒炕的方法,即把烂种薯挖出,另取无病、没受冷害的种薯,并更换新土和沙,重新育苗。

出苗后,当黑斑病严重发生时,只能采取促使秧苗生长、争取多采苗的措施。

甘薯的种植技术,做好这些,想不高产都难

三、甘薯大田整地与栽插

(一)整地技术

(1)整地:主要有深耕和结合深耕增施基肥。

(2)起垄:是甘薯生产中普遍采用的一种高产技术。实行垄作要注意:一是垄向以南北为好;二是土壤不能过湿或过干;三是垄脊高而宽,垄沟深且窄。

(二)甘薯秧苗选择与栽插

1.秧苗选择与处理技术

(1)选用壮苗。栽插前要去杂,去劣,去损伤,去病、虫危害的树苗,选用壮苗栽插。

(2)大小苗分栽。大小苗、壮弱苗要分开栽插。

(3)夏薯带顶芽栽插。夏薯带顶芽栽插,顶端优势强,生长快。不带顶芽,则失去顶端优势,生长缓慢,一般减产10%左右。

(4)薯苗消毒。采用50%的辛硫磷100倍液或托布津1000倍液浸苗基部(7~10cm)10~20min,进行薯苗消毒,可防止线虫病和黑斑病。

2.适时早栽

春甘薯要适时早栽,夏甘薯要抢时早栽。甘薯是无性繁殖农作物,块根膨大没有明显的终止期,只要温度条件适宜,生长期越长,干物质积累越多,产量越高。

春薯一般以5~10cm地温稳定在17℃为栽插适期。夏薯季节性强,生长期短,应抢时早栽,尽可能在收麦后10天内栽插完毕。

3.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的原则是:长蔓型品种宜稀,短蔓型品种宜密;干旱瘠薄地宜密,水、肥条件好的地宜稀;生长期长、茎叶茂盛的宜稀,反之宜密;早栽宜稀,晚栽宜密;长蔓、水平栽插入土节数多、结薯多,宜稀,短蔓、直栽宜密;以收获薯块为目的宜稀,做饲料或蔬菜用时,以青割茎叶为主,宜密。春薯一般的栽插密度,高水、肥地,每667m2 2500~3000株;中等水、肥地,每667m2 3000~4000株;山岭薄地,每667m2 4000~5000株。行距60~66cm,株距25~27cm。

4.栽插方式与方法

生产上主要有 4 种栽插方式。一是垄栽单行,等行距;二是大垄栽双行,即垄顶交错栽两行,这种方式有利于排水除涝;三是堆栽,每堆栽 6 株左右,这种方式土、肥集中,有利于促进个体充分发展,单株产量较高。此外,还有平地栽等其他栽插方式。

甘薯栽插方法有水平浅栽法、改良水平浅栽法、直栽法、斜栽法、钓钩式栽法和船底式栽法6种。

(1)水平浅栽法:入土各节平栽在3cm深的浅土层内。栽插浅,入土节数多,且入土各节处于疏松的表土层内,能满足甘薯根部好气喜温的要求,因而结薯多,产量高。

(2)改良水平浅栽法:适宜于春季干旱地区采用。采用水平浅栽法和改良水平浅栽法,要求树苗26~28cm以上,比其他方法多1~3节。

(3)直栽法和斜栽法:该法入土深(2~4节位),深10~13cm,容易发根,易成活,缓苗快,抗旱力强,但结薯少,大薯多,适宜于干旱瘠薄的山坡地。

(4)钓钩式栽法和船底式栽法:苗的基部在浅土层内(2~3cm),中部各节略深(4~6cm)。由于入土节位多,具备水平浅插法和斜插法的优点,所以对结薯有利,但抗旱性不如斜栽法。

