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养生是怎么回事?

zz曹浩轩




经常喝茶,是否可以养生?

在我看来,饮茶一事的确可以帮助身体“养生、保健”,当然前提是“正确饮茶”。

  • 增加饮水量:

这是喝茶给我们带来的“最实质性好处”,很多人存在“饮水不足”的问题,靠“茶+水”的配合可以美化白开水的味道,以此增加每日的饮水量。

饮水量的刻意增加,必然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加速排便,维持健康体温,预防相关干燥表征,是一件好事。

  • 净化口气:

这同样是一则“实质性好处”。有些人存在“口臭”的小毛病,适当饮茶,用茶叶的清香来弥补口臭味道,也是不错的事情。


  • 饭前适当饮“淡茶”,还能增强食欲:

茶叶中含有一定量的鞣酸、茶碱等物质,饭前摄入可以增强食欲,让我们变得更爱吃饭;在干燥且温度较高的春夏季节,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 代替吸烟、饮酒等不健康习惯,修身养性:

生活中有很多“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但却有很多人依然再坚持,例如吸烟、饮酒、久坐等习惯。用饮茶这件事代替他们,对身体是一种收获,对健康是一种负责,实为“善举”。

当然,请明确,喝茶不能治病,它不是药物:

茶叶,只是一种饮品,它不存在任何治病的“功能”,饮茶和降血压、抗癌等词语并没有关系。茶叶中的某些成分在动物实验中的确体现出了降血压、抗氧化等一些作用,但动物实验中投放的“某种功效物质的剂量”很大,普通人靠喝茶并不能摄取等量的“功效物质”,所以“治病理论”根本不成立。



饮茶,是件好事,但要注意细节:

  • 喝“淡茶”:

越浓的茶,口感一定会更加“刺激”,但其中所含的鞣酸、茶碱等物质的量也会更大,饮用后会对胃肠造成更大的刺激,甚至会导致出现胃疼等问题。

而且,浓度过高的茶饮口感不佳,苦涩感会让心情变得不美好。

饮用淡茶水,不给身体增加额外的刺激;将饮茶当成一种爱好,拒绝过分吹捧。

  • 注意“饮茶时间”,比较推荐“饭后饮用”:

综合来看,推荐大家在饭后饮茶,避免由于空腹饮茶给胃肠增加刺激,增加“醉茶现象”的发生风险。

饭后半小时,泡一杯温茶,促消化,美化心情,不失为“饭后的一种享受”。

  • 注意饮茶温度,适中才安全:

泡茶温度不做强调,但“饮茶温度”需要严格注意。喝接近于体温的茶饮,最高温度不建议超过65摄氏度,不给身体增添麻烦。

喝茶,一种“惬意的养生方法”,推荐尝试,但不可盲目“行动”。科学看待,适当饮茶,希望每一个人都可以从饮茶之事中获取“幸福”。



王思露营养师


喝茶养生已经是中华几千年的智慧结晶,但也并不是所有的茶适合所有的人,也要根据饮茶人的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茶饮。

例~寒性体质的人就不适合喝属性寒凉的茶饮,比如菊花茶;热性体质的人,就不太适合喝发散辛热的茶饮,比如姜茶……

还有,也要根据一天不同时间点,喝什么茶也有不同,总之,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茶饮,才能起到真正的养生作用!


菊子姐聊健康


茶叶有丰富的内含物质,喝茶的时候,敏感的舌头能迅速将茶汤里的滋味传达给大脑,这样我们就会产生满足或者享受的感觉。但是,舌头所尝到的滋味究竟是什么物质呢?

茶汤中的呈味物质归纳起来可分为:糖类、氨基酸、酚性物及其氧化产物(主要为茶多酚)、嘌呤碱(以咖啡碱为主)、有机酸和茶皂素等。其中以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对茶叶品质影响最大。茶叶滋味是人的味觉器官对茶叶中呈味成分的综合反应。因此各种呈味成分含量多少,彼此之间比例的改变都会影响茶汤滋味。

涩味——酚类物质及其氧化物

茶汤中的酚类物质以儿茶素含量最高。酯型儿茶素呈苦涩味,收敛性强。一些茶汤入口引起的涩味主要是因为酯型儿茶素与口腔黏膜蛋白质反应形成不透水物质,引起收敛。从感官的角度讲,涩味也是刺激触觉神经末梢产生的。

苦味——嘌呤类物质(咖啡碱为主)

茶叶中含有的嘌呤类物质中咖啡碱是主要呈味物质,咖啡碱呈现苦味。由于其遇热易挥发性,因此在茶叶多次冲泡过程中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咖啡碱由于具有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同时对活跃大脑皮层细胞、刺激胃液、胆汁分泌都有作用,因此形成是人们对茶叶嗜好的主要物质。

茶汤中花青素也是苦味的来源成分,花青素在茶汤中含量超过它的阈值时茶汤有明显的苦味。150毫升茶汤含有15毫克花青素时,就有明显的苦味。紫芽中含有1%甚至更多的花青素,夏茶由于受强光照射,花青素含量高,多紫芽,也是夏茶多苦涩,品质差的原因。

鲜味——氨基酸

绿茶滋味要求醇和甘爽,其中甘和鲜爽的口感都与茶叶中的氨基酸有关。茶叶中的氨基酸种类很多,呈现的特点也不尽相同。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茶氨酸,这也是茶叶中独有的一种氨基酸。茶叶中含量较高的氨基酸主要有谷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谷酰胺、天冬酰胺等。就每一种氨基酸的味质特点来说,并非所有氨基酸都呈鲜味,大多数氨基酸是呈甜味或苦味。

据有关资料报导,L型氨基酸大多数呈苦味,少数呈甜味或鲜味;D型氨基酸均呈甜味。自然界中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是L型的,因此,茶叶中蛋白质水解得到的氨基酸给予茶汤的味质多为苦味。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的构型虽难断定,可以肯定它给予茶汤的味质决非仅为鲜味,也有苦味和甜味。这些不同味质经过不同的配比和综合作用,便构成了茶汤的各种不同味感特点。

甜味——糖类及其他物质

茶汤中呈现甜味的糖类主要是茶叶中含有的单糖和双糖等可溶性糖,糖类的含量并不高,但由于人类味觉器官对甜、苦味道的不同感受阈值以及不同味觉的感受位置,茶汤中少量的糖在人们感受到轻微苦味之后反而呈现较强的感受,甜味与苦味的协同作用产生品茶时的愉快感受。茶汤中还含有一定量的果胶和酚类物质的糖苷也对茶汤滋味的形成起作用。水溶性果胶可以使茶汤产生厚、醇的口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