甘薯的种植技术,做好这些,想不高产都难

四、甘薯田间管理

甘薯田间管理分为3个管理时期:生长前期、生长中期和生长后期。

(一)前期管理

甘薯从扦插到封垄前为前期。春薯约需60~70天,7月上、中旬封垄,夏薯约需40天,在7月底、8月初封垄。

1.生育特点

地上部生长较慢,纤维根发展较快,以生长根系为中心。以后是长分枝和结薯时期,地上部生长开始转快,进入生长茎叶与薯块为中心的时期。

2.主攻目标

在保证全苗的前提下,促进根系、茎叶和群体的均衡生长。春甘薯的生长前期,田间管理的主攻方向是保全苗,促叶早发,早结薯。夏甘薯的生长前期,茎叶生长较快,但由于生长期较短,也是以促为主、促控结合。

3.管理技术

(1)查苗补栽。栽插后3~5天及时检查,一旦发现缺苗、死苗,要及时补栽,补苗在傍晚进行。若条件允许,也可在甘薯栽插时在田边地头栽一些备用苗,补苗时连根带土一起挖,使之栽后不需要缓苗,避免大小苗现象。

(2)中耕培土。中耕时间宜早,在秧苗成活后即可进行,封垄后停止,避免伤害茎叶。一般春薯中耕3~5次,夏薯2~3次。中耕深度先深后浅,土壤含水量多时深锄,土壤含水量少时浅锄。第1~2次深6~7cm,以后3~4cm。中耕结合培土,可以避免露根、露薯,减轻虫、鼠危害。雨后塌垄更要及时培土。

(3)追施苗肥与壮秧催薯肥。苗肥要早施,一般可结合查苗补栽进行,以速效氮肥为主,每667m2施硫酸铵3~5kg,挖穴深施盖土。追施苗肥对象以小苗、弱苗为主,促使苗齐、苗匀。栽后30~40天,即团棵期前后追施壮秧催薯肥,每667m2可追施硫酸铵7~10kg、硫酸钾10kg(或草木灰100kg),开沟深施,随即浇水并中耕。瘠薄地,基肥不足时,可提早施用。基肥量大的高产田单施钾肥即可。

(4)轻浇促秧水。缓苗期一般不浇水,但遇土壤过于干旱时,可以隔沟轻浇。分枝团棵期,如遇干旱,应浇1次透水。分枝结薯期若土壤相对湿度低于60%,可轻浇1~2次,采取浇小水或隔沟浇的方法。土壤含水量保持田间持水量的 70%~80%,对促进茎叶生长和块根膨大有明显效果。浇水后要及时中耕松土,防止土壤板结,利通气保墒、提温。

(5)打顶心。高肥、水地,当茎蔓伸长到30cm左右时开始打顶。打顶要早、要短,宜选在晴天中午进行。

(6)防治地下害虫。甘薯苗期常有地老虎、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危害,要及时进行防治,以免造成缺苗。农业防治可采用合理轮作,清洁田园。化学防治可采用土壤处理,即用5%的辛硫磷颗粒剂每667m2 2kg,在起垄时撒入土内,对防治地老虎等地下害虫有较好的效果。

(二)中期管理

甘薯从封垄到回秧前为生长中期。

1.生育特点

茎叶生长较快,薯块膨大较慢,以地上生长为中心。

2.主攻目标

高产田以控为主,即控制茎叶徒长,促进块根膨大;一般田块促进茎叶生长、块根膨大。

3.管理技术

(1)中期排水与灌溉。甘薯生长中期正值雨季,若薯田遇雨积水,最好当日排去,如果受淹2~3天,薯块就会丧失生命力而腐烂。此期一般不需要浇水,但如遇伏旱,可隔沟浇小水,以水调肥,促进茎叶生长,块根膨大。

(2)雨后提蔓。雨后提蔓就是雨后将茎叶提起后仍放回原处,既能防止茎节发生纤维根,控制茎叶徒长,又能调节土壤含水量与地温。提蔓勿使茎叶损伤和翻转。提蔓时间应在 8 月下旬以前,以2~3次为宜。农民有雨后翻蔓的传统习惯,翻蔓是减产的。因此提倡提蔓,杜绝翻蔓。

(3)根际、根外施肥。甘薯生长中期需钾量多,因此可在根际追施硫酸钾,每 667m2用20~25kg。同时,也可用100kg草木灰10倍液进行根外喷肥。

(4)防治茎叶害虫。危害甘薯茎叶的害虫主要有斜纹夜蛾、天蛾、造桥虫、卷叶虫等。

① 斜纹夜蛾的防治。可摘除卵块,集中深埋;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化学防治可用 4.5%的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喷雾。

② 甘薯天蛾的防治。在幼虫盛发期,及时捏杀新卷叶内的幼虫;化学防治是在幼虫3龄前用50%的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雾,也可用菊酯类农药1500倍喷雾。

(三)后期管理

甘薯生长后期是从回秧到收获,一般情况下在8月下旬以后为回秧期。

1.生育特点

茎叶重量稍有减少,块根迅速膨大,生长中心由地上转到地下。

2.主攻目标

以促为主,防止茎叶早衰,延长功能叶寿命,提高叶片的光合功能,促进块根膨大和淀粉积累,力争高产。

3.管理技术

(1)追施保薯肥。8 月下旬甘薯进入回秧期后,对叶色落黄稍快、容易发生早衰或茎叶长势差的地块可追施少量速效氮肥,每667m2施硫酸铵4~7kg,兑水500kg;或用200kg人粪尿,兑水5~6倍,沿垄上裂缝灌入。

(2)根外喷施磷、钾肥。甘薯后期根外喷施 1%~2%的尿素溶液,在缺磷、钾地区喷施2%~5%的过磷酸钙溶液或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每667m2喷施75~100kg,每隔半个月喷1次,共2次。

(3)旱灌涝排。土壤湿度降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 50%以下时,叶片落黄快,不利于光合作用和养分运转。因此,如遇秋旱少雨,要及时浇水。浇水量要小,避免造成土壤板结,通气不良,影响薯块膨大。但在块根收刨前20天内不宜浇水,以免降低块根的耐储藏性。如遇秋涝,要及时排水。

(4)雨后提蔓。9月上、中旬,雨后可再提蔓1次。

甘薯的种植技术,做好这些,想不高产都难

五、甘薯的收获与储藏

(一)甘薯的收获

1.收获适期

生产上一般从气温降到17~18℃时开始收获,降到10℃,即枯霜前收完。

在收获次序上,一般先收春薯,后收夏薯;先收种用薯,后收食用薯。切干用的春薯,或腾茬种冬小麦的田块,一般在“寒露”前后收刨;留种用的夏薯在“霜降”前收刨;储藏食用的稍晚一些,但枯霜前一定要收完。

2.收获方法

早晨不易落叶,要抓紧时间割秧、晾田;上午刨薯,下午晒薯、入窖。土壤过湿时,应早割秧,晾晒一段时间后再收刨。

(二)甘薯的储藏

1.影响甘薯安全储藏的因素

引起烂窖的主要原因有4个方面。

(1)温度。温度低于 9℃并持续一段时间,甘薯就会发生冷害;温度低于-2℃,就会发生冻害。在甘薯储藏期间,保持窖温在10~15℃,是安全储藏的基本保证条件之一。

(2)湿度。甘薯安全储藏的湿度,一般以相对湿度的85%~90%为宜。

(3)空气。以氧气含量不低于18%为宜。

(4)病害。引起腐烂的病害主要是软腐病、黑斑病,其次是茎线虫病等。软腐病发生于储藏后期。黑斑病和茎线虫病常在储藏期间发病。

2.甘薯安全储藏技术

(1)因地制宜建窖。

(2)把好入窖关。一是精选甘薯;二是高温高湿处理;三是老窖消毒。

3.加强薯窖管理

甘薯储藏期间的管理主要是温度、湿度和空气的调节。其中温度是主要条件。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前期通气降温、降湿,中期保温、保湿、防寒,后期平稳窖温。

(1)前期(入窖后20~30天)管理。前期以通风降温散湿为主,使窖温不超过15℃,相对湿度保持在90%左右。测试薯堆温度时应将温度计置于薯堆内部,测温时间在中午。

(2)中期(入窖20~30天后至翌年立春)管理。该期时间最长,天气寒冷,最易遭冷、冻害。因此,本期应以保温、保湿、防寒为中心,力争使窖温稳定在11~13℃,最低不低于10℃;相对湿度保持在 85%~90%。此期测温时应将温度计置于薯堆表面,测温时间在早上或傍晚。

(3)后期(立春至出窖)管理。此期气温回升,但寒暖多变,极易招致软腐病危害,储藏中期受冻害的甘薯开始腐烂。因此,后期管理必须根据天气寒暖变化,既注意通风,又保暖、防寒。特别是早春遇有寒流时,更应注意保暖防寒,使窖温继续维持11~13℃。同时,还要及时剔除腐烂和发芽的薯块。

(三)薯干储藏

甘薯切片晒干储藏是有效的储藏方法。薯干含水量在11%以下,才宜入仓。

甘薯的种植技术,做好这些,想不高产都难

六、脱毒甘薯生产技术

(一)病毒对甘薯生产的影响

甘薯属无性繁殖生产,长期的病毒侵染导致甘薯种性退化、产量下降、品质变劣。甘薯病毒病调查结果表明:甘薯产区发病率是100%,甘薯品种发病率是100%,苗床和田间植株显症率为40%~70%,直接减产20%~40%或更多。

(二)脱毒甘薯的增产效果

脱毒甘薯栽插后返苗快,营养生长旺盛,光合势强;结薯早,结薯多,大中薯增加,具有显著的增产潜力。脱毒甘薯一般增产 20%~30%。甘薯脱毒技术是当前推广的农业高新成果之一。

(三)甘薯脱毒的方法与技术

甘薯病毒生活在甘薯细胞中,难以用药物防治。由于甘薯茎尖分生组织的输导组织不健全,并含有大量的生长激素等原因,所以使病毒颗粒在茎尖生长点处很少存在或没有,即“茎尖无毒或少毒”。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在无菌条件下,获取无毒或少毒的茎尖培养出无病毒甘薯新苗,即脱毒甘薯苗。恢复甘薯优良种性,是目前国内外防治甘薯病毒唯一的有效方法。

甘薯脱毒配套技术大致有以下10个环节。

(1)确定当地最适用的品种;

(2)对种薯催芽、消毒,无菌条件下,在解剖镜下切取带1~2个叶原基的茎尖分生组织,置于基础培养基和适度温光条件下进行培养;

(3)通过病毒检测证实是无毒苗;

(4)通过生产性能鉴定,鉴定出无毒良种苗;

(5)对无毒苗采取工厂化试管切段快繁;

(6)炼苗;

(7)网室防传毒,快繁生产原种薯或苗;

(8)网室或空间隔离生产原种薯或苗;

(9)用原种生产良种薯或苗;

(10)农户种植良种薯或苗。

甘薯的种植技术,做好这些,想不高产都难

七、甘薯地膜覆盖生产技术

(一)覆膜甘薯的适宜范围

甘薯地膜覆盖主要适宜于我国北方的浅山丘陵半干旱地区。覆膜,能有效提高地温,增加积温,提高土壤抗旱保墒能力,增产效果非常显著。但在高寒山区,特别是海拔1000m以上的地区、低洼易涝地区、重盐碱地等不宜覆膜。

(二)覆膜甘薯对土壤的特别要求

1.土壤要肥厚

甘薯覆膜栽培比一般露地栽培对土壤条件的要求高些,主要是选择土层深厚、疏松透气、蓄水保肥能力强的中等以上肥力水平的平地或缓坡梯田,肥力水平差的瘠薄地不宜覆膜。

2.底肥要充足

甘薯覆膜栽培,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长量均高于露地栽培,需肥量较大,因此必须多施底肥。地膜甘薯一般的底肥施用标准为:每667m2施腐熟的优质农家肥3500~4000kg,碳酸氢铵40kg,磷酸二铵 15kg,草木灰100kg。甘薯需钾较多,高产田应每 667m2再施硫酸钾 5~10kg。施肥方法:应采用深层施肥与分层施肥相结合。甘薯根系多集中分布在25~30cm的土层内,底肥应施在24~28cm的土层内。施肥与起垄结合进行。

3.坚持起垄栽培

甘薯地膜覆盖栽培,必须起垄,以达到加厚疏松土层、增大受光面积、提高地温、利于排水的目的。起垄比平栽一般增产8.9%~10%。根据覆膜方式不同,起垄一般有以下两种规格。

(1)单垄覆盖。垄高10cm,垄面宽40cm,垄底宽70cm,垄面定植两行,其间小行距为40cm,两垄间相邻的大行距为60cm。

(2)双垄覆盖。垄高8~10cm,垄底宽60cm,垄沟宽30~40cm,每垄定植1行。两垄和中间所夹垄沟为 1 条覆膜带,用地膜覆盖。双垄覆盖比单垄覆盖的增产幅度较大,其原因一是双垄覆盖,受光面积大,增温快;二是保墒比单垄覆盖好。

(三)覆膜前喷除草剂

喷除草剂是覆膜甘薯防止杂草滋生的重要措施之一。可用拉索250g或除草醚50g,也可用72%的都尔100~150g,兑水75kg,在覆膜前喷洒,使垄面形成一层药膜。如果先栽苗后覆膜,则为防止药害,可在喷施前用土将苗盖上,并外露一叶作标记,然后喷除草剂,喷施药后按标记扶出薯苗,再覆盖地膜。

(四)选膜与覆膜

1.选膜

单垄覆盖一般采用厚度为0.006~0.008mm、宽度为80cm的聚乙烯地膜;双垄覆盖采用厚度为0.006~0.008mm、宽度为110cm的聚乙烯地膜。

2.覆膜

甘薯覆膜栽培只有掌握好“一增、三早、四盖四不盖”,才能实现高产。

(1)“一增”,即增加密度。地膜甘薯宜密不宜稀,一般甘薯密度保证在每 667m2 3500株以上。

(2)“三早”,即早育苗,采用火炕育苗以保证在4月上旬薯苗出床;早起垄,在3月上旬及时起垄,保证膜能盖严地垄;早栽插,栽插日期应比露地提前,宜在4月上、中旬栽插。

(3)“四盖四不盖”,即盖严不盖露,盖膜时以盖严薯垄为准,盖膜后,在垄两边用细土压严地膜,每隔 6m 压一条土带以防鼓膜;盖优不盖劣,地膜甘薯应选择增产潜力大的优良薯种,如豫薯8号、78066、南薯88等;盖壮不盖弱,地膜田要选用壮苗,忌用弱苗,以利于栽全苗;盖湿不盖干,盖膜虽然保墒,但土壤必须足墒。

(五)覆膜甘薯的田间管理

1.提蔓,打顶

提蔓可防止不定根扎透地膜而破坏地膜封闭的小环境,还可控制甘薯茎叶徒长,促使块根膨大。提蔓时不要损伤茎叶和倒翻薯蔓。打顶可调节养分的运转,控制茎蔓生长,有利于养分向块根输送。盖膜甘薯的茎蔓长到30cm左右时,开始打顶;分枝伸长到30cm时再继续打顶。打顶时间宜选在晴天中午。

2.追肥

若基肥不足,则土壤肥力低,覆膜甘薯在生长中期将出现脱肥症状,应及早追肥。追肥时可用 1%~2%的尿素或 0.1%~0.3%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喷洒叶片。封垄后,对叶色变黄的早衰田块,隔15天喷1次尿素或过磷酸钙。在甘薯膨大期,每667m2追人粪尿500kg,在膜上打孔施入。

3.施用膨大素

喷施膨大素是甘薯获得高产的主要措施之一。方法是,在栽插前用红薯膨大素 10g 兑水2kg,浸苗根部10分钟后移栽。8月底9月初,再用1000倍液叶面喷洒。

4.喷矮壮素和缩节胺

覆膜甘薯茎叶生长旺盛,封垄后,在雨后叶面喷洒(800~1000)×10-6浓度的矮壮素稀释液,约10天后再喷洒1次,喷2~3次即可。每次每667m2喷缩节胺药液75kg,以控制茎叶旺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